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正坐在家中的沙發上,兒子在他的書桌前寫著作業,耳邊不時傳來老公督促兒子「快點寫作業」、「怎麼這裡又寫錯了」的嘮叨聲,以及兒子小聲嘟囔著抗議的聲音。
家長群組裡,不時彈出老師和父母們關於孩子學習的各種資訊: 「今天的作業是什麼?」「明天的美術課要帶哪些材料?」「今天哪些孩子考試得了滿分?」「現在已經快晚上 11 點了,孩子作業還沒寫完,怎麼辦?」⋯⋯ 這些資訊均透露著父母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也隱隱讓人感覺到父母對孩子學習的緊張與焦慮。
雖然現在提倡幫孩子減輕負擔,不給過多作業,一、二年級的孩子不考試⋯⋯但教育規則的改變,卻讓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平靜和緩的表象之下,更加波濤洶湧,「卷」得更厲害了。
仍記得兒子剛讀一年級時,我所受到的刺激:他們班有個女生,她認識的英語單字量已經上千,達到了國中水準。其他同學有的奧林匹克數學已經到四年級水準了,有的鋼琴已經達到了八級,還有的寫得一手好字,朋友圈裡曬出來的毛筆字作品,連我這個大人都自嘆不如,只得感慨一聲,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啊!
對於以前的孩子來說,大學是「鯉魚躍龍門」中的「龍門」, 是孩子教育的分水嶺,也是父母們關注的焦點。如今,隨著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孩子初中畢業後,50%成績優秀的孩子可以繼續讀高中,接受大學教育,另外 50%的孩子則被分流進入職業技術學校,接受職業教育。而大部分父母的教育觀念還沒有隨之改變,依然認為上大學是「正道」,因此,能不能考上高中就成了新的教育分水嶺。
也就是說,影響孩子教育命運的時間從高中提前到了國中,這讓父母更加焦慮,而這種焦慮會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有意無意地傳遞給孩子,父母對孩子學習節奏的要求也在不自覺地加快。於是,在父母眼裡,很多時候孩子的行 為就像電影裡加了「慢動作」的特效,做什麼都慢吞吞的。
「快點寫作業!」「還沒吃完嗎?上學快遲到了!」「趕快睡覺,不然明天上學又起不來了。」「再這愛拖,怎麼能考得上大學?」這類場景並不少見。然而這樣的催促、指責會讓孩子還沒來得及認知到學習的意義,就已經對學習的認知發生了改變——從「學習我想做的事」變成「學習是爸媽要我做的事」。
孩子教育的起步不對,帶來的結果可能就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很多父母也深感無奈:「我也不想天天催孩子,我也希望孩子自己能夠主動、快樂地去學習,可是他沒那個自覺啊!每次都不好好寫作業,如果我再不催他,那豈不是更學不好了?」孩子剛入小學時,我也有這種感受,自己心累不說,孩子也很委屈,要嘛不甘願地被迫服從,按我交代的去做;要嘛哇哇大叫著表示抗議,跟我頂嘴,屬於典型的「不催還好,越催越慢」。
在孩子口中,我從他「最愛的媽媽」變成了「壞媽媽」。最後孩子的成績沒提升,也不願意和我親近了。孩子的疏遠讓我感到難過,也讓我意識到一定是我和許多朋友圈內「同病相憐」的父母們,所採取的方法在哪裡出了差錯,這樣下去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我和孩子「兩敗俱傷」。
於是我開始抽時間去查閱資料、去觀察孩子的言行、去和很多家長聊天、去琢磨「別人家的孩子」。後來,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大部分優秀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的父母沒那麼嚴格管教。孩子問題比較多的父母,在講起孩子的問題時滔滔不絕,而家有讓人放心的孩子的父母在交流時反而簡單輕鬆。
比如我問淘淘媽媽:「你家孩子寫作業都不用讓你擔心,也不拖拖拉拉,你是怎麼教的呢?」淘淘媽媽吃驚地告訴我:「他自己本來就這樣啊,我沒教他什麼,也沒怎麼管過。」起初我以為是這些父母太謙虛了,不願意分享教育經驗。後來我發現就是父母適時、適度地放手,成就了孩子的優秀。
但放手不意味著不管孩子。幾乎所有成功克服拖延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平和、理性、睿智、包容的父母。他們會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透過和孩子溝通尋找問題背後的真實原因,不斷嘗試給孩子不同的建議。但無論孩子採取哪種做法,他們都做到了尊重孩子的節奏和想法,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放手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這種最為自然的學習方式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導致孩子拖延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沒有時間觀念,有的是沒有興趣,有的是缺乏專注力,有的是在以拖延作為反抗父母的一種方式,還有的孩子本身就是個慢郎中⋯⋯
在這本書裡,重點篩選了經常讓父母感到頭疼的 9 個常見問題,有針對性地抽絲剝繭、深入剖析,尋找問題的根本原因及簡單有效、易操作的解決辦法。像<孩子的普遍心聲——「很 多時候爸媽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麼,也不知道我想要什麼,就知 道催催催!」>這一章,這個問題背後的真實原因是父母不會與 孩子溝通,抓不住孩子的真實想法。而不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就找不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找不到問題的癥結,就無法「對症下 藥」,幫助孩子有效解決問題。這個問題是解決孩子拖延症的基礎,也是解決孩子各類問題的基礎。
像<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時三心二意,磨蹭半天寫不了幾個字」>這一章,這個問題主要針對的是孩子在寫作業過程中因為三心二意導致的拖延,重點解決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但導致孩子寫作業拖延的原因可能是別的原因,有的是沒有時間觀念,有的是習慣了拖延或不喜歡學習等。如果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導致的拖延,可以翻看<缺少時間觀念——「孩子做事總是隨心所欲、拖拖拉拉」>這一章;如果是因為養成了拖延的壞習慣或是不喜歡學習,可以翻看<缺乏學習興趣——「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總是拖延」>這一章。
在實際生活中,孩子的「拖延症」一般都不是由一個原因引起的,通常至少是兩個以上的原因導致,所以在看書中的案例時,可以針對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將多個案例、多種原因結合 起來觀察,只有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有效解決孩子的拖延問題。
最後,感謝一直支持和幫助我的朋友和老師,希望這本書對家有「小磨王」的父母能啟發一二,能夠幫助到更多的父母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