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跨進中心新村的大拱門,面對長長的通道,可一眼望向路底的溫泉浴室。2016年最後一批原住戶搬離了心村,但走在村子裡的窄巷狹弄裡,似乎仍聽得到屋內傳來的電視聲、說話聲、炒菜聲、麻將聲。打開房門,殘留在屋內的霉味、木板味、磚牆味、硫磺味,撲鼻而來;庭院裡的果樹、花草、野蔓也不遑多讓,隨著四季轉變,在村裡各角落宣示著植物的主權。這就是中心新村。
歷史老師呂捷曾說,「眷村—以前不會有,以後也不會有。1949年中華民國從秋海棠變成小番薯,大江南北200多萬人聚集在這個小島上,落葉生根。我們曾經面對文化的衝突,而現在逐漸走向了融合。」北投中心新村是台北市眷村文化保存基地,見證了台灣民主進步的歷程。《走進中心新村的街談巷語展》用眷戶的故事、文物、道具、布景和老照片,復刻昔日的眷村時空,並陳述北投脈絡下的眷村,凸顯心村與在地的關聯。期待觀眾走進中心新村,沈浸在眷村的時代氛圍裡,與此時此地發生對話、分享故事!
展覽空間和展示內容固然能塑造情境,讓民眾身歷其中,但是文字的抒情敘事、影像的瞬間凝結,卻更能讓資料和記憶長久留存。展覽是一時的,書冊是永久的。將以此書為展覽留下一份原件,也為參與策展過程中的每一位夥伴留下一份最真實的記錄。
北投中心新村 總監李曉雯
跨進中心新村的大拱門,面對長長的通道,可一眼望向路底的溫泉浴室。2016年最後一批原住戶搬離了心村,但走在村子裡的窄巷狹弄裡,似乎仍聽得到屋內傳來的電視聲、說話聲、炒菜聲、麻將聲。打開房門,殘留在屋內的霉味、木板味、磚牆味、硫磺味,撲鼻而來;庭院裡的果樹、花草、野蔓也不遑多讓,隨著四季轉變,在村裡各角落宣示著植物的主權。這就是中心新村。
歷史老師呂捷曾說,「眷村—以前不會有,以後也不會有。1949年中華民國從秋海棠變成小番薯,大江南北200多萬人聚集在這個小島上,落葉生根。我們曾經面對文化的衝突,而現在逐...
目錄
序 2
前言
關於北投中心新村 3
展區介紹 8
眷村的家庭與生活
眷村童年:同村就是一家人 13
由「醫療及後勤人員」組成的眷村 15
家的嚮往:不能成家 也不能回家 19
戰爭的傷痕 顛簸的漂泊 21
薪水不夠、打工養家 客廳即工廠 27
眷村主食:麵製品 29
整個北投都是孩子的遊樂場 31
軍醫眷村與北投文史光景
醫院隔壁的家 家隔壁的醫院 35
點亮眷戶生活的中山堂 41
到醫院上班的多元背景 43
中心新村的社交中心 47
全臺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 49
活動中心/廣場 的前身,其實是公共廁所? 51
穿梭山坡、穿越時間 北投摩托車阿伯 52
序 2
前言
關於北投中心新村 3
展區介紹 8
眷村的家庭與生活
眷村童年:同村就是一家人 13
由「醫療及後勤人員」組成的眷村 15
家的嚮往:不能成家 也不能回家 19
戰爭的傷痕 顛簸的漂泊 21
薪水不夠、打工養家 客廳即工廠 27
眷村主食:麵製品 29
整個北投都是孩子的遊樂場 31
軍醫眷村與北投文史光景
醫院隔壁的家 家隔壁的醫院 35
點亮眷戶生活的中山堂 41
到醫院上班的多元背景 43
中心新村的社交中心 47
全臺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 49
活動中心/廣場 的前身,其實是公共廁所? 51
穿梭山坡、穿越時間 北投摩托車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