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被誤解的印度大歷史(二版):被忽視與不容忽視的文明國度

的圖書
明國
明國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屢禁不止,朱元璋加入紅巾軍並在其中乘勢崛起,跟隨佔據濠州的郭子興。郭子興死後,朱元璋被當時農民軍擁立的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左副元帥,並率部眾先後攻占滁州和州等地,並最終攻佔集慶,採取朱升所建議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鞏固根據地,讓士兵屯田積糧減少百姓負擔,以示自己為仁義之師而避免受敵。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政權。1368年,在掃滅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群雄勢力後,朱元璋於當年農曆正月初四日登基稱帝,立國號為大明,並定都應天府,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少數民族政權統治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漢族政權收回,結束蒙元在中國漢地的統治,統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經過朱元璋的休養生息,社會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國力迅速恢復,史稱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後,其孫朱允炆即位,但其在靖難之役中敗於駐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也自此失蹤。朱棣登基後遷都至順天府,將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成祖朱棣時期,開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此後許多漢人遠赴海外,國勢達到頂峰,史稱永樂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時期國家仍處於興盛時期,史稱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變,國力中衰,經于謙等人抗敵,最終解除國家危機。憲宗和孝宗相繼與民休息,孝宗則力行節儉,減免稅賦,百姓安居樂業,史稱弘治中興。武宗時期爆發了南巡之爭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初,引發大禮議之爭,他清除宦官和權臣勢力後總攬朝綱,實現嘉靖中興,並於屯門海戰與西草灣之戰中擊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憲和俞大猷等將領平定東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駕崩後經過隆慶新政國力得到恢復,神宗前期任用張居正,推行萬曆新政,國家收入大增,商品經濟空前繁榮、科學巨匠迭出、社會風尚呈現出活潑開放的新鮮氣息,史稱萬曆中興。後經過萬曆三大征平定內憂外患,粉碎豐臣秀吉攻占朝鮮進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國本之爭,皇帝逐漸疏於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時東林黨爭也帶來了明中期的政治混亂。

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繼位不久因紅丸案暴斃,熹宗繼承大統改元天啟,天啟年間魏忠賢閹黨禍亂朝綱,至明思宗即位後剷除閹黨。然而因其重用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敗以及連年天災,導致國力衰退,最終爆發大規模民變。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軍攻破北京,思宗自縊於煤山,是為甲申之變。隨後吳三桂倒戈相向,滿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於江南地區相繼成立南明諸政權,而原本反明的農民軍在李自成等領袖死後亦加入南明陣營,這些政權被清朝統治者以「為君父報仇」為名各個殲滅,1662年,明朝宗室最後政權被剷除,永曆帝被俘後被殺,滿清又陸續擊敗各地農民軍,以及攻取台灣、澎湖,1683年,奉大明為正朔的明鄭向清朝投降,漢族抗爭力量方為清朝所消滅。。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漢地,東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約今雲南境;曾經在今中國東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尚存在有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樂二十二年,明朝國土面積達到極盛,在東南亞設置舊港宣慰司等行政機構,加強對東南洋一帶的管理。

明代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而手工業及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根據《明實錄》所載的人口峰值於成化十五年達七千餘萬人,不過許多學者考慮到當時存在大量隱匿戶口,故認為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上逾億,還有學者認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億。這一時期,其GDP總量所占的世界比例在中國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總量為960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9.2%,晚明中國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明太祖在誅殺胡惟庸後廢除丞相,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後來設置內閣;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加強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後,文官治國的思想逐漸濃厚,行政權向內閣和六部轉移。同時還設有都察院等監察機構,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時再設西廠,明武宗又設內廠,合稱「廠衛」。但到了後期出現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然而決策權始終集中在皇帝手裡,不是全由皇帝獨斷獨行。有許多事還必須經過經廷推、廷議、廷鞫的,同時還有能將原旨退還的給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但是,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學者認為明代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被誤解的印度大歷史(二版):被忽視與不容忽視的文明國度

內容簡介

  你所不了解的印度,你從來不知道的印度,你以為的印度……
  被誤解的文明,被錯寫的歷史,被冤枉的真相……
  就在這個新世紀,重新獲得平反!

