博物館是一透過空間安排來保存記憶的機構,它蒐集各式各樣物質文化,並且透過典藏、詮釋與展示等方法,保留見證人類文明之歷程並書寫歷史。
有異於一般博物館對人類歷史文明的歌功頌德,調性截然不同的創傷型博物館紀錄了人類因戰爭、政治等利害衝突而劃下的深刻傷口,任憑時空遞嬗也無法弭平其不可挽回的遺憾。此類博物館內展示的歷史文物,讓所有參觀者如身歷其境般,在沈重肅穆的氛圍中使心靈尋獲滌淨與安撫的出口,藉此期盼傷口的癒合。
本書除了針對國內外知名創傷型博物館如:猶太浩劫紀念館、二二八紀念館、廣島和平紀念館…等作一展示與設計上的說明外,對於不同背景的參觀觀眾,其參觀博物館的經驗是如何影響並形塑其個人之創傷記憶;或是不同的博物館及其展示與敘事又是如何與個人及國家民族之創傷記憶交織,而形成創傷之不同時間與場域…此都是本書探討的主題所在。
作者簡介
陳佳利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博物館學博士。曾任職新竹市立文化中心博物組組員,承辦國民戲院再生利用為影像博物館案,並策劃 「熠熠風華──屈胡利的玻璃王國」小型國際展演等展覽。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博物館參觀經驗與文化認同、博物館與記憶及流行文化與蒐藏,並教授博物館教育、蒐藏研究、觀眾研究及社區博物館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