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止一面,畫家不止一種
▎掌握流量密碼的7位魔王級藝術IP ▎
專畫魔鬼波希│美肌天花板薩金特│妓院伯爵羅特列克│流浪王子莫迪里亞尼
畫畫流氓切利尼│墨西哥一字眉大姐卡蘿│塗鴉怪客班克西
●圈粉近400萬,藝術暢銷榜常客,重磅回歸新作●
====穿越時空笑點+小說般精采故事+脫口秀旁白解說====
顧爺連線,更深度內容,更豐富……八卦,讓你用笑聲練腹肌!
要多怪?才能名列魔王級藝術家
跳出藝術史框架&流派,自帶話題和流量
波希名作《人間樂園》,幾百年來無數人一站就是幾小時,回過神卻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
切利尼為何是文藝復興最會吹牛的藝術家?
開放的法國人,竟因薩金特的一幅畫太色情,而接受不了?
羅特列克為何身為貴公子,卻喜歡留連聲色場所?
莫迪里亞尼窮到房租付不起,卻活得像王子?
卡蘿與里維拉首次見面的故事,加了多少「情人濾鏡」成分?
班克西的塗鴉,如何在三年內翻了將近二十倍!
▎用談畫大王角度,認識7位圈粉魔王級藝術IP
●波希│中毒的瘋子〉〉他是領先五百年的天才,還是發病的魔王?
˙波希的特長就是畫魔鬼。他的名作《人間樂園》,添加了十七萬七千億個群演,宛如春晚現場?
˙翻遍整本《聖經》也找不到「伊甸園都是人」的橋段,這好比有人告訴你「暑假最後一個週末的迪士尼樂園沒人排隊」,結果你來到現場,卻看到人山人海?!
˙要看懂《人間樂園》的隱喻,就像五百年後的人應該也很難看懂今天的表情包!
˙人們都說波希畫出了來自地獄的聲音,可能是受到了隔壁練樂器的熊孩子的啟發?
˙波希畫的魔鬼,放到今天就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前衛藝術家!
●切利尼│會畫畫的流氓〉〉獲得無數「第二次機會」的流氓,幹一行滅一行的天才。
˙為什麼搞藝術需要天賦,其實做流氓也一樣需要天賦?
˙切利尼如何做樂手還兼做打手,切寶石還能切腦袋,開一份工資幹三個人的活?
˙在文藝復興時代,不會劍術,就像今天不會用手機付款一樣,根本無法生存!
˙什麼是法王的抱抱,為何這是藝術史的名場面?原來,達文西就是死在法王抱抱裡?
●薩金特│人類「美肌」天花板〉〉連模特兒自己看到畫,也不禁感慨:「原來我這麼美!」
˙薩金特被迫改了畫中女主角的肩帶位置,讓它成了歷史上第一根被輿論罵到能對抗地心引力的肩帶!
˙美籍薩金特是否就像日本人挑戰精武門、亞洲人打爆NBA般,因為太厲害而被法國人歧視?
˙「你排到薩金特的檔期了嗎?」竟成了上流社交晚宴的共同話題?
●羅特列克│妓院裡的伯爵〉〉他一夜成名,不是在畫壇,而是在巴黎的夜生活。
˙羅特列克為何身材特別矮小,比例奇怪?
˙他是嫖客中的勞斯萊斯?他對小姐的癡迷程度,甚至有段時間把妓院當家?
˙他的身高只有152公分,青春期又摔斷兩條腿固然很不幸,但想想如果只摔斷一條,另一條繼續正成生長……
˙19世紀體弱多病的羅特列克,養成看書和畫畫的興趣,其實跟今天「看短影音、打遊戲」也沒什麼差別,在家長眼裡都是不務正業!
˙羅特列克如何一夜成名,只不過不是在畫壇,而是在巴黎的夜生活?
˙羅特列克筆下的女同畫面特別溫馨,他甚至創作了一系列作品?
˙為什麼他筆下的紅磨坊女郎們,一個比一個醜?莫非他是來給妖精渡劫的高僧?