  印度文明的起源比任何古老文明還要早,其實它是從西元前5000年就開始了……
  歷史記載,印度曾經被雅利安人入侵,然而經證實根本沒有這回事……
  據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曾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其實他根本沒成功過,最後甚至以慘敗收場……

  自古以來,印度教徒把河流當作女神崇敬,並形容河流是極優秀的母親,
  然而,孕育大自然與印度文明的河流竟然不是恆河,也不是印度河,
  而是象徵工作完成及圓滿女神的薩拉斯瓦蒂河,
  但是,它又為什麼消失了?

  佛陀在印度被當作是神的化身,是神派他來向眾生男女開示真理。
  佛陀誕生是印度的一大歷史事件,但你知道佛陀原來是一位印度王子嗎?
  出身貴族的他,如何放下榮華富貴、衣食無缺的生活,成為一名苦行僧,
  甚至在最後改變了印度與全世界?!

  印度阿育王的真實面貌,完全顛覆他給人知書達禮、文質彬彬的賢君形象,
  他不但篡奪王位、凶殘冷血,甚至連殺了九十九個同父異母的兄弟,
  即位初期以殘暴手法治國,不得民心,
  阿育王雖然在羯陵伽大開殺戒的前兩年就已經皈依佛教了,但是動機並不單純,
  他還導致印度史上疆域最廣的帝國走上分裂一途……

  印度的酷熱與疾病往往讓當地居民受不了,
  有句俗話形容得很貼切:「一個人的壽命在印度只夠度過兩次季風。」
  印度的孟買甚至在英國人眼裡被認為是「墓園」……
  然而,十八世紀的英國人為什麼爭先恐後移居印度?

  聖雄甘地曾在1937年寫信給希特勒「先生」,
  他在信裡認為獨裁者希特勒的目標是「有價值的」,
  並自稱是希特勒「誠摯的朋友」……
  一生致力與非暴力運動的甘地為什麼這麼做 ?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
  人們對印度的刻板印象來自於印度國內資源的匱乏,
  還有關於印度次大陸的歷史書籍裡所充斥的陳腔濫調。
  只要一提到「印度」,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影像就是貧瘠髒亂或治安很差……

  現在有一位法國學者引用各界最新的研究結果,
  巧妙融合了地質學、地理學、基因學、社會學和哲學等,
  顛覆一般大眾對印度歷史的認知,他所提出有力的證據足以使讀者信服。
  這本書不只要讓讀者們了解印度豐富而深遠的歷史,
  更要讓大家知道印度經濟以自由和民主的價值觀,正在超越中國……

  印度史需要被重寫,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不論在科學、
  語言學或基因學上大量的研究發現,
  都有助於重新追溯與紀錄印度的歷史。
  這本書旨於打破成見、釐清爭議,
  同時也盡可能追蹤印度史上被忽略的時代,
  因為印度的源起比我們從前所認知的還要更為古老悠遠。

  拜現代科技所賜,作者藉理性的科學結果,加上自己對印度多年的社會研究寫成此書。使用淺白文字的用意,就是希望這類書籍能更加普遍地觸及大眾。本書不僅僅是適合研究歷史的參考書,在現今國際情勢混亂的情況下,作者也傳達出「對不理解的事物保持好奇心追根究柢」的訊息,唯有探究事情的根本,自源頭去理解各國文化的不同,才能消弭種族之間的分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高堤耶 (François Gautier)


  法國《費加羅報》駐印度及亞洲調查記者,曾撰寫許多關於印度的作品,也是《印度評論》(La Nouvelle Revue de l’ Inde)主編。他現在與印度籍妻子住在印度。

譯者簡介

林琬淳(Aries Lin)


  台灣台中人,畢業於中央大學法文系,目前定居南法普羅旺斯。熱愛文學與電影,從小就為語言和文化深深著迷;嘗試過各種行業,最後還是回到語言相關工作,十分入世的女文青。現為自由譯者,從事各類書籍、電視電影字幕翻譯並參與女性﹅勞工影展。

 
 

