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稱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雲南昆明共同組成的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三所大學南遷,先在湖南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次年繼遷昆明,定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創辦於1938年,停辦於1946年,僅辦學八年,卻網羅鼎盛的名師陣容,培養出包括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大批英才,於生死存亡的抗戰時期,延續文化命脈。西南聯大更成為現代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傳奇,其有形與無形的影響力延綿至今。
本系列整合西南聯大著名教授的講義與文章,展現西南聯大的學術風采。
本書以「哲學課」為主題,共收錄馮友蘭、湯用彤及賀麟三位著名教授的講義、演講稿及其他文章,從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佛學傳入與玄學的奇妙融合,知行合一的辯論……將中國哲學的脈絡抽絲剝繭,既展現了時代劇變下西南聯大的名師風采,也是一部完備詳盡的中國哲學史。
●傳奇大學
只存在八年的大學,名師薈萃
●大師講義
重溫著名教授的授課講義與專文結集
●哲學精要
見證中國哲學思潮更迭
編輯推薦:
1. 整合西南聯大著名教授的講義與文章,展現西南聯大的學術風采;
2. 集結馮友蘭、湯用彤、賀麟三位名師的精彩文章;
3. 從諸子百家至經學時代終結,見證中國哲學的思潮更迭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
中國著名哲學家,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代表作包括《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貞元六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及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稱譽為「現代新儒家」。
湯用彤(1893-1964)
中國著名哲學家,歷任南開大學、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抗戰期間於西南聯大任哲學心理教育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代表作包括《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理學、玄學、佛學》《魏晉玄學論稿》《隋唐佛教史稿》《印度哲學史略》等。
賀麟(1902-1992)
中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翻譯家,建立「新心學」哲學體系,是中國新儒家的代表,同時也是哲學史專家及黑格爾哲學研究專家。代表作包括《近代唯心主義簡釋》《文化與人生》《當代中國哲學》,譯作包括《黑格爾學述》《小邏輯》《精神現象學》等。
章節試閱
泛論子學時代(節選)
子學時代之開始
中國之文化,至周而具規模。孔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在孔子心目中,周之典章制度,實可以「上繼往聖,下開來學」。孔子一生,以能繼文王周公之業為職志。此《論語》所明言者也。
周之文化(即所謂文),周之典章制度(即所謂禮),雖有可觀,然自孔子以前,尚無有私人著述之事(今所傳孔子以前之私人著述皆偽書,《老子》一書亦係晚出,詳下)。章實齋云:
古未嘗有著述之事也。官師守其典章,史臣錄其職載。文字之道,百官以之治,萬民以之察,而其用已備矣。是故聖王書同文以平天下,未有不用之於政教典章,而以文字為一人之著述者也。道不行而師儒立其教,我夫子之所以功賢堯舜也。(《文史通義.詩教上》,《章氏遺書》卷一,頁二十三)
此言雖有理想化古代之嫌,然若除去其理想化之部分,則亦似近於事實。蓋古代本為貴族政治,有政權者即有財產者,即有知識者;政治上經濟上之統治階級即智識階級,所謂官師不分者,即此而已。貴族既須執政任事,自少工夫以著書,且既執有政權,即有理想,亦可使之見諸行事,發為「政教典章」,亦無需要而必著書,著書乃不得已而後為之事,中國哲學家固多抱此見解(詳上文)也。哲學為哲學家之有系統的思想,須於私人著述中表現之。孔子以前無私人著述之事,有無正式哲學,不得而知。孔子本人雖亦未「以文字為一人之著述」,然一生竟有未做官不做他事而專講學之時;此在今雖為常見,而在古實為創例。就其門人所記錄者觀之,孔子實有有系統的思想。由斯而言,則在中國哲學史中,孔子實佔開山之地位。後世尊為唯一師表,雖不對而亦非無由也。以此之故,此哲學史自孔子講起,蓋在孔子以前,無有系統的思想,可以稱為哲學也。