●莫迪里亞尼│流浪的王子〉〉清醒時是個路人,喝醉了才變成真正的藝術家。
˙莫迪里亞尼每天日常就做兩件事──畫裸女和勾引良家婦女?
˙女友都是大美女,但他卻畫沒眼珠的長脖怪?
˙他對待自己作品,就像隨手發布的「限動」,發過拉倒,也不在乎有多少人點讚?!
˙他35歲過世,徹底的火了,火於他的英年早逝!
˙他空洞的眼眶,是對死亡的凝視,對未來的茫然嗎?
●卡蘿│墨西哥一字眉大姐〉〉20世紀的天選之女,我孤獨,我最懂我自己。
˙卡蘿為何是藝術史上百年一遇的天選之女?為何她總畫自己?
˙想要駕馭浪子的女人,下場往往比較悲慘?
˙飄在空中的骨盆、睡在上鋪的骷髏,卡蘿的眼睛為何看到那麼多恐怖的事物?
˙像卡蘿一般的「樸實派」藝術家,竟是百年一遇?!
●班克西│藝術和破壞的區別〉〉究竟是違法小流氓,還是資本追捧的大藝術家?
˙塗鴉藝術家是一群沒錢、沒地位、沒未來,空有一身賀爾蒙和用不完時間的閒人?
˙在塗鴉界,如何做到翻唱比原唱更火?
˙在藝術界,老派先驅的下場往往是被拍死在沙灘上?
˙退隱、當供應商、進軍藝術圈,是塗鴉藝人的三大結局?
˙班克西如何從不知輕重的小屁孩,送上藝術家的神壇,塗鴉是破壞公物的行為,但班克西的除外?!
▎顧爺聊藝術,坦率直白惹人愛,圈粉近400萬
藝術細胞是天生的,後天長出來的都是癌細胞……但審美細胞絕對可以培養。顧爺說:「所謂藝術,只是一個人或一群人的浪漫,也有愛情的八卦、人生的苦難,它能讓你心酸,也能讓你笑‧翻‧天!」他擅長把高高在上的藝術,拉下神壇;將令人雲裡霧裡的名畫典故,用人話說清楚。
看懂人,就看懂畫。顧爺用穿越時空的E時代笑點,簡報形式的視覺分析,脫口秀般充滿誘惑力的旁白解說和梗圖,讓你忍不住一口氣認識7位人氣藝術家。
作者簡介:
顧爺
藝術細胞是天生的,後天長出來的都是癌細胞……但審美細胞絕對可以培養。
「所謂藝術,只是一個人或一群人的浪漫,也有愛情的八卦、人生的苦難,它能讓你心酸,也能讓你笑‧翻‧天!」
本名顧孟劼,普通文藝青年,藝術愛好者。因在微博上連續發布「小顧聊繪畫」系列長微博一炮而紅,現全網粉絲已近400萬!關於藝術,一切的熱情都源於單純的喜愛。非科班出身,更沒有教授頭銜,因此,與其說在談藝術,倒更像是嘻嘻哈哈地聊天。
現任上海古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把做藝術、玩廣告、搞影音和一切認為有趣而能樂此不疲折騰的事當作正業。著有《不懂神話,就只能看裸體了啊》、《世界太無聊,我們需要文藝復興》、《印象派,看不懂就沒印象啊啊》、《不懂中國畫,只怪你太年輕》、《這些謎樣藝術家,太有事》(均為原點出版)。
章節試閱
中毒的瘋子──耶羅尼米斯‧波希 Hieronymus Bosch
也說不清為什麼⋯⋯荷蘭那塊地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個「大魔王」。他們幾乎從不扎堆(編按:許多人湊在一起),隔一兩百年來只那麼一個,就一個,而且一出現就必定是秒殺全場的「怪物」。這個「傳統」一直可以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
當佛羅倫斯的「忍者龜」們都在潛心鑽研「黃金分割比例」和「古羅馬式的肌肉線條」時⋯⋯第一個荷蘭大魔王誕生了。這個「大魔王」並不只是一個修辭,因為他的特長就是⋯⋯畫魔鬼。
他的名字叫作⋯⋯波希。Hieronymus Bosch
這是他自己給自己取的名字,他的原名叫:耶洪・范・阿肯(Jeroen van Aken)。「波希」其實是他家鄉的地名(’s-Hertogenbosch)。
藝術家把家鄉作為自己的「筆名」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時尚,15世紀的歐洲人認為地名比人名更容易被記住。然而當這些藝術家變成大師後,他們的名字卻反過來宣傳了自己的家鄉。