目錄

緒論  印度,不是你以為的那個國度
CH1 印度原始時期及史前時期-人類的搖籃
CH2 薩拉斯瓦蒂河-消失的河流
CH3 印度河與薩拉斯瓦蒂河流域文明
CH4 雅利安人入侵迷思
CH5 鐵器時代
CH6 <吠陀>
CH7 印度教在遠古西方社會中的地位及影響
CH8 佛陀的誕生
CH9 亞歷山大大帝首次入侵
CH10 摩揭陀、孔雀王朝和旃陀羅笈多時代
CH11 阿育王:傳說與史實
CH12 南印度大帝國
CH13 毗奢耶那伽羅王朝
CH14 穆斯林首次入侵
CH15 蒙兀兒帝國
CH16 歐洲殖民:葡萄牙人到來
CH17 法屬印度
CH18 英屬印度
CH19 印度叛亂(民族起義)
CH20 為獨立而戰
CH21 聖雄甘地
CH22 印度分裂
CH23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
CH24 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巴基斯坦國父
CH25 英迪拉·甘地(兩度任職總理)
CH26 拉吉夫·甘地:印度的唐吉軻德
CH27 桑妮雅·甘地:印度政治的幕後黑手
CH28 印度人民黨
CH29 阿約提亞事件與古吉拉特邦反穆斯林活動
CH30 納倫德拉·莫迪(印度現任總理)
CH31 印度的未來
字彙表
參考文獻

 
 

緒論

印度,不是你以為的那個國度


  不論是誰試圖寫印度史,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日期。英國的研究學家和梵語學者多有把印度歷史的日期往後推遲的傾向。馬克斯.繆勒(Max Müller)是十九世紀當代最傑出的印度學家,然而他也跟當時從善的基督教徒一樣,先讀過詹姆斯.烏雪(James Ussher)書中的結論;詹姆斯.烏雪是十七世紀的愛爾蘭神學家,他認為上帝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創造了天和地。印度人被殖民又長期被視為較低下的種族,如此說來,要是設想在上帝開天闢地之前,印度人就已經有文明產生,豈不等於褻瀆神明?於是繆勒認定《吠陀》的著作日期是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然而近年來多數考察結果皆證實,《吠陀》的著作日期必須回溯至公元前五千年左右;印度鐵器時代的日期也有許多爭議:時至今日仍有許多歷史學家(例如:英國考古學家戈登.柴爾德與莫蒂默.惠勒爵士)認定印度的鐵器時代是在公元前七百年左右。自從有了放射性碳測年法後,我們得知印度人從公元前兩千年開始就已經熟悉鐵器製作了。

  其他爭議早從多個世紀以前就存在,一直持續至今。這些爭議包括雅利安人入侵的理論,還有薩拉斯瓦蒂河的存在等;薩拉斯瓦蒂河一直以來都被認為十分神祕,然而《吠陀》中提及這條河流不下五十次。本書之後會證實及說明印度歷史上沒有雅利安人入侵,還有薩拉斯瓦蒂河是確實存在過。

  不僅如此,由於某種原因 ,歷史學家似乎重新詮釋了印度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這讓我們想到亞歷山大大帝的例子,亞歷山大大帝的事蹟由身邊的史官所寫成,他們皆以「光榮勝利」描寫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一事。(譯註:亞歷山大在印度河西部取得一系列勝利後企圖繼續向印度河東部進軍,但是他的軍隊由於常年戰爭,已經精疲力竭而不肯東進,最後他不得不返回波斯。)又例如阿育王,傳說他在看見羯陵伽戰爭慘烈的戰況以及遍野的屍體之後,決心皈依佛門;然而事實全非如此。

  此外,印度史相較於他國歷史(例如中國),似乎顯得不那麼引人入勝,加上少有相關書籍可參考。近代談印度史的書籍有阿蘭.達尼耶魯(Alain Daniélou)所著、在1971年出版的《印度史》(Fayard出版社),這本書歷經多次修編;還有《現代印度史》一書,此書由克羅德.瑪寇維茲(Claude Markovits)主編、在1993年出版(Fayard出版社)。此後就沒有其他重要書籍出版了,就算有相關主題的書,也都只是作者重複歷史學家先前提出的理論加以闡述而已。

