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內第一本表演藝術評論文集,收錄作者以戲曲世家、記者等多重身份,出入傳統戲曲、音樂及跨足當代藝文的真情見證,精選集結作者常年在各報章暨專刊如《PAR表演藝術》、《表演藝術年鑑》及個人臉書專頁等刊載的戲評、隨筆及長篇評文,以〈表演藝術評論〉、〈從藝者的修養〉、〈藝術萬花筒〉、〈生態反思〉四章,引領讀者從觀事、煉心、識性、思危去叩問「評論」的真意及執筆的使命。本書不僅是表演藝術,尤其臺灣傳統戲曲發展的時代見證,也是作者贈予潛心或立志耕耘藝文評論者的禮物,文筆精闢流暢,論點清晰,無時空限制或閱讀門檻,更是陪伴讀者初探或重新鑑賞演出的好文。
【名人推薦】
邱婷是寫音樂報導的記者中少數突出的一人。尤其當她寫本地傳統音樂、曲藝及戲曲的報導,以她的年輕竟能深入了解,無微不至的關懷,乃至對傳統藝術及藝人表現執著的維護。 ——民族音樂學者.許常惠(1929-2001)
邱婷出身亂彈世家,對戲曲的觀察與評賞常帶著難得的歷史情懷與摯愛。我第一次知道時為民生報記者的她會來參加我開的記者會,便帶著她寫的書去請她簽名。 ——台北新劇團製作人.辜懷群
兩岸自1988年起音樂文化交流漸趨頻繁,時任民生報記者的邱婷對當時臺灣國樂發展,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邱婷女士將其過往所寫評論、對藝術表演界的期許諌言,從主客觀的自省角度觀察等相關文章集結成書,以她長期關注並獨具慧思的這些好文,可說是對所有喜愛傳統戱曲及音樂人士的一大佳音。
——琴園國樂團團長.林谷珍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邱婷】
生於新北三重,
自小隨母演藝漂泊,
隨父泡在鑼鼓弦吹……
曾任《自立晚報》編輯及《首都早報》、《民生報》記者,宜蘭縣立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創辦「亂彈嬌北管劇團」(乾坤劇坊),投入製作、編腔、演唱,寫戲曲兒童文學、戲曲散文、戲曲報導暨評論。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近著有《出將入相亂彈嬌─一方舞台流轉人生》(2021)。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中國時報》年度書獎、《聯合報》年度書獎、臺灣文化獎、傳藝金曲獎。
作者序
【代序】
江山有待 真情無私 /邱婷
在經歷新聞記者、評論者生涯後,因緣投入教學工作,在開設一門「表演藝術評論」課程時有感,臺灣有新象等民間推廣藝術的熱情,又歷經國家兩廳院一九八七年場館完竣落成,一九九〇年代迎來了一波波的藝文熱潮,也奠定表演藝術繁花似錦的蓬勃年代。值此表演藝術的際會風雲,我有幸進入《民生報》文化組,見證了這一個年代,不能不說是幸運。
成為一名藝文記者,本就是大學時代立下的志向。大二那年,受陳映真《人間》雜誌啟發立志成為一名記者,開始嘗試寫作,自然地從自己最熟悉的廟會與戲曲活動切入,爾後,進入《民生報》文化組更全面地採訪舞蹈、音樂、古蹟、文學及相關文化政策等,逐漸地從報導推及評論,記者採訪雖是獨自完成,不似劇班表演結合文武場同臺演出,但衝州撞府的精神極為相似;從小跟隨母親走遍各個鄉鎮不同村落,在戲棚裡聽取一本本的演義故事,細想,這與記者上山下海四處採訪,聆聽各種人物與事件,深入還原各種真實的過程,其精神並無二致,都在辨是非、讀人心,擔負社會教化的責任。
至於寫評論,有初生之犢的熱情與衝動,更有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二十五歲初任記者看了一場知名歌仔戲團演出,寫了一篇劇評,爾今回看都覺得「青盲嘸驚槍」,哪來膽子?爾後隨著《民生報》文化新聞工作的累積,除了應兩廳院邀請撰寫年鑑回顧之外,也因兩廳院《表演藝術》雜誌編輯施如芳女士邀請,開始撰寫一系列劇評;據我所知,那是受邀者不想承受人情壓力而臨時退卻,由我接下此一任務,除了按字數及約定如期交稿之外,評論文稿受到認可而陸續開啟在《表演藝術》撰寫一系列戲曲評論的因緣。書中收錄的多數評文,正是採訪生涯中奔走國家戲劇院時留下的記錄,也見證那個表演藝術風起雲湧的年代。