來自波希鎮的波希,傳世的作品不多,大部分都是下面這種「三聯畫」(triptych)。這種藝術形式在中世紀的教堂比較常見,每當神父佈道的時候才會打開展示裡面的內容,平時闔起來,免得「吃灰」(跟 1990 年代的拉門電視差不多)。如果神父足夠「戲精」的話,打開時還能製造出一種「拉開幕布」的神奇效果。
波希早期的三聯畫,還是比較「正常」的。
主畫面是《聖經》裡的經典題材,左右兩邊分別是這幅畫的投資人。
這屬於「三聯畫」的正常操作(其他同行都是這麼做的)。剛出道就瞎搞容易死得很慘,畢竟沒有甲方喜歡標新立異的東西⋯⋯直到真正標新立異的東西出現。
如果波希一直堅持這麼畫⋯⋯他會是個口碑不錯的「祭壇畫供應商」,但肯定成不了「大魔王」。「大魔王」的特點就是顛覆傳統。
跳過廢話,直接看他的代表作。
《人間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1490-1510
這哪兒是祭壇畫……根本就是春晚現場!
先等一等!(暫時闔起來。)在徹底被「吸」進去之前,我們得先做一下心理建設。
波希三聯畫的魔力就在於:如果不做任何心理準備就打開看,眼睛很容易被裡面的內容俘虜,接著思緒會隨之亂飛。幾百年來,無數人在這幅畫前面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回過神來卻不知道自己都看到了些什麼。為了避免「亂飛」,接下來請跟緊我的導航,千萬不要掉隊。準備好了嗎? 開始往後翻吧。
打開後,先看左邊的龕板。
對《聖經》故事稍有瞭解的人,應該一眼就能認出,這裡畫的是伊甸園裡的故事。
光屁股坐在地上的男人,是世界上第一個男人──亞當。穿粉袍的是上帝,他正把世界上第一個女人──夏娃,介紹給亞當認識。夏娃一臉懵懂,亞當小臉紅撲撲,這是他倆第一次「上相親節目」。
伊甸園裡出現了許多詭異的生物:三個腦袋的鳥。下半身是魚身的獨角獸。還有一隻正在考前複習的鴨嘴獸⋯⋯
不要飛不要飛⋯⋯
這些都是讓思緒亂飛的東西,是「大魔王」的算計,別管它們,把注意力移到上帝身上⋯⋯。經過 X 光掃描發現,上帝本來低頭看著亞當,波希畫到一半改變了主意,讓他抬頭盯著我們看。請記住這個細節,這是解開此畫奧祕的關鍵鑰匙。
接著進入中間的主題部分。
這裡依舊是伊甸園,但「生意」比之前要火爆許多⋯⋯那些對《聖經》故事稍有瞭解的人看到這裡會摸不著頭腦,因為即使翻遍整本《聖經》也找不到「伊甸園裡都是人」的橋段。《聖經》中的伊甸園,從頭到尾就只有亞當和夏娃倆人啊⋯⋯想像一下那些對《聖經》稍有瞭解的人此刻的心情:就好比有人告訴你」暑假最後一個週末的迪士尼樂園沒人排隊」。結果你來到現場,卻看到這種場面──
波希在《聖經》的基礎上稍稍做了一點「藝術加工」,添上了十七萬八千億個「群演」──全裸「群演」!「這些『行為藝術家『都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五百年前,當波希剛完成這幅畫時,一定也有人問過他這個問題。
因為這可不是一幅「隨便畫著玩」的作品,波希至少得向他的甲方解釋「這些裸體男女是哪兒來的」,而且肯定不是用一句「藝術加工」就能混過去的,畢竟《聖經》可不是隨便供人「加工」用的。五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猜測,波希當年如何回答的這個問題⋯⋯有人說這些都是波希的幻覺,也有人說這些是亞當和夏娃的「分身」⋯⋯而還有一種說法,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種:這些人其實是⋯⋯正在看這幅畫的你我
看看這些三五成群,竊竊私語的人,像不像正在看畫的觀眾?
