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新南向政策的下一個十年
汶萊、柬埔寨和寮國超解析,掌握經營戰略
⊙從藝術文化與教育資源,深入了解三國民情與交流互動模式。
⊙透析三國近期經貿發展,涵蓋農業、對外貿易策略、勞動力特徵及就業移工市場等多元視角。
汶萊:仰賴天然資源開採收益,面對石油和天然氣枯竭的隱憂,將如何尋求經濟轉型之道?
柬埔寨:受惠於中國「一帶一路」,基礎建設蓬勃發展,但高風險融資模式卻衍生出詐騙集團等問題,未來走向為何?
寮國:近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政府如何吸引外資投入?對臺商而言,投資寮國是機遇還是挑戰?
⊙透過多層面分析,全面掌握新南向政策下的市場契機與挑戰。
【全球供應鏈重整與新南向政策:布局東協與南亞市場】
隨著全球供應鏈重組,東協及南亞等新興市場國家迅速崛起,區域經貿整合趨勢日益顯著。我國因此推動「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不再僅將東協及南亞國家視為代工廠,而是進一步擴大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的全方位合作,涵蓋人才、資金、技術、文化及教育等領域,致力於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透過深化交流與合作,逐步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同時打造臺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重新定位我國在亞洲發展的重要角色。
在此脈絡下,東南亞三國——汶萊、柬埔寨及寮國——憑藉各自獨特的政治經濟體制,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觀察對象:
•汶萊(馬來伊斯蘭君主制)奉行勞動力國有化政策,利用天然資源優勢出口石油及天然氣賺取外匯,為東南亞國協(ASEAN)中僅次於新加坡的第二富裕國家。
•柬埔寨(君主立憲制)擁有年輕化人口與開放的經濟政策,被譽為「亞洲經濟新虎」。
•寮國(共產一黨專政)自1990年起推行新經濟制度,中小企業發展已然為寮國開啟了「國際舞臺的門戶」。
本書從農業發展、勞動力市場、移工議題、藝術文化及教育資源等多重視角切入,深入剖析汶萊、柬埔寨和寮國近期的經貿發展趨勢,期望能為企業經營者擬定未來經營戰略提供實質參考與助益。
作者簡介:
許文志
學歷:日本明治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職: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首席經濟顧問、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
朱祖德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環球科技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退休)
許淑敏
學歷:中國南開大學管理學博士
現職:財團法人環球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三角洲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總會國際監事、財團法人雲林縣文化基金會董事
張李曉娟
學歷:日本廣島大學法律學博士
現職: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委託計畫兼任副教授
李昭華
學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博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碩士
現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許淑婷
學歷:美國斯伯丁大學教育博士
現職:環球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退休)
許純碩
學歷:美國斯伯丁大學教育博士
現職:環球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退休)
章節試閱
第一節 汶萊之歷史回顧、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
壹、汶萊的歷史回顧與現況
汶萊達魯薩蘭國—和平之國(馬來語:Negara Brunei Darussalm),簡稱汶萊,舊亦稱波羅乃。位於波羅洲北岸的東南亞國家。是北波三邦之一,位於南海南岸,整個國土被砂拉越所分割、環繞。
汶萊從八世紀開始就有人定居。在中國唐史稱婆利或勃泥和渤泥。在隋代、唐朝、宋朝,都與汶萊有來往。
十四世紀,汶萊伊斯蘭教君主國脫離爪哇的控制。
十九世紀中期,英國開始干涉汶萊事務,1846年英國以蘇丹王位繼承導致內部糾紛為由,入侵汶萊。