子學時代哲學發達之原因
在中國哲學史各時期中,哲學家派別之眾,其所討論問題之多,範圍之廣,及其研究興趣之濃厚,氣象之蓬勃,皆以子學時代為第一。其所以能有此特殊之情形,必有其特殊之原因[註]。兹分述之。
【註】胡適之先生論老孔以前之時勢,歸結於「政治那樣黑暗,社會那樣紛亂,貧富那樣不均,民生那樣困苦。有了這種形勢,自然會生出種種思想的反動」(《中國哲學史大綱》,頁四十二)。此種形勢在中國史中幾於無代無之,對於古代哲學之發生,雖不必無關係,要不能引以說明古代哲學之特殊情形。梁任公先生所論是矣。然梁先生所舉「當注意」各事,亦多為後世所通有者,兹均不及之。(參看《梁任公學術講演集》第一輯,頁十一、十六。)
自春秋迄漢初,在中國歷史中,為一大解放之時代。於其時政治制度,社會組織,及經濟制度,皆有根本的改變。蓋上古為貴族政治,諸國有為周室所封者,有為本來固有者。國中之卿大夫亦皆公族,皆世其官;所謂庶人皆不能參與政權。《左傳.昭公七年》謂:「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有台,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古代政治上為貴族世官世祿之制,故社會組織上亦應有此種種階級也。貴族政治破壞,上古之政治及社會制度遂起根本的變化。趙翼曰:
蓋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自古皆封建,諸侯各君其國,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視為固然。其後積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無有底止。強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禍亂不已。再併而為七國,益務戰爭,肝腦塗地,其勢不得不變,而數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時亦難遽變。於是先從在下者起,遊說則范雎、蔡澤、蘇秦、張儀等,徒步而為相。征戰則孫臏、白起、樂毅、廉頗、王翦等,白身而為將。此已開後世布衣將相之例,而兼併之力,尚在有國者。天方藉其力以成混一,固不能一旦掃除之,使匹夫而有天下也。於是縱秦皇盡滅六國,以開一統之局。使秦皇當日發政施仁,與民休息,則禍亂不興,下雖無世祿之臣,而上猶是繼體之主也。惟其威虐毒痡,人人思亂,四海鼎沸,草澤競奮。於是漢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無賴之徒,立功以取將相,此氣運為之也。天之變局,至是始定。然楚漢之際,六國各立後,尚有楚懷王心,趙王歇,魏王咎,魏王豹,韓王成,韓王信,齊王田儋、田榮、田廣、田安、田巿等。即漢所封功臣,亦先裂地以王彭韓等,繼分國以侯絳灌等。蓋人情習見前世封建故事,不得而遽易之也。乃不數年而六國諸王皆敗滅。漢所封異姓王八人,其七人亦皆敗滅。則知人情猶狃於故見,而天意已另換新局,故除之易易耳。而是時尚有分封子弟諸國,迨至七國反後,又嚴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諸侯王惟得食租衣稅,又多以事失侯。於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遺法,始蕩然淨盡,而成後世徵辟選舉科目雜流之天下矣,豈非天哉!(《廿二史札記》卷二,《廣雅叢書》本,頁九)
吾人對於趙翼所謂天意,雖不同意,然貴族政治之崩壞實當時大勢之所趨。此在春秋之時已見其端,故寧戚以飯牛而得仕於齊,百里奚以奴隸而仕於秦;此庶人之升而為官者也。《詩》有黎侯之賦《式微》,《左傳》謂:「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為皂隸。」(昭公三年,《左傳》卷二十,《四部叢刊》本,頁十六)孔子本宋之貴族,而「為貧而仕」「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此貴族之降而為民者也。如是階級制度,遂漸消滅,至漢高遂以匹夫而為天子,此政治制度及社會組織之根本的變動也。
與貴族政治相連帶之經濟制度,即所謂井田制度。《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左傳.昭公七年》羋尹無宇曰:「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左傳》卷二十一,頁十六)所謂王土王臣,在後世視之,只有政治的意義,然在上古封建制度下,實兼有經濟的意義。上所述社會上之諸階級,亦不只是政治的、社會的,而亦且是經濟的也。蓋在上古封建制度下,天子、諸侯及卿大夫,在政治上及經濟上皆為人民之主。例如周以土地封其子弟為諸侯,即使其子弟為其地之君主兼地主也。諸侯再以其地分與其子弟,其子弟再分與庶人耕種之。庶人不能自有土地,故只能為其政治的經濟的主人作農奴而已。《左傳》《國語》中所載當時之政治,皆不過有數幾家貴族之活動;所謂人民者,但平時為貴族工作,戰時為貴族拚命而已。王船
