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本書作者是資產高達二百七十多億新台幣的出版巨擘,他白手起家終為英國百大富翁之一,由他寫書教導讀者如何做有錢人,可謂說服力十足。
��何飛鵬,現任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這一生要做有錢人》是近年來我所閱讀有關「財富」的書籍中,最真實生動的好書。作者Felix Dennis以其成功的致富經驗,告訴讀者要成為有錢人,需要專注、熱情與執行力,同時不怕失敗、從不放棄。這些觀念是作者人生智慧的真情分享。
──薛明玲所長,資誠會計師事務所
媒體推薦:
內容直率,字字珠璣。
──《獨立報週日版》(Independent on Sunday)
寫實且富娛樂性。
──《觀察員》(Observer)
這是一本智慧的結晶,例子真實,絕對能激發讀者……如果本書不能讓你成為有錢人,沒有別的書可以。
──《快活星期天》(Mail on Sunday)
活生生的例子,富於說服力又具高瞻遠見。是一本生意場上必讀的好書。
──《週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
內容引人入勝、樂趣無窮,能夠激發讀者。
──《泰晤士報》(the Times)
他寫本書的動機不是為了賺錢,他有四億至九億美元的財產,所以根本不需要靠寫書賺錢。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在自吹自擂和插科打諢的表象下,丹尼斯這本書卻充滿了關於如何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的冷靜忠告,其中一些是老生常談,有一些卻十分精闢。
��《華爾街日報》亞洲版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書評
《這一生要做有錢人》跟你所想像的快速致富手冊完全不一樣。作者費利克斯.丹尼斯(Felix Dennis)是個詩人,他打造了一個出版王國(出版品包括《Maxim》雜誌),他希望幫助讀者至少達到「稍有錢的富豪」階段(淨資產在三千萬美元到八千萬美元之間)。他寫本書的動機不是為了賺錢,他有四億至九億美元的財產,所以根本不需要靠寫書賺錢。反之,丹尼斯希望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大家如何賺錢,書中直率的言論,誠實的忠告,在汗牛充棟的同類書籍中實在難能可貴,價值不菲。丹尼斯的建議包括新手常犯的五個錯誤,以及專注的力量,這些看起來有點老生常談,但因為出於他真實的經歷,加上用字遣詞幽默詼諧又字字璣,讓整本書變得實用而有趣。雖然作者強調正確策略的重要性,旨在幫助讀者成為有錢人,但他並沒有因此扭曲自己的故事,也沒有美化奮鬥過程的辛酸。正如他自己所說,如果你要做有錢人,這本書對你會有很大幫助。
《華爾街日報》亞洲版書評
書評:一本有些另類的致富箴言
2008年06月18日
如果馬基維利(Machiavelli)能坐在iMac電腦前編寫一部《富可敵國者論》(The Billionaire Prince),這本書與費利克斯.丹尼斯(Felix Dennis)那本《這一生要做有錢人》(How to Get Rich)可能會很相像,當然,少了些後者的詩情畫意或俏皮話。
一臉大鬍子的丹尼斯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他連高中都沒念完,卻靠1960年代的嬉皮雜誌《Oz》和發行功夫巨星李小龍(Bruce Lee)的海報起家,建立起一個出版帝國,旗下包括一系列電腦出版物以及《Maxim》等男性情色雜誌,他也因此成為英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丹尼斯喜歡向讀者們炫耀說,他錢多到自己都數不清,大概在4億到9億美元之間吧。「老實說,我得不出比這個更準確些的數字。」
丹尼斯將《這一生要做有錢人》稱作一本「反勵志」類書籍,說自己在書中講的都是大實話。他寫道:「人們讀了這本書後致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書中傳達的基本信息是,只有那些能把自己變為工作狂、讓親者痛仇者恨的人,或是拉得下惡臉的人才有望積累起巨額財富。他說,在那些靠個人奮鬥致富的男人和女人內心深處,都藏著一絲冷酷。
