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 項符合
轟鳴未曾遠去:從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到岡山醒村
的圖書
|
日本  日本國,通稱日本,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座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海等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屬遠東,東北接千島群島,西南面臺灣及中國大陸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人居住於首都東京及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國家及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以及內閣總理大臣所領導的內閣掌管。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國,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革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權體制,文化上則深受中國隋唐兩代之影響。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幕府等數個武士階級政權實際統治,期間包括了政治紛亂的南北朝與戰國時代。17世紀起江戶幕府頒布鎖國令,至1854年被美國艦隊迫以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政治實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維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引入歐洲的科學與技藝,日本的社會於是實現了工業化及現代化,施行天皇專權的君主立憲制,將北海道正式納為領土;而自19世紀末,日本國力大幅增強開始進行對外擴張,首先併吞琉球,之後將臺灣、朝鮮、庫頁島等地納為殖民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被當時西方認可為強權之一,成為當時各國承認的帝國主義列強來參與主導世界的政策,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而日本政治後來逐漸被軍方控制,變成了極權國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並於1937年開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1941年擴大戰場至西太平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但最終於1945年在原子彈轟炸日本本土後宣布無條件投降。敗戰後,日本在盟軍主導下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同時依據新憲法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僅維持防禦性的武裝力量。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8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約40,800美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44,000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在最高群組行列。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轟鳴未曾遠去:從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到岡山醒村 內容簡介
從日治時期飄著太陽旗的航空城,再到戰後以另一種面貌呈現的航空城,引擎的轟鳴聲不曾遠離岡山。在新的住民來到以後,易名醒村的航空廠宿舍也誕生了新的故事。
影集「一把青」的話題再次讓醒村得到關注,雖然硝煙漸散,戰爭的痕跡仍在岡山被看見。關於岡山、關於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關於岡山醒村的故事值得我們重新回顧。
你說,岡山到底有什麼?
為了掌握戰場上的制空權,飛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為了讓每個阿湯哥在空中翱翔,航空廠的存在也是至關重要的。一九四一年,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在岡山街落成,它也將岡山捲進了戰場風雲之中。為了照應超過萬人規模的航空廠,航空廠附近興築了工員宿舍。連同附近的軍事設施,許多人口湧入了岡山。然而,隨著時間的腳步,戰局惡化為岡山市街帶來前所未見的衝擊,在美軍的轟炸下,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疏開到全臺各地,在各地留下新的故事。