山曰:
三代之國,幅員之狹,直今一縣耳。仕者不出於百里之中,而卿大夫之子恆為士,故有世祿者有世田,即其所世營之業也。名為卿大夫,實則今鄉里之豪族而已。世居其土,世勤其疇,世修其陂池,世治其助耕之氓。(《讀通鑑論》卷十九,《船山遺書》本,頁十六)
「其助耕之氓」,即係農奴,夏曾佑曰:
井田之制,為古今所聚訟。據漢唐儒者所言,則似古人真有此事,且為古人致治之根本。以近人天演學之理解之,則似不能有此。社會之變化,千因萬緣,互為牽制,安有天下財產,可以一時勻分者?井田不過儒家之理想。此二說者,迄今未定。兹據秦漢間非儒家之載籍證之,似古人實有井田之制,而為教化之大梗。其實情蓋以土地為貴人所專有,而農夫皆附田之奴,此即民與百姓之分也。至秦商君,乃克去之。此亦為社會進化之一端。(《中國歷史》第一冊,頁二百五十八)
史謂商鞅「壞井田,開阡陌……王制遂滅,僭差無度,庶人之富者累鉅萬」(《食貨志》,《漢書》卷二十四上,同文影殿刊本,頁七)。此農奴解放後「民」之能崛起佔勢力為大地主者也。所謂井田制度之崩壞,亦當時之普
通趨勢,不過商鞅特以國家之力,對之作有意識的、大規模的破壞
而已。
其次則商人階級亦乘時而佔勢力。《漢書》曰:
及周室衰,禮法墮。……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離制而棄本,稼穡之民少,商旅之民多,穀不足而貨有餘。……於是商通難得之貨,工作無用之器,士設反道之行,以追時好而取世資。……富者土木被文錦,犬馬餘肉粟。……其為編戶齊民,同列而以財力相君。……(《貨殖傳》,《漢書》卷九十一,頁三)
此謂因「王制滅」「禮法墮」,故庶人崛起而營私產,致富豪。然若就經濟史觀之觀點言之,亦可謂因農奴及商人在經濟上之勢力日益增長,故貴族政治破壞,而「王制滅」「禮法墮」。商人階級崛起,弦高以商人而卻秦存鄭,呂不韋以大賈而為秦相,此資本家之與當時政治外交發生直接關係者。總之,世祿井田之制破,庶民解放,營私產,為富豪,此上古經濟制度之一大變動也。
【註】《左傳.昭公十六年》:「宣子(韓起)有環,其一在鄭商。宣子謁諸鄭伯。子產弗與。……曰:『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藿,而共處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毋或匄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恃此質誓,故能相保,以至於今。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強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左傳》卷二十三,頁十四至十五)按誓詞所約,在以後皆為不成問題之事,而乃信誓旦旦。可知貴族之欺壓商人,在當時為常事,而商人原來地位之低,亦可見矣。
此種種大改變發動於春秋,而完成於漢之中葉。此數百年為中國社會進化之一大過渡時期。此時期中人所遇環境之新,所受解放之大,除吾人現在所遇所受者外,在中國已往歷史中,殆無可以比之者。即在世界已往歷史中,除近代人所遇所受者外,亦少可以比之者。故此時期誠中國歷史中一重要時期也。
在一社會之舊制度日即崩壞之過程中,自然有傾向於守舊之人,目睹「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遂起而為舊制度之擁護者,孔子即此等人也。不過在舊制度未搖動之時,只其為舊之一點,便足以起人尊敬之心;若其既已動搖,則擁護之者,欲得時君世主及一般人之信從,則必說出其所以擁護之之理由,與舊制度以理論上的根據。此種工作,孔子已發其端,後來儒家者流繼之。儒家之貢獻,即在於此。
然因大勢之所趨,當時舊制度之日即崩壞,不因儒家之擁護而終止。繼孔子而起之士,有批評或反對舊制度者,有欲修正舊制度者,有欲另立新制度以替代舊制度者,有反對一切制度者。此皆過渡時代,舊制度失其權威,新制度尚未確定,人皆徘徊歧路之時,應有之事也。儒家既以理論擁護舊制度,故其餘方面,與儒家意見不合者,欲使時君世主及一般人信從其主張,亦須說出其所以有其主張之理由,與之以理論上的根據。荀子所謂十二子之言,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也。人既有注重理論之習慣,於是所謂名家「堅白同異」等辯論之只有純理論的興趣者,亦繼之而起。蓋理論化之發端,亦即哲學化之開始也。
孟子曰: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滕文公下》,《孟子》卷六,《四部叢刊》本,頁十三)
莊子《天下篇》曰:
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莊子》卷十,《四部叢刊》本,頁二十五至二十六)
《漢書.藝文志》曰: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漢書》卷三十,頁三十)