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所著的《皇明祖訓》記載勃泥為15個不征之國之一。汶萊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十三世紀後伊斯蘭化。當代汶萊由渤泥國蘇丹馬合謀沙和福建移民黃森屏率領的華人勢力聯合組建而成。
明代永樂年間,渤泥王麻那惹加那曾親自率使臣到中國拜見明成祖,不幸病故,葬於南京,即今渤泥王墓。歷史上汶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為始祖,至今汶萊仍有所謂「黃總兵墓」。
1888年9月17日,汶萊和英國簽署保護國條約。英國實質控制了汶萊外交直到1984年。1984年1月1日汶萊脫離英國和平獨立,但仍屬英國協成員之一。1984年1月7日汶萊加入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簡稱東協)。汶萊國土縮小,1890年砂拉越兼併汶萊的林夢地區,並將汶萊分割為兩個部分。至2020年連接東西的淡武隆大橋通車後始結合成一體。
1941年12月16日,日本入侵汶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軍撤出,英軍成立管制區,1946年7月6日英軍管制區將政權交還汶萊,汶萊議會成立軍政管制區。
現任國王哈薩拿奴—莫奴基亞於1967年10月5日登基,迄今57週年,世界上僅次於已故的英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
1971年汶萊實現內部自治,實施君主立憲。
貳、汶萊的法政軍警制度及社會福利
一、法律制度
汶萊採用兩種法律制度,一以英國法為根基,二以伊斯蘭司法制度(一般只處理穆斯林私人與家庭問題,如婚姻、遺產糾紛等)。汶萊至今保留死刑,但自1957年以來從未執行過。
外國人入境汶萊要特別注意以下法規:
1. 汶萊是回教國家,航空機上不供應酒,境內沒有夜生活。
2. 回教徒女性必將頭、手、膝都遮起來,異性也不得與之握手。
3. 汶萊境內避談豬與豬肉的問題。
4. 入清真寺前須換上過膝黑袍及拖鞋,步行其間不可踩到祈禱地毯,清真寺每週五聚禮日不開放參觀。
5. 攜帶、吸食、販賣、藏匿毒品刑罰最高處以死刑。
6. 汶萊為單一國籍國家,倘被查獲持有汶萊以外之他國護照,汶萊國籍將會立即喪失。
7. 未參加每週五聚禮日的禮拜者,都將遭到罰款或是入監服刑。
2019年4月3日,汶萊宣布修改法律,實施更嚴格的伊斯蘭法律,修改與新增法律包括:
1. 同性戀及通姦者將會在「一群穆斯林的見證下」被以石刑。此前同性戀、變性及跨性別者,最高刑罰是10 年監禁。
2. 犯竊盜者,最高刑罰將被砍斷手腳。
3. 強姦、通姦、雞姦、侮辱或誹謗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皆會處以死刑。
4. 墮胎的女性會面臨公開鞭刑。
5. 傳播伊斯蘭教以外的宗教被視為犯罪行為。
第一節 汶萊之歷史回顧、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
壹、汶萊的歷史回顧與現況
汶萊達魯薩蘭國—和平之國(馬來語:Negara Brunei Darussalm),簡稱汶萊,舊亦稱波羅乃。位於波羅洲北岸的東南亞國家。是北波三邦之一,位於南海南岸,整個國土被砂拉越所分割、環繞。
汶萊從八世紀開始就有人定居。在中國唐史稱婆利或勃泥和渤泥。在隋代、唐朝、宋朝,都與汶萊有來往。
十四世紀,汶萊伊斯蘭教君主國脫離爪哇的控制。
十九世紀中期,英國開始干涉汶萊事務,1846年英國以蘇丹王位繼承導致內部糾紛為由,入侵汶萊。
139...
作者序
寮國、柬埔寨位於中南半島,北面與西面有中、印兩大國,南面、東南面則有大海阻隔,若以地緣政治的角度而言,為列強環繞下的小國,而與其一海相隔的汶萊,全國總人口44.54萬人,約略是臺北市人口的五分之一,國土面積只有5,770平方公里,不到臺灣的六分之一,更是名符其實的蕞爾小國。然而這三個國家各自發展出不同政權與生存之道:君主立憲制的柬埔寨,人口明顯年輕化、經濟政策開放,被稱為「亞洲經濟新虎」。共產政權一黨專制的寮國,自1990年引進新經濟制度,中小企業發展已然為寮國開啟了「國際舞臺的門戶」。汶萊「馬來伊斯蘭君主制」的君主專制利用天然資源的優勢,出口石油及天然氣賺取外匯,成為驅動經濟的原動力。
世界銀行公布2023年平均國民所得,汶萊3萬2,963美元,柬埔寨2,067美元,寮國2,430美元,此數據透露出三個國家經濟的差異。汶萊是高收入國家行列,是東南亞國協僅次於新加坡的第二富裕國家。汶萊奉行「勞動力國有化政策」,公民以公部門就業為主,作為石油收益的分潤,然此勞動政策衍生青年高失業率與公務員高薪等問題。汶萊有石油和天然氣枯竭的隱憂,世界各國對汶萊產業變化和經濟成長的挑戰都相當注目。
柬埔寨在2011至2020年,農業部門勞動力需求呈下降趨勢,而工業和服務業總就業人數比例則隨著時間推移而上升,勞動力需求與經濟成長不斷上升卻面臨缺乏技術的勞動力;中國「一帶一路」為柬埔寨雖帶來許多大規模、高風險與高債務融資的基礎建設項目,卻衍生出年輕人夢想淘金與詐騙集團溫床等問題。