波希早就猜到了人們看到這幅畫時會露出疑惑的表情,此刻這幅畫變成了一面 「鏡子」,你看著他們,他們也看著你⋯⋯彷彿在告訴你,他們就是你們。
再想想前面那個盯著我們看的上帝,其實他一開始就在用眼神向我們傳達這幅畫的主題⋯⋯
「沒錯!畫的就是你!無知、貪婪、淫亂的人類!」
縱慾,是這幅畫的核心主題。
(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勸你悠著點[編按:指不能過於積極,要控制住]」。)
雖然要看懂畫中的每個隱喻對我們來說有些困難( 就像五百年後的人應該也很難看懂今天的「表情包」一樣),但只要依託主題,盡量往「下流」的方向發散,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比如畫中有兩個藏在貝殼裡的人,珍珠順著他們的身體滑落出來。珍珠通常象徵純潔和貞操,而「貞操撒一地」⋯⋯你說他們在裡面幹嘛?畫中多次出現櫻桃(頂在女人頭上的那兩顆),有人說這個形狀象徵男性的「那個部位」⋯⋯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右邊這個人的「櫻桃」好像孵出了小鳥,這又象徵了什麼?還有人徒手將兩顆櫻桃掰開了⋯⋯想想就⋯⋯嘶⋯⋯
所以還是別去猜五百年前的梗了,猜不透的。
畫面左下角的邊緣處有一組人,正指著」隔壁」的亞當、夏娃,彷彿在說:「造成今天這種混亂局面,全怪他們!」
想想也沒錯,如果沒有當初那次「相親」,也不會有那麼多淫亂的後續。但「男嘉賓」亞當並不打算負責,他躲在一個洞裡,指著夏娃,彷彿在說:「全是這娘們惹的禍!」
夏娃手中拿著一顆果子,嘴裡好像還叼著一塊⋯⋯對《聖經》稍有瞭解的人一定能看出,這是在講「夏娃偷嚐禁果」的故事,在《聖經》中叫「原罪」。人類的苦難都是由夏娃的嘴饞引起的,這就是「原罪」的核心思想。原罪在此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犯了原罪的夏娃接下來將要面臨的懲罰,就是進入下一塊(右邊的)龕板──地獄。
這是地獄中的夏娃,被一隻形似袋鼠的生物摟著,已經徹底失去了生氣。
她的坐姿耐人尋味。那是她在伊甸園初見亞當時的姿勢。當年她一臉懵懂,他的臉紅撲撲的⋯⋯此刻的亞當又去哪兒了呢?沒人知道。
陪夏娃一起進地獄的,是之前那些縱慾過度的「群演」。對「波希大魔王」來說,地獄才是他的地盤。在這裡,他將徹底放飛自己的想像力⋯⋯
地獄中心有個被稱為「樹人」的怪物,據說樹人的這張臉是波希本人的自畫像。樹人把自己的屁股蛋炸開了,隱約可以看到一群人(或魔鬼)在他屁股裡玩劇本殺。樹人的頭上頂著一個風笛(bagpipe),這是當時的一種流行樂器,大概也是波希很喜歡的一種樂器,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亮相過。
風笛出現在地獄裡不知是什麼梗,藝術史學家又說它象徵男性的「那個部位」⋯⋯但我始終認為這種聯想對風笛演奏家特別不友好(以後看到吹風笛的人很難不想歪)。
還記得伊甸園裡那隻「刻苦讀書的鴨嘴獸」嗎?它也來到了地獄,此刻已經進入管理層,正在監督別的惡魔念書。「大魔王」把自家廚房的刀具也搬進了地獄。他似乎特別鐘情於這個牌子的刀具(它不只一次在他的各種作品中亮相)。
其中一把刀和兩只耳朵組成了一輛戰車,大概是在提醒人們切菜的時候,耳朵再癢也別撓?