所謂「聖王不作」「賢聖不明」「王道既微」,即指原有制度組織之崩壞也。因此崩壞,故「道德不一」,故「時君世主,好惡殊方」;而「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上古時代哲學之發達,由於當時思想言論之自由;而其思想言論之所以能自由,則因當時為一大解放時代,一大過渡時代也。
【註】《藝文志》所謂「時君世主,好惡殊方」一點,本亦為戰國時代思想發達之一因。吾人試看後來皇帝顯宦及富商巨賈對於學術之關係,便可知矣。但春秋戰國時代時君世主,及當時社會所提倡之學術,與後來皇帝等所提倡者,何以不同,則不能不以春秋戰國時之政治社會經濟的背景說明之。時君世主及社會之提倡學術,非春秋戰國時代所特有之情形,故未多論及之。
泛論子學時代(節選)
子學時代之開始
中國之文化,至周而具規模。孔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在孔子心目中,周之典章制度,實可以「上繼往聖,下開來學」。孔子一生,以能繼文王周公之業為職志。此《論語》所明言者也。
周之文化(即所謂文),周之典章制度(即所謂禮),雖有可觀,然自孔子以前,尚無有私人著述之事(今所傳孔子以前之私人著述皆偽書,《老子》一書亦係晚出,詳下)。章實齋云:
古未嘗有著述之事也。官師守其典章,史臣錄其職載。文字之道,百官以之治,萬民以之察,而其用已備矣。是故聖王書同...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馮友蘭講子學時代
泛論子學時代(節選) / 002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 012
墨子及前期墨家(節選) / 039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 / 060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 / 081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節選) / 101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學(節選) / 114
第二章
馮友蘭講漢代儒學-以董仲舒為例
董仲舒在西漢儒者中之地位 / 124
元、天、陰陽、五行 / 126
四時 / 129
人副天數 / 134
性情 / 136
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 / 139
政治哲學與社會哲學 / 144
災異 / 149
第三章
湯用彤講魏晉玄學
魏晉思想的發展 / 152
魏晉玄學流別略論 / 163
王弼之《周易》《論語》新義 / 175
向郭義之莊周與孔子 / 191
謝靈運《辨宗論》書後 / 199
第四章
湯用彤講隋唐佛學
隋唐佛學之特點 / 208
西行求法之運動 / 215
唐太宗與佛教 / 219
玄奘法師 / 225
韓愈與唐代士大夫之反佛 / 230
第五章
賀麟講宋明理學
宋儒的新評價 / 240
陸象山與王安石 / 247
王安石的哲學思想 / 252
王船山的歷史哲學 / 271
知行合一新論(節選) / 287
第六章
馮友蘭講清代思想
清末之立教改制運動 / 300
康有為 / 302
譚嗣同 / 310
廖平 / 317
附錄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文 / 326
西南聯大進行曲(部分) / 329
西南聯大一九三九年度校曆 / 330
目錄
第一章
馮友蘭講子學時代
泛論子學時代(節選) / 002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 012
墨子及前期墨家(節選) / 039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 / 060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 / 081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節選) / 101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學(節選) / 114
第二章
馮友蘭講漢代儒學-以董仲舒為例
董仲舒在西漢儒者中之地位 / 124
元、天、陰陽、五行 / 126
四時 / 129
人副天數 / 134
性情 / 136
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 / 139
政治哲學與社會哲學 / 144
災異 / 149
第三章
湯用彤講魏晉玄學
魏晉思想的發展 / 152
魏晉玄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