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孩子都快樂
快樂的、不快樂的小孩,多半有個夢想:快快長大。長大了做什麼?快樂的小孩,想趕快長大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快樂的小孩,祈求長大是為了離家、為了改變現狀。讓所有的孩子都快樂,是奢侈的夢想?
也有一種不快樂的人,身體長大了,心卻一直停留在孩童園地不肯離去。我總認為Michael Jackson的童年早在他年幼開始歌唱生涯時即喪失了。於是,當他賺得財富時,他用盡法子改變膚色與外型,並極力構築自己的夢幻莊園。喜歡他的歌迷很多很多、有損他形象的負面新聞撲朔迷離。我寧可深深嘆息,以另個角度理解他:他是不想長大的孩子。不復返的童年,多珍貴!
這本少年小說收錄的是我這三年來在《中市青年》雜誌的專欄。每期都有重要的少年主題,主題來自日常的家庭、學校生活等等,透過主人翁國三生豬八妹的生活面向,觀看她自己及周遭同學們的歡欣與愁悶,有些內容甚至很勁爆,可以當作父母、師長與子女、學生,及同學間互動溝通的觀察站。當新問題發生時,是不是能夠從問題裡找出解決之道,或是重新思考問題的根源,絕對是很重要的人生態度。但是,少年如何察覺正面臨的危機?或是多方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且做好發展興趣的準備?這時,孩子身邊的人與環境便是影響未來的關鍵因素。
我的第一本少年小說《半大不小≠沒大沒小》,以小說形式讓十二篇故事各自獨立,然而,這十二篇又可串連成一個結構更完整的小說,借著書中各少年不同的個性、差異的環境,彷彿看到剛紮根的樹苗,園丁怎可輕易疏忽照料?而這本《豬八妹的青春筆記》,以二十五篇事件直擊,透過豬八妹的生活,輻射出更多更廣的少年情境。表象是言詞毒辣嘻鬧,底層卻是溫馨純真。
完成這本書,看似順理成章、輕鬆自然,其實是有段故事:行事積極明快的好友翠瑩,與一向疏懶成性的我成對比,她希望我多寫作,於是向《中市青年》主編信真推薦我寫個專欄,本想繼續寫作觀看電影的心得,卻因緣巧合以符合該雜誌的編輯精神,將少年情懷以〈豬八妹月記〉為專欄名稱,表達我對少年的關心,幸得在大學任教的信真支持這專欄。也幸好之前寫過青少年小說,讓我寫出興趣,因此每月一篇交稿日,雖算是一件不小的「心事」,卻在發想主題時,將自己與筆下人物層層演繹,他們的故事絕不是一篇即止,而是每篇連環扣,扣出他們的下一段故事,每個學生既在自己的故事裡擔任主角,也在別人的故事裡現身,或成關鍵人物。當每件事暫告一段落,希望提醒讀者:他們還會遇見什麼樣的危機,友誼可以派上用場嗎?
在現今出版市場的萎縮及詭變,其實很不利於創作者,對有心愛好文學讀物的編輯人來說,他們仍然堅守崗位為書籍定位,找到適合的市場,等待書與讀者連線……當典雅的書店成為城市文化,這類的書店標示著你進來,就找得到你要的「獨特文化」。但我的感覺是:被湮滅。除非是認定某區,以小範圍搜尋自己要的書籍。當無選擇、莫衷一是地進入大書店,難保不會變成「劉姥姥逛大觀園」,甚至迷失在所謂的文化堆裡。
我總揣想幻聽一些書,每天看盡人來人往,卻還是寂寞無助,有的書被旁邊的巨書排擠;有的書被拿起後又放下,只因它擋住別的書;有的書躺了好久沒動過,腰酸背痛想起來活動筋骨的機會都沒有,它大喊:看看我啊!你選我不會吃虧的啦,我會讓你變得談吐幽默有氣質。哈,終於有人聽到書的大喊,人類拿起這本書,被它的版面及書名標示的正面議題嗆笑:「每個世代的幽默感不一樣,這個,太老套啦。作者幾歲?難道想拯救這世界?癡人說夢。」
每個世代都要交棒給下個世代,執著於自己的世代,或是一味創新,為的只是改革上一代,那麼,衝突文化會一直進行,難以交融出世代更迭後積累的專屬文化實力。於是,人嘆寂寞;書,徒具灰塵。
就在這本新書通過幼獅全體部門的出版會議時,湊巧地,我接到宜蘭小六生珮禎妹妹寄到幼獅,請幼獅轉寄給我的信件。這封信寫得真好,這位小讀者不僅買了《半大不小≠沒大沒小》,還細敏地寫出她的讀後想法,教我驚異於珮禎妹妹多麼不同於現代社會的孩子,愛讀書是一回事,能觀察思考更是難得,讓我很佩服!於是,更激勵我為青少年,甚至計畫為兒童寫書的心願。以往總是收到成人讀者的信,很窩心!而首回小朋友給我的信,讓我震撼呢。我何能再找藉口鬆懈自己?
