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課程與教學季刊二十卷一期:大學通識課程的圖書 |
$ 380 | 課程與教學季刊二十卷一期:大學通識課程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2-01 規格:23*17*1.5cm / 初版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直接向學生教授一系列課程,包括閱讀、寫作、數學、科學、歷史等。與之相對地,職業教育中只教授單一的職業技能。除此之外,人們還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館、圖書館、網際網路,以及生活中的經驗。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漸出現。
迄今,受教育權已被認為是一項基本人權,1952年發表的《歐洲人權公約》和聯合國1966年發表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均承認此項權利。
維基百科
優質且深化的大學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追求卓越的重要基石。因此,本期以「大學通識課程」為主題,帶領讀者持續關注此議題。本期主題文章共有三篇,其中,「公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架構內涵分析與改進之研究」一文,探究公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架構內涵,並提出改進建議。「通識微學分課程的創新彈性設計與未來挑戰」一文,打破傳統2學分概念,朝向多元開放與彈性自主的學用合一教育目標,提出通識多樣性課程規劃的可能性。「以通識教育型塑公民社會:科學新聞識讀課程為例」一文,透過「學生即科學記者」的教學模式設計,讓學生扮演科學記者的角色,透過個人科學新聞的建構,學習科學新聞的識讀,促進學生的科學新聞監控能力。本期另刊登「普通大學校訂基本素養與學生養成能力之契合度分析」、「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學習重點規劃的思維與意涵」、「板橋模式國語實驗教材生成與影響之研究:以口述史為方法」、「小學生代間教育課程實施及其成效之研究」、「部落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幼兒敘說評價之研究:文化和性別差異」等五篇專文,探討的主題多元,有助於進行課程與教學領域研究者開啟研究的視野。
*主題:大學通識課程
公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架構內涵分析與改進之研究
通識微學分課程的創新彈性設計與未來挑戰
以通識教育型塑公民社會:科學新聞識讀課程為例
*專論
普通大學校訂基本素養與學生養成能力之契合度分析
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學習重點規劃的思維與意涵
板橋模式國語實驗教材生成與影響之研究:以口述史為方法
小學生代間教育課程實施及其成效之研究
部落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幼兒敘說評價之研究:文化和性別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