說個題外話,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和波希算是半個同鄉(都來自布拉邦省〔Brabant〕,但相隔四百年),不知道在梵谷生活的年代,布拉邦省還有沒有賣這個牌子的刀具,如果有的話,或許梵谷也用過這種刀?或許用的時候耳朵也很癢⋯⋯只是或許。
總之⋯⋯看到這裡我想你應該已經發現了,波希畫的地獄一點都不恐怖(與其說恐怖,倒不如說有些滑稽),許多場景看起來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糗事,都不需要瞭解五百年前的梗就能看懂。
比如這個溜冰的人:從右往左就像一幅連環畫(很有中國捲軸畫的味道),他滑著滑著,溜冰鞋莫名其妙地變大了,然後他就掉進了冰窟窿裡。
下面這人的屁股上畫了張五線譜,上面的音符真的能奏出曲調來⋯⋯
人們都說波希畫出了來自地獄的聲音⋯⋯當然,也可能是受到了隔壁練樂器的熊孩子的啟發。
兔子變成了獵人,人反而成了獵物,正在被獵犬啃。獵兔身旁有個拿蠟燭的女人,這是性工作者的標誌,她們通常會在紅燈區的暗巷裡點一根蠟燭,用來吸引嫖客。注意她頭上的骰子,上面的點數被動過手腳了(正常骰子怎麼擲都不可能出現四、五、二的組合)。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出老千」的妓女。
總結一下被波希「宣判」下地獄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個把溜冰鞋尺碼搞錯的商人。 一個熱愛音樂但毫無天賦的鄰居。一個玩「仙人跳」的妓女⋯⋯以及妓女的幫兇,一隻「惹不起」的獵兔。遇到牠,任何人都只能乖乖交錢。
總之,這些人都該下地獄!
地獄中還有一頭打扮成修女的豬,正在誘惑一個男人簽下某種契約。在波希生活的年代,教會經常兜售一種名為「贖罪券」的東西,宣稱只要買了它,死後就不會下地獄⋯⋯這就是一種死無對證的「割韭菜」手段,顯然騙不了我們這位機智的「大魔王」⋯⋯
⋯⋯就連「賣贖罪券的」都已經下地獄了,這東西還能再不靠譜點嗎?
這幅《人間樂園》之所以稱得上波希的代表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能從畫中看出波希是個什麼樣的人。
心思細膩也重感情。酷愛賞鳥。機智,風趣,常有鬼點子。喜歡吃魚。生活中不敢惹是生非⋯⋯
將這些特點總結起來,你會發現⋯⋯「大魔王」其實是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但這似乎不合常理。一個「普通人」怎麼可能創造出那麼多匪夷所思的怪獸?他身上一定具備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波希的另一幅作品或許可以解答這個疑惑⋯⋯
這幅三聯畫畫的是基督教聖人安東尼在沙漠中受到惡魔的誘惑,但最終靠著意志力戰勝惡魔的故事。 這在當時並非罕見的題材,許多藝術家都創作過這個主題的藝術品。
要說誰畫的惡魔更像惡魔,很難得出結論。但要論惡魔的荒誕程度,沒人能比過波希。
隨便拎兩個出來比比就知道了。
郵差鳥
總的來說,這是一隻穿溜冰鞋的鳥,沒有翅膀,但長著一對巴吉度獵犬(Basset hound)的耳朵(也可能是一雙襪子),牠將漏斗倒扣在腦袋上當成頭盔,下喙插著一封不知寄給誰的信。要說這是隻怪獸,牠身上每個部位又都很常見。
腿男
一個用學步車走路的中年男人,看不見他袍子裡的身體構造,掀開很有可能是下面這樣的──腦袋直接連著腿。就腿佔整個身體的比例來說,也算是「大長腿」了。
與其說這些是魔鬼,不如說他們更像是一個小孩異想天開的塗鴉。
一個成年人畫出這樣的東西,放到現在那就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前衛藝術家,但如果放在 16 世紀,人們會覺得這人的腦子有問題。
事實上,波希的腦子或許真的有問題⋯⋯
在波希生活的年代,流行一種詭異的疾病,名字就叫聖安東尼之火(St. Anthony's fire),這種和聖人同名的疾病的主要症狀是:抽搐,四肢壞疽,產生視聽幻覺,嚴重者甚至會不自覺地跳舞──說白了就是一種「瘋病」。