丹尼斯喜歡誇耀他樂於享受生活的個人癖好。他忠告那些做著發財夢的人,要大膽夢想、小心實踐──心中時刻懷著本分和謙卑,並把自己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幹的糗事當作反面教材:「我花了成千上百萬美元濫飲、嗑藥、尋花問柳……有段時間,我供養的情婦不下14個。我在紐約、倫敦或香港尋歡作樂,一晚的花費就能達到三、四萬美元。」
丹尼斯對使自己致富的雜誌業照樣口不留情,他寫道:「在這個行業,人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砍倒成千上百萬棵樹木,把它們化成紙漿造成紙,再在紙的兩面印上些文字和圖像。然後我們用狂燒柴油的卡車把製成品運到零售點,在那裡它們或許能有60%(在美國大約是25%的機率)被賣給消費者。最後我們把那些沒賣掉的雜誌,用更多狂燒柴油的卡車運到一座工廠,它們在那裡不是被當作燃料、被掩埋或粉碎,就是被用來製造冰箱的紙板包裝箱。」
而在自吹自擂和打諢插科的表象下,丹尼斯這本書中卻充滿了關於如何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的冷靜忠告,其中些是老生常談,有些卻十分精闢。他在書中大談特談毅力、耐力和專注等優點的重要性,並且十分強調執行力的重要。「如果你一生中從未萌生過偉大的想法,但卻善於將其他人的偉大想法付諸實施,」他說,「你就能取得自己做夢也想不到的成功。」丹尼斯說,遇到危機時感到驚慌是有好處的,因為這能讓你的心思集中到那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上。如果需要屈己事人也無不可,但不要忘記:沒有哪筆交易是非做成不可的。
事實上,丹尼斯在書中提出的告誡可能比書中的建議更有用。何如,自己所創辦的事業一絲一毫也不能讓渡給他人,不過在進軍新業務時與他人合夥是可接受的做法,因為你隨時可以放棄這些業務。可以對員工發放豐厚獎金,但別讓他們從資產出售中分成。別配給員工由公司付帳的信用卡、手機或轎車,因為這方面的支出成本很難控制。永遠別授權予那些與你十分相像的人,有資格獲得授權的應是能與你形成互補的人。別跟那些狂熱追求短期效益的風險資本家打交道。永遠別借錢給朋友,要就送給人家。永遠別相信一位不願意去休假的高級會計師(因為他擔心離開工作崗位期間,他的監守自盜行為會被察覺)。
《這一生要做有錢人》的細心讀者會對作者「永遠別被送回監獄」的告誡感到有些摸不著頭腦,丹尼斯在下文中對此作了些澄清──這與《Oz》雜志當年遇到的一件醜事有關,但若想詳細瞭解此事,你還需閱讀點其他材料。1971年,包括丹尼斯在內的三位《Oz》編輯被認定犯有「污染兒童罪」,法院判處他們到倫敦西區的Wormwood Scrubs監獄做苦工。當時24歲的丹尼斯判刑比其他兩人要輕些,因為法官認定他「遠不如」其他兩人聰明,因此可以少承擔些罪責。丹尼斯當時只入獄幾天就被釋放了。但今年4月初他接受《泰晤士報》(Times of London)採訪時,卻險些因出言不慎而惹禍上身,他說自己大約25年前殺死了一名男子,因為那人騷擾他的一名女友,丹尼斯稱自己將那人從懸崖上推了下去。但他隨後又打電話給記者,說這只是自己的酒後戲言。
丹尼斯的這本書也有些小毛病。比如說,他似乎認為支吾搪塞是延遲耽擱的同義詞,文中也有自相矛盾之處。他在書中某頁告誡讀者:「要引領別人。不要被別人引領。」但翻過三頁他又大談特談傾聽員工意見的好處。可笑的是,丹尼斯在書中的一些告誡恰似針對他自己而發的。他警告讀者,「當心那些說大話的人」。然而無論如何,丹尼斯的這本書充斥著鮮活的想法和語言,卻是不爭的事實。順便說一句,他當前真正的寫作興趣是在詩歌方面。他已經出版了兩本詩集,他的詩句甚至被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的成員所誦讀。從《這一生要做有錢人》這本書的文辭推測,人們永遠不會把丹尼斯的詩句與他所鍾愛的英國玄學派詩作混為一談,但他的一些詩確實文筆輕靈。
他另一項急於推進的美學建樹是「丹尼斯森林」項目。這是一個在沃里克郡種植大片林木的宏偉計劃,志在營造一片英格蘭面積最大的落葉林,這可能是一項遲來的贖罪之舉,為的是補種那些為費利克斯.丹尼斯致富而被迫犧牲掉的林木。
EDWARD KOSNER
(編者按﹕本文作者EDWARD KOSNER曾擔任《新聞週刊》(Newsweek)、《New York》、《Esquire》和《New York Daily News》的編輯。他的回憶錄《It's News to Me》已重新發行平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