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6682 項符合
農業委員會的圖書,這是第 140 頁 |
$ 95 | 研究彙報140期(107/09)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趣濃業改良場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中文 iRead灰熊愛讀書 - 政府出版品 - 來源網頁   | |
$ 114 | 水試專訊 NO.63
作者:李周陵編輯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書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來源網頁   | |
$ 114 | 水試專訊 NO.63
作者:李周陵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56頁 / 16 x 29 cm / 普通級/ 全彩印刷 / 初版 博客來 - 期刊/公報 - 來源網頁   | |
$ 114 | 水試專訊 NO.63
作者:李周陵編輯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中文 iRead灰熊愛讀書 - 政府出版品 - 來源網頁   | |
$ 128 | 自然保育季刊第103期─秋季刊(107/09)
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 出版日期:2018-09-01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 142 | 台灣林業科學33卷3期(107.09)
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書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來源網頁   | |
$ 143 | 台灣林業科學33卷3期(107.09)
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50頁 / 19 x 26 cm / 普通級/ 雙色印刷 / 初版 博客來 - 自然生態 - 來源網頁   | |
$ 143 | 台灣林業科學33卷3期(107.09)
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中文 iRead灰熊愛讀書 - 政府出版品 - 來源網頁   | |
$ 143 | 自然保育季刊-103(107/09)
作者:薛美莉主編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中文 iRead灰熊愛讀書 - 政府出版品 - 來源網頁   | |
$ 190 | 畜產研究季刊51卷3期(2018/09)
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23頁 / 21 x 29.5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博客來 - 期刊/公報 - 來源網頁   | |
$ 190 | 畜產研究季刊51卷3期(2018/09)
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書 TAAZE 讀冊生活 - 政府出版品 - 來源網頁   | |
$ 190 | 畜產研究季刊51卷3期(2018/09)
作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出版日期:2018-09-01 語言:繁體/中文 iRead灰熊愛讀書 - 政府出版品 - 來源網頁   |
|
2018年5月1日,令人尊敬的彭鏡毅老師辭世了,享壽68歲。彭鏡毅老師是亞洲秋海棠分類研究的巨擘,也被國際植物分類學會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一生採集的植物標本超過25,000號。中央研究院植物標本館在他和團隊努力下成為東亞最重要的標本館之一,中央研究院研究溫室更是世界上秋海棠活體收藏最重要的種原保存地之一。分類學界為表彰彭老師的貢獻,以「彭氏」命名的植物便多達8種,彭老師的影響力擴及整個世代的華人植物分類學者,海峽兩岸鮮有人能與之相比。
彭老師走後,在社群平臺上,許多學者紛紛發文回顧老師的成就、細數與老師相處的點滴,充滿不捨與懷念。為紀念這樣一位卓越學者的貢獻,本刊特別邀請與彭鏡毅老師淵源頗深的師長及學生撰文描述老師的學術成就,另有學者雖然未與老師熟識,卻在標本蒐集過程中發現老師鮮為人知的重要紀錄,本刊一併邀稿,讓讀者完整瞭解彭老師在植物分類學界的重要地位。請看「悼念敬愛的彭鏡毅博士」、「菊科、水丁香、秋海棠與HAST:記彭鏡毅老師的學術貢獻」、「億恩師彭鏡毅博士」及「彭鏡毅老師臺灣植物誌重要標本選介」。
本期季刊另有其他精采文章,一起來詳讀。琉球狐蝠有5個亞種,在臺灣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的臺灣狐蝠為其中一亞種,作者赴日本沖繩縣探尋另一亞種折居氏狐蝠,在「探尋沖繩飛狐一折居氏狐蝠」中,有諸多的心得交流與分享。本刊曾於第86期刊載過謎一般的留鳥小虎鶫,本期另有作者重新回顧其分類歷史,並加入標本檢視後的辨識心得,整理為、虎鶫的分類回顧與外形辨識」。 「城市裡的公民科學計畫」作者介紹了國內外以繫放方式追蹤城市鳥類的數個公民科學計畫,說明它們的發展與運作概況。「南澳地區黑翅鳶繁殖觀察紀錄」,一起來看看宜蘭南澳地區的黑翅鳶如何繁殖及育幼。人工浮島有許多功能,可以美化景觀、保護堤岸,也可以提供水域生物棲息空間,「溼地方舟一人工生態浮島」作者介紹人工浮島的實例及生態功能,並以製作經驗說明素材挑選要訣及製作方法等供讀者參考。
活動報導中,「昆蟲是我們共同的語言一2018國際膜翅目昆蟲研習工作坊在臺灣」介紹此一在各國舉辦過7屆的跨國研習課程,首度移師亞洲並選定臺灣舉辦的過程。南投縣集集鎮境內蟻患猖撅,不但居民飽受困擾,恐也危及自然生態,特生中心特別邀請彰化師範大學林宗岐教授前來勘察並提出建言,請看「疣胸琉璃蟻肆虐集集特生中心商請專家來獻策」。每年7月第一個週未為「世界螢火蟲日」,「臺灣2018世界螢火蟲日活動報導」介紹特生中協辦該活動的過程。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所有為自然生態所做過的努力,終將成為自然的歷史,留與後代子孫。謹以本期季刊,向彭鏡毅老師致敬,也向每一位致力自然保育的工作者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