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帝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諡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石虎生性殘忍,發家前,不僅用殘酷的手段先後殺死兩位妻子,即使在軍隊中如果遇到與他一樣強健的戰士,他會以打獵戲鬥為由,借機將對手殺死,以解心頭之快;戰鬥中,對俘獲的俘虜,不分好壞,不分男女一律坑殺,很少有俘虜生還。
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因石虎掌握兵權勢大,石勒妻劉太后與養子彭城王石堪擁立石勒子南陽王石恢欲舉兵反對石虎,不幸事洩,劉太后被殺,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召回,咸康元年十月石弘持璽綬向石虎表明願意禪位,石虎拒絕。十一月,石虎稱居攝趙天王,石弘被廢為海陽王,同年石虎殺海陽王石弘、弘母程氏、石弘弟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遷至鄴,並特地派人到洛陽將九龍、翁仲、銅駝、飛廉轉運到鄴裝點宮殿。337年4月11日,石虎稱大趙天王,349年2月4日正式即皇帝位。同年5月26日,患病而死,隨後,他的兒子爭奪皇位,後趙很快滅亡。石虎在位期間,表現了其殘暴好色的一面,如史書載石虎曾經下達過一條命令:全國二十歲以下、十三歲以上的女子,不論是否嫁人,都要做好準備隨時成為他後宮佳麗中的一員,「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因此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