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見之於行事: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論與表述 205
一 近代中國的變與不變 206
二 學術傳統的中斷與傳承 216
三 前後左右治史:史料與理論的互補 221
四 見之於行事:淺議史學表述 231
研討的取向
新舊之間:近代中國的多個世界及「失語」群體 239
民國史研究的「倒放電影」傾向 251
知常以觀變:從基本處反思民國史研究 257
一 充分認識五千年之大變 258
二 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 262
三 餘論 267
歷史記憶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271
一 五四新文化運動在歷史記憶中的斷裂 273
二 歷史的「再造」:修改五四歷史記憶的一次嘗試 276
三 五四學生運動與新文化運動 289
陳寅恪的史料解讀與史學表述臆解 299
一 史料與歷史詮釋 301
二 史料與表述 308
史義的探索
不改原有之字以開啟「相異的意義體系」—舊文新解二則 319
學術「對手方」與專業知識的建構—傅斯年先生的啟示 335
往昔非我:訓詁、翻譯與歷史文本解讀 345
一 引言:郢書燕說的啟示 345
二 訓詁與翻譯 349
三 觀空與觀時的互動 358
相異相關的往昔:史學的個性與通性 371
一 歷史的「不共相」:承認往昔的獨特性 373
二 個性、共性與通性 380
三 小結 390
非碎無以立通:試論以碎片為基礎的史學 393
一 言有枝葉:直面歷史的斷裂和片段特性 395
二 以碎立通:收拾一地散碎的文辭 401
三 餘論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