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課程與教學季刊二十卷四期:實驗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的圖書 |
![]() |
$ 380 | 課程與教學季刊二十卷四期:實驗教育的課程與教學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7-10-01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 平裝 / 246頁 ![]() ![]() |
|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直接向學生教授一系列課程,包括閱讀、寫作、數學、科學、歷史等。與之相對地,職業教育中只教授單一的職業技能。除此之外,人們還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館、圖書館、網際網路,以及生活中的經驗。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漸出現。
迄今,受教育權已被認為是一項基本人權,1952年發表的《歐洲人權公約》和聯合國1966年發表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均承認此項權利。
維基百科
「實驗」、「創新」是教育得以不斷進步的重要動力來源,本期的主題對焦於此,有三篇頗具異質性的精彩論述,分別討論實驗創新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研究體制內中小學客語實驗方案的成效、帶領讀者前往體制外的華德福學校去看見美、去體驗靈性教育。在主題文章之外,另四篇專論也多回應了當前臺灣教育發展階段的重要議題,討論美學、素養、差異化教學,細看國中生的數學考試焦慮與數學學業成就、討論磨課師文化、也難能可貴地看見研究生的不當研究行為。篇篇有高可讀性及啟發價值,邀您沖杯咖啡打開雜誌,給自己一個幸福的充電時光。
*主題:實驗教育的課程與教學
實驗創新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國中小客家文化實驗課程對客家文化認同、客語使用頻率與客語聽力能力影響之研究
慈心華德福學校課程的美學探究
*專論
環境美感素養課程核心概念建構之研究
矛盾趨動擴展學習:差異化教學的實踐轉化
以數學學業復原力為調節角色:國中生數學考試焦慮與數學學業成就之關係
磨課師學習之特質及其對學校教育的啟示
影響我國研究生不當研究行為的因素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