請林良先生為我寫推薦序是品牌保證。即使近年與林先生較少機緣見面,但我們毫無陌生感,上本我的青少年小說《半大不小≠沒大沒小》,他專業地讀出我的創作意涵。這回,前輩的導讀更是少不了。也謝謝幼獅所有部門在有限的讀物產量裡,願意給此書面市機會,市場危機越大時,我的感恩與成就感越大。
於此,還要謝謝總要經歷許多繁瑣編輯過程的雅娣,心思細密,幫助作者專心做好自己的事即可。至於,編輯部靈魂人物:孫小英總編輯,她的文字感性優雅,不僅文辭美,字句飽含獨到、厚道的觀察與祝福,個性溫和,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即使在寒冬,都會讓人覺得有暖流經過。這就是接觸兒少文學的養心成果吧!一如林良先生給我很儒雅的感覺。
謝謝這些因緣,以及給我很多靈感的Isabella。在〈豬八妹月記〉的寫作日子裡,我也面臨諸多現實人生的遞變,戲與人生,從來都不是可以輕謔一笑置之的。我只希望這本新書可以讓閱讀者聯想運動會裡的接力賽,一棒一棒的接力賽跑中,在跑步與交棒之時,領略了什麼,感動到什麼。我個人的感動是:我能持續做想做的事,絕對要感謝身邊的家人與朋友的支持關心。
讓每個孩子都快樂,是奢侈的夢想,但也可以是實踐夢想的目標。
推薦序
國中生的生活筆記──讀《豬八妹的青春筆記》
本書作者吳孟樵,擅長寫「半大不小」的青少年。她的寫作題材,來自長期對青少年的「關懷」和「觀察」。她的這本新作品《豬八妹的青春筆記》,呈現出一個活活潑潑的青少年世界,令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陌生又熟悉。熟悉,是因為青少年天天都在我們面前走來走去。陌生,是因為我們很少走進青少年的內心世界。
在這本小說裡,作者採用了趣味的「化身寫作」手法。「化身寫作」是一種「文學設計」,作者可以化身為一個皇帝,然後再以皇帝的身分和口吻來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遇;也可以化身為一個歌王,然後以歌王的身分和口吻來講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和所遇。吳孟樵在這本小說裡,巧妙的化身為一個半大不小的青少年,然後讓這個青少年訴說自己的內心生活。對作者來說,難度高;對讀者來說,趣味濃。
小說的主角「魏沛云」,母親對她的暱稱是「豬八妹」。她十五歲,是一個國三女生。她有一對開明的父母親,陪伴她走進那個青少年世界。她是這本「第一人稱」小說的敘述者、主講者。她「導遊」讀者進入那個青少年世界,訴說著她的所見、所聞、所思和所遇,採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
呈現在小說裡的,有家庭生活場景,學校生活場景,社區生活場景。主角在敘述中碰觸到的人際關係,有兩代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一腳踏入青少年世界的主角,「有山有水」的寫下了發生在她周遭的一切,包括髮型和飾物,金錢和食物,對戀愛的憧憬與好奇,對老師的批評和建議,對生理變化的忌諱,對靈界探索的興致,同學之間的恩仇與和解,朋友之間的道義和責任,都有細膩的描繪。
還有敘述者在敘述中有心無心所提到的事物,往往也透露了青少年精神生活的內容。例如《哈利波特》、《魔戒》、《柯南》、「韓劇」,都說明了電影、電視在他們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的位置。
青少年讀者讀這本書,所感受到的氣氛應該不是一種「告誡的氣氛」。取代那告誡的,是一種「了解」。大人口中常說的「我們從前……」,在這本書裡並沒有出現。如果不是透過彼此的了解,那麼大人一提再提的往日的「貧窮」和往日的「含辛茹苦」,往往被青少年誤解為一種「要求」,要求他們放棄一切的進步,回去過一窮二白的赤腳生活。他們眼神所流露的「為什麼」,像一團疑雲,掩蓋了大人希望肯定的「建設」和「堅韌」的美德。
今日的青少年,比上一代的青少年「享受」多一些,但是不被了解也多一些。他們搭乘的是「享受之船」,但是這條船卻是「無舵之舟」。他們需要了解自己,更需要「被了解」。
這本書,值得青少年一讀,也值得希望了解青少年的老師和家長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