寮國65%外債來自中國政府及企業,財政壓力已顯著增加,仍繼續向中國借款,以建設大型基礎設施,然其高級技術都掌控在中國手中,寮國僅提供初級勞工參與建設工程。政府以資本密集型全力投資發展水力發電產業,但並未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反而人才外流泰、越者多。
由上所述,可知三國有各自發展的議題和面臨的挑戰。本書針對經濟、產業結構、勞動力特徵、政治情勢、教育與文化藝術作深入探討,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探討汶萊、寮國、柬埔寨之歷史、政治與經貿發展現況(許文志博士與朱祖德博士),內容包括三個國家歷史簡史,政治、經濟現況與經濟未來展望。第二章分析汶萊、柬埔寨、寮國之對外貿易與前景(許淑敏博士),針對三國之對外關係及貿易現況、主要貿易國家及雙邊貿易與投資建議與前景作論述。第三章闡述柬埔寨農業經濟發展—兼談寮國、汶萊之農業發展(張李曉娟博士),內容包含柬埔寨經濟概況、農業經濟發展與未來經濟展望,兼以分析寮國與汶萊的農業發展課題。第四章剖析並比較汶萊、寮國、柬埔寨之勞動力與勞動移工探討(李昭華博士),內容歸納三國總體勞動力特徵與差異,以及分析汶萊、寮國和柬埔寨的就業移工狀況,探討循環移工類型與移工推拉因素。第五章討論汶萊、寮國、柬埔寨藝術文化(許淑婷博士),內容包括汶萊藝術之戲劇、舞蹈與音樂;寮國音樂與舞蹈;以及柬埔寨之傳統舞蹈、庶民舞蹈、宮廷舞蹈/舞劇與宗教音樂與舞蹈。第六章研究汶萊、寮國、柬埔寨東協三國的教育比較與初探(許純碩博士),內容探討汶萊、寮國、柬埔寨三國的教育體制結構、教育政策與資源分配以及在國際上的教育合作與交流。
臺灣新南向政策自2016年推動至今已有8年歷史,在這期間,歷經中美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全球局勢變動之際,臺灣也逐漸減少對單一中國市場依賴,逐步實現經濟多元化。而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提出「新南向政策+」,在原有基礎上建立新的經貿科技外交重點,包含智慧城市、人工智慧等,以擴大臺灣影響力、提升臺灣重要性。本書乃為原環球科技大學規劃出版東協十國系列叢書之最後三國,其內容與主題,期使有助於「新南向政策+」的未來發展,並對臺灣中小企業經營者未來的經營戰略有所助益,共同實現臺灣在區域內的亞洲認同及臺灣與世界的連結。
主編 李昭華
寮國、柬埔寨位於中南半島,北面與西面有中、印兩大國,南面、東南面則有大海阻隔,若以地緣政治的角度而言,為列強環繞下的小國,而與其一海相隔的汶萊,全國總人口44.54萬人,約略是臺北市人口的五分之一,國土面積只有5,770平方公里,不到臺灣的六分之一,更是名符其實的蕞爾小國。然而這三個國家各自發展出不同政權與生存之道:君主立憲制的柬埔寨,人口明顯年輕化、經濟政策開放,被稱為「亞洲經濟新虎」。共產政權一黨專制的寮國,自1990年引進新經濟制度,中小企業發展已然為寮國開啟了「國際舞臺的門戶」。汶萊「馬來伊斯蘭君...
目錄
第一章 汶萊、柬埔寨與寮國之歷史回顧、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
第一節 汶萊之歷史回顧、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
第二節 柬埔寨之歷史回顧、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
第三節 寮國之歷史回顧、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
第二章 汶萊、柬埔寨與寮國之對外貿易與前景
第一節 汶萊對外貿易與前景
第二節 柬埔寨對外貿易與前景
第三節 寮國對外貿易與前景
第三章 柬埔寨農業經濟發展—兼談寮國、汶萊之農業發展
第一節 柬埔寨經濟概況
第二節 柬埔寨農業經濟發展
第三節 柬埔寨未來經濟展望
第四節 寮國與汶萊農業發展
第四章 汶萊、寮國、柬埔寨之勞動力特徵比較與勞動移工探討
第一節 三國總體勞動力特徵與差異
第二節 汶萊、寮國和柬埔寨的就業移工
第五章 汶萊、寮國、柬埔寨的藝術文化
第一節 汶萊的藝術文化
第二節 寮國的藝術文化
第三節 柬埔寨的藝術文化
第六章 汶萊、寮國、柬埔寨的教育比較與初探
第一節 汶萊、寮國、柬埔寨的教育體制結構
第二節 汶萊、寮國、柬埔寨的教育政策與資源分配
第三節 汶萊、寮國、柬埔寨在國際上的教育合作與交流
第一章 汶萊、柬埔寨與寮國之歷史回顧、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
第一節 汶萊之歷史回顧、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
第二節 柬埔寨之歷史回顧、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
第三節 寮國之歷史回顧、經濟發展與未來展望
第二章 汶萊、柬埔寨與寮國之對外貿易與前景
第一節 汶萊對外貿易與前景
第二節 柬埔寨對外貿易與前景
第三節 寮國對外貿易與前景
第三章 柬埔寨農業經濟發展—兼談寮國、汶萊之農業發展
第一節 柬埔寨經濟概況
第二節 柬埔寨農業經濟發展
第三節 柬埔寨未來經濟展望
第四節 寮國與汶萊農業發展
第四章 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