從第六十一航空廠到醒村
一九四八年,空軍三校遷臺,近四千人隨著軍方由大陸湧入岡山。空了下來的第六十一航空廠工員宿舍,因為鄰近官校而被安排為官校飛行教官的眷舍,眷舍的名稱沿用了杭州筧橋中央航校時期軍官住宅區的名稱「醒村」。來自中國的新住民來到岡山以後,在本地交織出新的故事,明德豆瓣醬與梁家豆瓣醬見證了這樣的交會。
新時代的記憶
終戰後七十多年過去了,神風特攻隊櫻花般殞落的事蹟流傳全臺,但人們卻不記得在工廠轟鳴聲中作業的工員,也很少有人知道戰時臺灣曾經修造過飛機。由於電視影集「一把青」在醒村取景,醒村再次獲得關注。在岡山居民、文史工作者、立法委員與各界人士奔走之下,醒村最後登錄為文化景觀,得以獲得保存。之前長年被認為是日本海軍高雄航空隊官舍的醒村,在學者的研究爬梳之下終於解開身世之謎,找回了真正的名字: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工員宿舍。在新的時代,航空廠工員宿舍,或是說醒村,將會繼續分享它承載的歷史,將時代的故事傳承下去。
專文推薦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高俊宏|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各界推薦
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吳亮衡|「故事」網站專欄作家
宋彥陞|時空偵探/歷史作家
巫師地理|高中地理教師社群FB粉專
李文成|Podcast《一歷百憂解》主持人
洪致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凌宗魁|建築文化資產工作者
曹瑞原|導演
陳力航|日治臺灣史研究者、《零下六十八度》作者
曾少宗|知名演員
熊一蘋|作家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邱睦容
1991年生於新竹,現居於台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研究/創作關注邊緣地景與小寫人事,以撿拾與兜起歷史切片,作為看見與反思當代的方法。著有《延綿的餐桌:府城米食文化》、《流轉的街道:府城米糧研究》、《府城米糧學習帳》(合著)。
林玉萍
童年生長於高雄市大寮區的陸軍眷村。
現職:空軍航空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長期關注臺灣航空史及中華民國空軍史中鮮少被大眾看見的技術基層與空軍地勤人員,以讓此階層多樣且親民的歷史角色呈現在世人面前為職志。
學術成果:近年參與執行《原日本海軍高雄警備府(左營海軍鎮海樓)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哈瑪星及周邊整體環境軍事遺址調查研究》、《未竟之業:中科院與臺灣的核彈研究始末》、《臺灣觀點下的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
出版《臺灣航空工業史:戰爭羽翼下的1935-1979年》一書及多篇相關論文。
陳信安
台灣台南市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曾任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局長,現為嘉南藥理大學觀光事業管理系文化觀光研究室助理教授。
曾執行《岡山樂群村建築文化資產基本資料調查建置》、《以文化觀光思維建構『1895年日軍攻台之役』文化路徑紀念場域之研究》、《以文化觀光思維建構『1915年噍吧哖事件』文化路徑紀念場域之研究》、《文化觀光思維建構軍事文化遺產紀念場域之研究-以澎湖、台南、高雄的戰爭遺跡與軍事地景為例》、《文化觀光思維建構軍史主題觀光遊程之研究-以臺灣地區的退役武器展示場與軍史館為例》、《「文化觀光思維建構軍事文化遺產紀念場域之研究-以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的原日本陸軍船舶特攻艇部隊『海上挺身戰隊(マルレ艇)』為例 」》、《高雄市文化景觀原日本海軍航空隊岡山宿舍群(醒村)保存維護計畫暨保存計畫案》…等軍事主題相關研究。
著有《尋訪1915噍吧哖事件歷史場景:起事、交戰、清鄉、審判、立祠》、〈尋訪日本陸軍海上挺進戰隊在臺灣的基地〉《薰風第20期-戰爭遺跡》……等軍事主題相關著述。
繪者簡介
鄭培哲
畢業於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現從事商業設計。平時喜歡四處觀察舊空間、體驗老房子,也常參訪現代建築。工作之餘創作平面影像及圖像記錄,因而開始繪製建築,透過不同主題的插畫,重新感受臺灣曾經存在的空間。近年常受邀參加國內外設計展,曾於2009年獲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大獎。
目錄
序言:八十年前的回憶
第一章:飄著太陽旗的海外航空城
一、不只是飛行的想望
二、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
三、航空廠的工員
四、異鄉的一方居所
五、轟炸之前:所以高雄、岡山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六、空襲、疏開與結束