  再者,歷史語言學是藉由比較各項研究來重建歷史事蹟,不過歷史語言學通常是以較全面綜觀的角度,保持對歷史公正客觀的觀點,然而在面對印度史時卻不盡然如此。這種情況的確如同梵語學者多明尼克.古鐸本(Dominic Goodall)所說:「我們都活在十九世紀歷史語言學所傳承下來的研究成果裡,然而研究歷史語言學不需要出國。(表示研究學者可能花了大半輩子再研究印度,卻從來沒有親身到過當地考察或體驗文化)」他還附加說:「很多法國籍的印度語學者根本不住在印度,對印度的認知也僅限於研究方面。」(英國籍的)多明尼克.古鐸本目前擔任印度本地治里市遠東學校的研究主任。

  人們經常忘了印度歷史對哲學的貢獻,法國哲思家與記者侯傑-波勒.德瓦(Roger-Pol Droit)就提醒說:「尼采是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曾談論《吠陀》,而聽眾都聽得津津有味」;我們有忘了有像安克特-杜伯隆(Anquetil-Duperron)這樣的法國人,他在1880年就把《奧義書》裡的思想傳遞到歐洲;更有歐仁.比爾努夫(Eugène Burnouf),他在1844年首先向法國人介紹印度佛教(歐仁.比爾努夫是法國籍梵語學家,曾以拉丁文翻譯印度佛學經典)。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人們對印度的刻板印象來自於印度國內資源的匱乏,還有關於印度次大陸的歷史書籍裡所充斥的陳腔濫調。儘管法國人對印度人不乏好感,但只要一提到「印度」,大家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影像就是貧瘠或貧民窟。這本書不只要讓各位了解印度豐富而深遠的歷史,更要讓大家知道印度經濟以自由和民主的價值觀正在超越中國。

  印度史需要被重寫,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不論在科學、語言學或基因學上大量的研究發現,都有助於重新追溯與紀錄印度的歷史。這本書旨於打破成見、釐清爭議,同時也盡可能追蹤印度史上被忽略的時代,因為印度的源起比我們從前所認知的要更為古老悠遠。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74558
  • 叢書系列:WHAT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排毒‧調養 天天喝好湯:中醫師教你用改善氣、血、水循環的日常食材,做出70道符合體質的全家養生湯料理
作者:幸井俊高
出版社:蘋果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11-04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用聽的學標準日本語:用耳朵自然學!從基礎到進階,一次學會「發音、單字、文法、會話」的日語大全(附隨掃隨聽QR碼線上音檔)
作者:藤井麻里
出版社:國際學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5-16
66折: $ 449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美式手工餅乾:紐約名店的祕密食譜大公開!簡單食材X家用烤箱,在家做出鬆軟溫熱的世界級美味!
作者:李承原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2-06
66折: $ 26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準備上學嘍!(全套5冊):1.有趣圖解生活課、2.有趣圖解健康課、3.有趣圖解社會課、4.有趣圖解數學課、5.有趣圖解自然課
作者:榊原洋一(監修)
出版社:小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9-14
66折: $ 1188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圖解英文文法的原理【暢銷修訂版】:看圖學文法不用背,一張圖就懂!用老外的思維理解英文!
作者:安正鳳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04-09
$ 29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妳們這樣也算老師嗎? 01
作者:石坂龍大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4-28
$ 12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想要綻放的理科男子(全)
作者:マミタ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4-16
$ 135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大家說英語雜誌 5月號/2025
出版社: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6
$ 16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憲在台南:林俊憲的台南美食私名單
作者:林俊憲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25-03-22
$ 22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再見,爆米花
作者:李浚赫原著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5-01
$ 25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自稱惡役千金的未婚妻觀察紀錄。-6完
作者:蓮見ナツメ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5-02
$ 10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你的信任,是孩子最強大的底氣:神老師的客製化教養,打造「以孩子為中心」的正向思維!【親筆簽名版】
作者: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25
$ 277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