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在台灣,大學教授被要求四件事情:教學、研究、服務、輔導。
認真的教授或者在教學盡心,讓學生滿心感激;或者在研究下苦功,每年有研究論文的發表;或者協助學校與社會,淑世濟民。因為,把書教好,會得獎賞;把研究做好,會得獎賞;把輔導做好,會得獎賞;把服務做好,也會得獎賞。這些獎賞可以是看得見的優良教師獎、傑出研究獎、優秀導師獎或專家諮詢費;這些獎賞也可能是看不見的學生發自內心的感激、研發突破後的自我滿足、會議夸夸其談的自得意滿。而這些的總和,大約是大學教授工作的範疇與邊界。
在國立高雄大學,有一位教授,不為任何獎賞,跨越了一般的範疇與邊界,除了這四件事情之外,他幾乎每週筆耕不輟,歷經十年寒暑。十年,可寫五二○篇週記,可由大學畢業兩次。十年,相當於八萬七千六百小時。天才,是把同一件事重複練習了一萬小時。想想,十年歲月不間斷的堅持在寫﹁週記﹂上,這當中所淬鍊出的文字又豈止是天才可比擬。然而,這一切都還不是最重要的,讓我們同感好奇的是,不為獎賞的他,為何做這件事?他的堅持從何而來?
謝開平老師,本書作者,法律學者,也是本校基督徒教職員團契光鹽社的成員。對大學教授而言,忙碌在教學、研究、服務與輔導的無止盡循環中,很容易在忙與茫之間掏空了所有的時間。光鹽社成了避風港,如果你想有片刻喘息、自我對話與沉澱的時間。開平老師為此,自二○○六年起,每週發送電子郵件提醒想到避風港裡安歇的人們,一週一次,一發不可收拾地就這麼走過了十年。這當中,有他對事情的看法、生活的體驗與分享、自我的關照、親子間的感動、對學校的期待,與作為基督徒,他對《聖經》的看見。
當你翻閱這本書時,你可以發現法律學者的清晰邏輯,你可以感受為人父者的纖細情感,你可以領略基督徒教師對《聖經》的深刻理解,你也可以品嘗用心的人對生活的細膩體察。然而,我更要說的是,這一切,跨距超過十年,唯一不變的,是作者對上帝的愛。是這份愛,讓他甘心樂意為所服事的大學團契發送聚會通知,十年。《聖經》上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開平,我親愛的弟兄,為《聖經》這句話下了很好的註解。
他的堅持從何而來?我相信是因為:這是上帝的帶領。一位大學教授與主同行十年,其中所精選出的五十二篇絕佳文章及三篇節期分享,你一定不能錯過!
國立高雄大學基督徒教職員團契光鹽社社長、行政副校長
連興隆 敬筆
二○一六‧十一‧十四
自序
來到高雄大學任教,是因為人生發生了嚴重的意外。到校任教之後,因為電子郵件使用「平安」作為開頭語,因此被認出是基督徒,而被邀請加入校內起步不久的教職員團契。
人生的意外很痛苦,苦到要默默離開從小長大的台北,南下三百多公里外的高雄,刻意迴避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家。但是,即使是一段每天都會一個人哭泣的日子,還是可以向周圍的人說句平安,還是可以為周圍的人祝福。
至於團契聚會,本來在安排好每週的服事輪值之後,可以說並沒有必要每週再特別寄發提醒聚會的通知。不過,高雄大學的教職員團契很溫暖,一開始就建立起每週寄發聚會通知(電子郵件)的傳統。其後,隨著人事更迭,負責寄發聚會通知的服事者也有所更動;在某個暑假的幾次代班之後,就開始負責擔起寄發聚會通知的工作。
最初的念頭很簡單:每週的生活總會有些可以和大家分享的事情,即使只是提醒即將開學該收心了(需要調整的,並不是只有學生而已),或者是颱風動態、季節變換等等,通知內容加上這些,應該會比單純的當週各項服事者、查經進度要好些。每年總會有幾週,會寫點心靈交流的內容,可能是生活上的感動、或者是讀經的心得,也可能是國內外的新聞分享。時間長了,就堆砌出這本小書的內容。
教職員團契的社長連老師,原本想將內容整理在團契的網頁上;後來,則是起了整理歷年聚會通知,然後集結成書出版的念頭。有人願意主動整理自己過去所寫的文字,內心當然是求之不得,更何況連老師還很細心的增補了許多相關的《聖經》經文。可是,因為自己負責的挑選工作,速度緩慢,加上連老師擔任學校的行政工作,這個工作就慢下來了;直到目前任職圖書資訊館的何組長協助編排,才讓這本書的完成出現曙光。
許多事情在發生時、進行中,根本就不會意識到未來可能會產生的影響。當何組長將本書的初稿整理出來以後,這個初稿讓我看傻了:這怎麼可能出自我的手筆?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上帝讓我明白,即使內心痛苦煎熬,神仍然可以讓一個自認身在苦難中的人,成為祝福他人的管道;讓苦難人的筆,可以不經意的寫出走出苦難的方向。所以,我不敢自稱是作者,只是拿著筆(其實應該說是鍵盤),記錄著某些感動、想法的執筆人(或者說打字者)。
如果這本小書的內容,能夠讓讀者諸君產生共鳴,或是在心靈上帶來了一點安慰,願這些感動、讚美,都歸愛我的主、我的神。
執筆人 謝開平
二○一六‧十一 於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