第二章:仍然活著的航空城
一、再次成為航空城
二、從工員宿舍到空軍眷舍
三、封存交會的醬罐
四、存續岡山的飛行記憶
五、最後的地下秘密工場
尾章:不散的記憶
與飛行交纏的人生:一位航空廠工員的故事
後記
研究過程與限制
附錄
參考資料
致謝
序
序
八十年前的回憶
二○二○年,一場講座在岡山一棟初修復完成的眷村建築中舉行。十二月末的暖陽從窗口鑽入,照在臺前的兩位講者身上,講者並不是某某學者或老師,而是兩位年過九十的老先生;這棟建築也非想像中的一般眷村,不是常見的那種紅磚平房,而是兩層樓高、帶著連續拱圈,混合了磚造、木構與鋼筋混凝土三種材料的建築,外牆是灰色的洗石子,乍看更像是氣派的洋式別館,一連五排。
坐在簡易的講桌後,兩位老先生顫巍巍地輪流傳遞麥克風,說著自己與這裡的回憶。老先生剛好都姓黃,一位來自上海,一位來自岡山,如果不是戰爭,或許他們根本不會在此相遇。
在地上修造兵器、在天上駕駛飛機,戰火、流離、遷徙而後再定居,戰爭安排了兩位老先生的人生,所遭遇的那段過去,則凝結在這棟建築裡。
他們的一九四○年代
——當日本le建航空廠ê時陣,我已經公學校畢業。彼陣阮若是欲趁錢hoon,著來做這建築的粗工上好趁,一日會使趁九角。建廠我就佇這个所在做童工,我做十九冬的日本人á ne。航空廠開工ê時,我就去考,考入來做工員。咱遮上低級ê工員差不多有二、三萬人,大部份攏臺灣人hoon,上下班的時,hooh,車馬攏行袂入去。(黃明得,一九二六年出生於鳳山,後遷至岡山)
——抗戰時我在上海念書,那時候的年輕人,愛國心非常強,報紙上滿滿都是「尋人啟示」,尋人啟事就是說,孩子逃掉了,父母不知道,就登報找人。年輕人是跑去當兵,我就是那時候跟其他同學一起離開家。聽說我爸爸媽媽久了以後也登報,怕我是被日本人抓去了。所以我後來就想⋯⋯我非常對不起我父母,沒有告別,就這樣逃掉了,為他們帶來痛苦。(黃山年,一九二四年出生於上海)
一九四一年,黃明得在岡山。幾年前他們家族的祖厝因為蓋航空廠之故,而被日本人徵收,整個家族被遷移到附近重劃好的地,即今日協和里協和宮附近。新家和航空廠並不很遠的距離,可以看到附近的工地正在大興土木,在那幾年,儘管戰火還未直接迫近臺灣,但在黃明得的生活周遭也確實起了些許變化,像是曾經就讀的公學校,改制成了國民學校;總督府推動臺灣人改成日本姓名,姓林的改成「二木」、姓陳的改為「東城」,名字則可保留原本的,或選擇常見的日本男子與女子名;由於高雄海軍航空隊的基地設置在岡山的緣故,抬頭也不時可以看到飛行機在天際掠過。戰爭對於臺灣人來說是矛盾的,有人懷著要報效日本帝國的心,也有人如黃明得一樣,在心中保持著日本和臺灣是殖民關係的意識,但無論如何,眼前還是能夠餵飽自己最重要,於是他加入了那塊在祖厝土地上的航空廠建築工事,而工廠東邊的不遠處,也有一片土地正在蓋房子,但要到了成為工廠的工員之後,他才知道遠處那幾排房子的存在,還有工廠與這些房子的關係。
一九四二年,黃山年在上海。完成高中學業後,恰逢國民政府在上海招募青年到後方去,組織一個青年訓練班,地下組織的工作人員找上了他。當時對日抗戰已持續多年,許多年輕人都有著愛國心,黃山年就和同學一起加入青年軍。對家裡人不告而別,身上沒有半點錢的他們,向親戚借了六十塊錢,添購了一些衣物,經歷了或許是十八年人生中的第一次外宿,隔日清早在橋上透過組織人員的指引搭上了船,航行在搖搖晃晃的蘇州河上,開始了三十五年的軍旅生涯。歷經了青年軍、空軍與在印度和美國嚴格的飛行訓練,戰爭卻在黃山年受訓時結束,無緣實踐當年參軍的抱負。一九四九年,他接到指示,隨著軍隊來到臺灣,先待在桃園,一直到一九五三年才來到岡山,來的那年是夏天,和太太兩人睡在一排連棟樓房的二樓,搬來沒多久剛好遭遇了一個大颱風,甚至把屋頂都吹走了,只得暫時搬到附近的公共理髮廳住了二、三個月,等屋頂修復完成後才搬回來。那幾排破舊的房子,就在修修補補間,成了他住了三十多年的家。
黃明得在岡山的航空廠工作,負責修造那些為日本帝國出征的飛行機,一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才結束了軍工廠的工員身份。黃山年在天上駕駛飛機,他奔波在中國東部,為中華民國執行和共產黨作戰的任務,第一次到臺灣岡山,是一九五三年。前後相隔不到十年的時間,兩位老先生的身影在這幾排房子中交錯。同樣的空間、不同的執政者,以及隨著政權更迭而來到這裡的人群,他們與這些房子的故事,歷經幾十載的光陰,那些原本鮮明的時刻也隨著人事的凋零而被淡忘。
七十年後重返視線
二○一五年,公視推出影集《一把青》,劇本改編自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透過影視作品的再詮釋,將一九四○年代的戰爭、空軍飛官與眷屬的情感與經歷,重新拉回大眾的眼前。隨著亮眼的收視率和數項金鐘大獎的肯定,使得劇中出現的場景也受到注目,這部以空軍為題材的戲劇,主要場景之一的仁愛東村,選定了高雄岡山的一處眷村拍攝,無獨有偶地,剛好也是一座空軍眷村。
被選中的眷村,名喚「醒村」,是日本時代遺留下來的建築,為鄰近的空軍官校眷舍。醒村之名來自一九三○年代中日戰爭爆發前夕,在杭州筧橋中央航校附近所建空軍軍官住宅區之名,但民間也有說法是「空軍翱翔在天,地上的家眷永遠睜眼醒著等待親人歸來」,無論是哪一種,都反映了眷村建立的時代背景。二○○六年,因配合「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規定,醒村的原住戶們搬遷至新建的國宅,儘管在二○○九年時,醒村內的兩棟房子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但人去樓空後,建築閒置了十餘年,樹枝紛紛攀爬於屋子上,直到被「一把青」劇組相中,成為拍攝場地後而再次受到關注,吸引了許多影迷造訪。也因為影集的加持,使得原先位於市地重劃區範圍內,原預計只保留兩棟歷史建築、將其他棟建築拆除的醒村,在岡山居民、文史工作者、立法委員等各方奔走下,被登錄為文化景觀,得以全區保存。
