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年前,我大學畢業,前路茫茫、未知方向。那時候,沒有人談甚麼「一帶一路」,也甚少人對俄羅斯這個國家有興趣。當時我剛剛從荷蘭和新加坡交流回港,不甘於找份平平淡淡的工作,於是想碰碰運氣,在網上申請海外工作的機會。一天,我收到一封電郵,邀請我到索契一間媒體公司從事文字工作,自此我的人生開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初到異地,不諳俄語的我在當地日子過得不易。每月支薪兩萬盧布(約2,200港元),旅居市郊簡陋的房間,而僱主更經常拖欠薪水。當初對海外工作的浪漫想像與「入鄉隨俗」的真實體驗構成很大的落差。三個月後,適逢有機會加入國際媒體公司工作,我便向俄媒請辭,重新展開事業生涯。儘管如此,俄羅斯彷彿是一個未完的心結,而心裡一直很想重回這片陌生的土壤。
直至2014年,我離開了當時的工作,正在思考未來發展的方向。一位駐港俄羅斯記者轉介我於《俄羅斯報》在《南華早報》出版的特刊「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出任編輯,主要編採香港與俄羅斯的專題故事。這個機會讓我重新踏上俄羅斯這片土地,而且經常受邀出席政府或俄企主辦的媒體團和國際論壇。不經不覺,我已到訪十多個俄羅斯城市,每一段旅程也有不同的難忘經歷。
《走進陌生的國度:俄羅斯》這本書表面上是客觀紀錄這個國家經歷過的時代大事、描繪一些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但實際上這些觀察是建基於我多年走訪這個國家的真實經歷。一如其他較陌生的國家,香港人只能透過外媒或外電編譯認識俄羅斯,在這些報導潛移默化下對俄羅斯產生刻板印象。這本書的出版原因在於拋磚引玉,希望透過我的第一身觀察,引起讀者對這個國家的興趣,重新想像和探索這個陌生的國度。
全書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題為「走遍俄國南北」,以文字和圖片向讀者解構七個俄羅斯城市的前世今生。當中不乏人們耳熟能詳的城市,如莫斯科、聖彼得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又稱「海參崴」);也有較少香港人踏足的地方,如喀山、索契、米爾內和克里米亞。作為全球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有趣之處是它的多元性,但城市之間在歷史文化迥異的同時,還是富有俄國的文化氣息。
第二部份圍繞「俄羅斯的靈魂」(Russian Soul)。這個對俄羅斯人的稱呼不時出現在俄國文學作品中,著名作者如托爾斯泰(Leo Tolstoy)、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也有談到俄羅斯的靈魂。而本書這部份收錄了一些具代表性的人物訪問,部份是叱咤俄國政治經濟的風雲人物,也有土生土長的平民百姓和流亡海外的難民。
第三部份名為「標題背後的故事」。回應香港與俄羅斯之間的資訊斷層,這部份重新輯錄和編撰過去採訪過的時事專題──由中俄關係、香港角色、金磚國家、代際差異、大型活動、反同志法,到貪腐文化等。雖然這些專題將隨著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不斷演化,但是文章以第一手資料解構以上題材,為讀者提供另類和非西方主流的視角。
過去在俄羅斯四處闖蕩和冒險令我覺得它是一個令人既愛又恨的國家。每次當我決意離開,緣份還是把我帶回俄羅斯。這種循環彷彿令俄羅斯變成我生命的一部份。
我希望這本書能像當初邀請我首次踏足俄羅斯的那封電郵一樣,讓讀者有興趣走近這個陌生的國家,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