關鍵是:許多得了這個病的人,都聲稱在發病期間親眼看見了惡魔。數以萬計的歐洲人因此喪生。多年後人們才知道這種病的誘因是」麥角菌中毒」(就是吃了受污染的黑麥麵包),而麥角菌產生的毒素,相當於現代的迷幻藥。
但中世紀的歐洲人並不知道自己是中毒了,因為能看見惡魔,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著魔了,而驅趕魔鬼的方法就是向那個曾經靠意志力戰勝過惡魔的聖人安東尼祈禱。
於是《聖安東尼的誘惑》便在整個歐洲流行了起來,」著了魔」的人們跪倒在畫有聖安東尼的祭壇前,祈禱他能趕走惡魔。
波希在畫這些「混搭惡魔」的時候,或許也正在經受「聖安東尼之火」的折磨。 那麼這些古怪的惡魔就不是他的想像,而是他發病時的親眼所見。而恰巧,他又是數以百萬計的「聖安東尼之火」患者中,會畫畫的那個人⋯⋯「那些魔鬼不過是他中毒後產生的幻覺⋯⋯罷了。」這種說法的言下之意就是:任何嗑了迷幻藥的人都畫得出來。
然而,五百年後,有個「小鬍子」跳出來說:「胡說!你們都看不懂大魔王!」
這人叫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他將波希的這種古怪的畫風稱為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意思就是說,波希是一個超越現實(五百年)的天才畫家。
所以,波希大魔王究竟是個領先世界五百年的天才,還是個中了毒的瘋子?
我想沒人能給出準確答案。不過,如果他真是個瘋子的話,或許能讓那些「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天才」好受些吧?你覺得呢?
中毒的瘋子──耶羅尼米斯‧波希 Hieronymus Bosch
也說不清為什麼⋯⋯荷蘭那塊地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個「大魔王」。他們幾乎從不扎堆(編按:許多人湊在一起),隔一兩百年來只那麼一個,就一個,而且一出現就必定是秒殺全場的「怪物」。這個「傳統」一直可以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
當佛羅倫斯的「忍者龜」們都在潛心鑽研「黃金分割比例」和「古羅馬式的肌肉線條」時⋯⋯第一個荷蘭大魔王誕生了。這個「大魔王」並不只是一個修辭,因為他的特長就是⋯⋯畫魔鬼。
他的名字叫作⋯⋯波希。Hieronymus Bosch
這是他自己給自己取的名字,他的原...
目錄
中毒的瘋子──耶羅尼米斯‧波希 Hieronymus Bosch
會畫畫的流氓──本韋努托‧切利尼 Benvenuto Cellini
人類「美肌」天花板──約翰‧辛格‧薩金特 John Singer Sargent
妓院裡的伯爵──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Comte Henri Marie Raymond de Toulouse-Lautrec-Monfa
流浪的王子──亞美迪歐‧莫迪里亞尼 Amedeo Modigliani
墨西哥老大媽──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藝術和破壞的區別──班克西 Banksy
中毒的瘋子──耶羅尼米斯‧波希 Hieronymus Bosch
會畫畫的流氓──本韋努托‧切利尼 Benvenuto Cellini
人類「美肌」天花板──約翰‧辛格‧薩金特 John Singer Sargent
妓院裡的伯爵──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Comte Henri Marie Raymond de Toulouse-Lautrec-Monfa
流浪的王子──亞美迪歐‧莫迪里亞尼 Amedeo Modigliani
墨西哥老大媽──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藝術和破壞的區別──班克西 Bank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