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位政治人物、退役將領、社會運動領袖、文化人、學者專家的專訪稿集結成冊。
商品特色
本書集合了《觀察》雜誌自2013年9月創刊號至第99期,56位人物的專訪稿,其中有政治人物、退役將領、
社會運動領袖、文化人、學者專家;儘管各在不同領域,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但每一位都有不同凡響的成就,更對台灣時局及兩岸關係有獨到見解。
作者簡介:
紀欣
美國法學博士
美國加州執業律師
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觀察》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
論衡國際法律事務所涉外組負責人
章節試閱
許歷農:堅持大是大非才能無愧於心
採訪/紀欣
許歷農,1921年3月4日生,安徽貴池人。陸軍上將,歷任政治作戰學校校長(1975-77)、陸軍官校校長(1977-79)、陸軍第六軍團司令(1979-81)、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1981-83)、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1983-87)、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87-1993)。
1993年11月24日召開記者會,宣布退出國民黨,加入新黨。1994年5月8日成立「新同盟會」。1996年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出任新黨國大黨團總召集人;同年出任國家統一委員會副主委。2002年7月成立「民主團結聯盟」,後促成「連宋配」。2005年2月重回國民黨,獲聘中評會主席團主席。
2010年5月10日,在台北召開「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之後在不同地點又召開過7次論壇。2012年3月組成「人民政治團體聯合會議」,2014年率該會議代表50人赴大陸參訪,9月26日與習近平會面。
2007年《許歷農文稿集-雖千萬人吾往矣》出版。2018年《許歷農的大是大非》出版,次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
許歷農:堅持大是大非才能無愧於心
採訪/紀欣
許歷農,1921年3月4日生,安徽貴池人。陸軍上將,歷任政治作戰學校校長(1975-77)、陸軍官校校長(1977-79)、陸軍第六軍團司令(1979-81)、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1981-83)、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1983-87)、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87-1993)。
1993年11月24日召開記者會,宣布退出國民黨,加入新黨。1994年5月8日成立「新同盟會」。1996年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出任新黨國大黨團總召集人;同年出任國家統一委員會副主委。2002年7月成立「民主團結聯盟」,後促成「連宋配」...
作者序
編者序
本書依受訪者在接受訪問時的身分,粗略分成三大界別:政治軍事、社會運動及文化學術界。排列次序則依訪問稿的刊出時間排序。
很多受訪者具有多重身分,尤其從第一篇專訪至今已有八年之久,不少人在其間有過新的歷練,甚至換了跑道。我們因此在每一篇採訪稿前註明了採訪時間,也在文後加寫了必要的編按。另外,儘管過去幾年台灣及國際局勢丕變、兩岸關係愈趨複雜嚴峻,為忠實原稿,我們未更動專訪的內容,這反而凸顯了每一位受訪者的見解禁得起時間的考驗,為當代歷史做了最好的見證。
編者序
本書依受訪者在接受訪問時的身分,粗略分成三大界別:政治軍事、社會運動及文化學術界。排列次序則依訪問稿的刊出時間排序。
很多受訪者具有多重身分,尤其從第一篇專訪至今已有八年之久,不少人在其間有過新的歷練,甚至換了跑道。我們因此在每一篇採訪稿前註明了採訪時間,也在文後加寫了必要的編按。另外,儘管過去幾年台灣及國際局勢丕變、兩岸關係愈趨複雜嚴峻,為忠實原稿,我們未更動專訪的內容,這反而凸顯了每一位受訪者的見解禁得起時間的考驗,為當代歷史做了最好的見證。
目錄
一、政治軍事:許歷農、王文燮、郁慕明、王如玄、孫亞夫、鄭建邦、錢復、張榮恭、尹啟銘、邱進益、高金素梅、羅瑩雪、夏瀛洲、林鄭月娥、吳斯懷、戴瑞明、陳廷寵、張博雅、季麟連、林政則、胡為真
二、社會運動:陳明忠、鄭堅、張克輝、柴松林、花俊雄、宗景宜、吳澍培、毛鑄倫、廖繼斌、詹澈、林光輝、李勝峰、吳榮元、蕭開平、高秉涵
三、學術文化:陳孔立、張麟徵、許介鱗、劉源俊、吳國禎、歐豪年、陳若曦、曾祥鐸、徐 泓、葉毓蘭、葉匡時、凌峰、尹章義、謝孟雄、劉江永、馮明珠、黃光國、趙國材、魏國彥、汪榮祖
一、政治軍事:許歷農、王文燮、郁慕明、王如玄、孫亞夫、鄭建邦、錢復、張榮恭、尹啟銘、邱進益、高金素梅、羅瑩雪、夏瀛洲、林鄭月娥、吳斯懷、戴瑞明、陳廷寵、張博雅、季麟連、林政則、胡為真
二、社會運動:陳明忠、鄭堅、張克輝、柴松林、花俊雄、宗景宜、吳澍培、毛鑄倫、廖繼斌、詹澈、林光輝、李勝峰、吳榮元、蕭開平、高秉涵
三、學術文化:陳孔立、張麟徵、許介鱗、劉源俊、吳國禎、歐豪年、陳若曦、曾祥鐸、徐 泓、葉毓蘭、葉匡時、凌峰、尹章義、謝孟雄、劉江永、馮明珠、黃光國、趙國材、魏國彥、汪榮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