因文化景觀的登錄而有了文化部調查研究經費的挹注,高雄市文化局啟動了醒村建築與歷史的調查研究案,承接此研究案的「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團隊,在調查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張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的「日本海軍高雄警備府檔案圖像」,至此揭開了醒村建築的身世之謎。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日治時期在岡山興建、作為日本海軍高雄航空隊官舍的醒村,其實並不是飛行員宿舍,而是隸屬於距離更近的岡山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作為在航空廠工作的工員所住宿舍。這個重大發現,讓因為日治末期的大空襲,使全廠建築近乎覆沒的岡山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在原有工廠的附近,留下了最為直接、曾經存在於地表上的證明。而這幾排被誤認身世的醒村連棟宿舍,就是兩位老先生先後交錯到來,又在近八十年後因為一場演講而重返的建築。
儘管岡山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的工員宿舍未隨著戰火而消失,但人的記憶卻會。不過幾十年過去,甚至不滿百年,關於這幾排連棟宿舍在日治時期與航空廠的關聯,就已經埋沒在當地人的記憶中,無人知曉。所幸,隨著檔案的開放、臺灣史與軍事史學者的深入,使得今日有機會重新將這些被遺忘的過去一一拾回,並且進一步地,在當代找到那些迴盪至今的歷史餘波。
只存在於岡山的戰爭記憶
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的工員宿舍是一個歷史線頭,而這個線頭勾起的,是一團關於戰爭的過去與現在——這個過去日本帝國在臺灣規模最大的航空工廠,還有受美軍投彈量最大的高雄和岡山大空襲,與今日高雄作為工業城市的印象被認識,這些關於高雄的事實切片,透過航空廠這條重要的線索,有助於勾勒出更多的關聯。然而,歷史不僅是關於過去的事情,我們也同樣好奇,戰爭在這個島嶼上,到底留下了什麼?是那些分散在全臺這些超過九十歲長輩們,腦中海馬迴逐漸退化的殘缺;是在被炸彈炙燒過的土地上,仍能找到的幾個地下通氣孔、一道通往地下室卻無法開啟的門;還是在岡山的街道上,一間間醬園釀出來的味道,或就在路邊一座座未知名的鋼筋混凝土構造物中?
約莫八十年前(一九四一年),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廠在岡山街落成,僅在土地上矗立不過四、五年時間,隨即被戰火炸得粉碎,但那幾年的存在並沒有隨著物質煙消雲散,而是在往後島嶼的發展中留了下來,八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從岡山的土地出發,復返這段過去,這是一段對於眼前地景「何以如此」的提問,也是試圖展開和這段被遺忘的時間,重新相遇的旅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04915
- 叢書系列:大眾史學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作者:李辛 出版社:橡實 出版日期:2021-07-14 66折: $ 911 | | 作者:周姚萍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8-28 66折: $ 198 | | 作者: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30 66折: $ 950 | |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3-09-01 66折: $ 581 | |
|
| 作者:姜鎮豪、卞惠允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4-02-27 $ 337 | | $ 553 | | $ 399 | | 作者:花於景(雷雷夥伴) 出版社:魔豆文化 出版日期:2025-02-05 $ 150 | |
|
| 作者:九井諒子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2 $ 425 | | 作者:馮翊綱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1 $ 336 | | 作者:石黒正数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2-14 $ 119 | | 作者:莊文宗 出版社:布克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17 $ 55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