寫評論,要「有評有論」,但臺灣評論多「有論無評」,這與臺灣講人情世故喜相互拉抬有關。在《民生報》結束之後,唯報紙媒體人最不受人情壓力的評論角色亦式微……,但這一股匯聚媒體與表演界的評論風氣與能量,在網路數位化時代迅速轉向各社群網站,如今臉書及粉專、IG社群多如山海,人人大抒己見,報導與評論(更多的是個人雜感,品質參差不齊)不再侷限於媒體人了。
在離開新聞記者崗位後,回到「亂彈嬌北管劇團」製作人角色,因長時間投入戲曲創作與表演推廣,我偶而受邀撰寫報紙評論,隨勢所趨,慢慢也將發表園地轉向網路部落格、臉書暨粉專,所書也不再侷限於戲評,篇幅也漸趨短巧,不論是談從藝者的修養,還是個人的藝術觀點,不一而足,似乎也是網路閱讀的自然因應,亦可說是數位化時代前後的不同見證。
寫評論看似權威,實則付出與報償不成比例,是一項孤獨的工作,若無熱情,縱有專業亦難持續,尤其臺灣圈子很小,人跟人「相拄會著」,能評又敢評的又有多少。予今回看,雖有「文章一小道,于道未為尊」之慨,但以此作為半生對戲曲藝術的真情見證,亦不負往昔一片真心。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二〇一一年起建置「表演藝術評論台」網站,長期關注臺灣表演藝術動態,也是江山有待,幸也。
【代序】
江山有待 真情無私 /邱婷
在經歷新聞記者、評論者生涯後,因緣投入教學工作,在開設一門「表演藝術評論」課程時有感,臺灣有新象等民間推廣藝術的熱情,又歷經國家兩廳院一九八七年場館完竣落成,一九九〇年代迎來了一波波的藝文熱潮,也奠定表演藝術繁花似錦的蓬勃年代。值此表演藝術的際會風雲,我有幸進入《民生報》文化組,見證了這一個年代,不能不說是幸運。
成為一名藝文記者,本就是大學時代立下的志向。大二那年,受陳映真《人間》雜誌啟發立志成為一名記者,開始嘗試寫作,自然地從自己最熟悉的廟會與戲曲活動切入...
目錄
【本書目錄】
江山有待 真情無私 / 邱婷
「不斷」為學子傳道、授業、解惑的恩師 / 鄭思勤
表演藝術評論
演「神」好生精彩,演「人」難解困局——評明華園《劍神呂洞賓》
「空」不了,何能成仙成佛?——評明華園《韓湘子》
難為的編導,為難了張飛——評復興《張飛的情人》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東寧王國》——評河洛《東寧王國》
新舊並進,永保津津有味——評國光劇團「京京有衛」
遠離「傳統」就能走出新的方向?——評當代《水滸一〇八》
徹底粉碎觀眾對跨國製作期待的《梧桐雨》
真是江南好聲音——聽盛小雲評彈
樂有盡而意有餘——評《琴弦的匯流》
杜麗娘壓過秦始皇
莫札特翻入皮黃戲——京劇《魔笛》唱新聲
立雪程門.寧守荒山的感動——評《荒山淚》
觀戲隨筆——評《前方的風景》、《跟著沙彌moonwalk去》
聽中國器樂名家之夜 反思國樂「本質」迷思
從藝者的修養
取法、眼界、悟性
心性之必要
藝術的修養與價值
失心的藝人
前功、後功
外臺試煉場
功夫在詩外
形神兼備
指月之手
藝術萬花筒
記不住、沒感覺
看譜演奏
〈風入松〉有感
影音科技的進與退
加花的必要性
唱曲難
談琴曲演唱
有好嗓的祕方嗎?
關公禁戲與歌劇院儀式
變臉變了
何謂戲好?
戲曲交流,要辨史更要辨腔
一部動人的華人尋根史詩——《河上變村》
生態反思
聽「臺灣劇樂團」認識臺灣戲曲藝術
豈止京劇奄奄一息!
學院能扛起民間藝術的傳承嗎?
憂亮師身後歌仔戲曲之遇
向上發展還是向下沉淪?——論歌仔戲的SOP
瞎子摸象乎?歌仔戲在現代舞臺上過招
幾個事件背後的本質思索
【本書目錄】
江山有待 真情無私 / 邱婷
「不斷」為學子傳道、授業、解惑的恩師 / 鄭思勤
表演藝術評論
演「神」好生精彩,演「人」難解困局——評明華園《劍神呂洞賓》
「空」不了,何能成仙成佛?——評明華園《韓湘子》
難為的編導,為難了張飛——評復興《張飛的情人》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東寧王國》——評河洛《東寧王國》
新舊並進,永保津津有味——評國光劇團「京京有衛」
遠離「傳統」就能走出新的方向?——評當代《水滸一〇八》
徹底粉碎觀眾對跨國製作期待的《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