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遊戲.神通.倪再沁(附DVD)的圖書 |
![]() |
$ 540 | 遊戲.神通.倪再沁(附DVD)【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李思賢 出版社:藝術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12-26 ![]() |
|
1980年代,倪再沁以油畫進入藝壇,之後則改繪水墨畫,以本土風光主題創作一系列的現代水墨畫。另一方面,倪氏以其別具開創性地本土藝術評論崛起於高雄市。。1991年,倪氏於《雄獅美術》發表一系列關於「台灣美術主體性」探討的藝術批評文章,引發美術圈的軒然大波及兩年多的論戰,使倪氏成為藝術界頗受矚目的焦點人物。同時,倪氏積極發起、參與南台灣的藝文及環保活動,諸如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文化愛河促進會等,促成仁愛公園的復建及上遊河岸的綠化工程,並為以往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高雄市注入活水。
公職方面,1997年8月倪氏獲選為台灣省立美術館館長,於任內推動諸多體質改善計畫,包括展覽、典藏及館舍建築體之改造,使省美館之形象為之一變。任內歷經1999年改制為國立台灣美術館後,休館並啟動館舍整建工程。為整建而請爆破藝術家蔡國強炸毀台灣美術館的行動爆破藝術更堪稱任內經典。
在教學生涯方面,倪再沁遲至1995年方獲得靜宜大學教職,由高雄市遷往台中市。2000年十月卸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後,先赴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任教。2001年轉任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2004年任文學院院長,2007年出任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
藝術創作方面,倪再沁80年代後期從南台灣出發,為90年代以來台灣文藝界之巨擘,先後擔任諸多重要職務及獲得多次榮譽獎勵。
90年代中,倪再沁開始以「報紙」為系列創作作品;其中「沁報」最為有名,以「打著媒體反媒體」的顛覆概念和揶揄手法再現了台灣媒體亂象,深沉批判了媒體霸權。
2002年,初做雕塑,著名作品為《台北怪談》,其大膽而帶有諷刺意味的作品,旋即在媒體與校園引起騷動。此作品同時也反映了倪再沁自己對於時代的感受:「在這個荒謬、迷狂的時代,我們實在無能為力,除了還以荒謬、迷狂,除了荒淫、嬉笑之外,還能怎麼樣?」。而後一系列的《紐約怪談》、《倫敦怪談》、《東京怪談》等則是針對性地揭露了歐美日當代藝壇在製造話題、製造商品、製造明星……等,也不斷混淆模糊了原創、引用、挪用、抄襲、仿製之定義和邊界的文化異象。
2006年發表的《原作重現》則是針對中國畫史特有現象而發想的系列近作,利用數位科技將歷代名作的題跋及用印清除,讓名畫「原作重現」,可說是用「減法」消除古畫原作上的人為增添物,反而比真跡更為接近當初藝術的「真實」,這種以退為進的藝術手法,反而將中國古代書畫的山寨版分身躍上了當代藝術的舞台。 近年則從事觀念藝術及互動影像藝術創作,亦有許多兼具傳統及當代思潮的創作,是集館長、院長、大學教授、藝評人、環保運動者與藝術家多重身分於一身的全方位人物,其豐富、多重拼貼的無厘頭創作,反映在其個性、作為與發想過程中。
2015年2月1日,倪再沁病逝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享年59歲。
維基百科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
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
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
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
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
倪再沁1955年出生於台北縣中和市,在父親談讀書、母親教導做人的傳統家教下,養成了待人處事的基本底蘊,加上自身聰穎、好學,頑強、靈活的性格,造就了日後台灣藝壇上頭角崢嶸的藝術鬼才。
從1984至1995年之間是倪再沁輝煌的高雄時期,他積極從事環境改造運動,以「回塑者」系列作品成為環境藝術創作的先驅。
之後倪再沁遊走於各種議題與藝術形式之間,創作多元龐雜,但以水墨畫為主要的創作載體。他在青年時期的「黑墨」風格黝黑深邃,帶著關懷土地的執拗;中年時期的「白墨」則顯安閒孤挺、遺世獨立,是文人情懷的養息知青;晚年時期的「彩墨」卻是色彩紛呈、東西混搭,體現出心繫文人的傳統情懷。到了後期又以「怪談」系列、「選舉行為藝術」等作品嘲諷現實,表現其獨特的幽默與批判諷喻的精神。
雖然倪再沁是出身於藝術創作,卻是以藝術評論而聞名於世,不僅藝術史論與藝術批評的著作等身,其論述的觀點不俗、出類拔萃。1991年他發表「台灣美術主體性」的系列批評文章,由於筆鋒犀利、風格剽悍,引發當時美術界的軒然大波,並成為時近兩年的美術論戰,因而奠定「台灣美術」的基調,對台灣藝術界的貢獻和影響甚深。1995年他轉往台中發展,前後擔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文學院院長,以及首任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等職務,可謂全方位的藝術工作者。
倪再沁在2015年因肝癌病逝,他是台灣美術界的異數,集藝術家、批評家、理論家、社運人士、美術系教授、美術館館長於一身,同時提攜後進不遺餘力、投身奉獻於公務,世人以為他犀利剽悍,實際上本人卻是樸實無華、和藹可親。
作者簡介:
李思賢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系主任、臺灣美術研究中心主任
臺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
高雄市立美術館、桃園市立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經歷:
行政院優良出版品「金鼎獎」得獎人、曾任考試院考選部典試委員、文化部第六屆公共藝術獎評審委員,以及臺中縣/市、彰化縣、苗栗縣公共藝術審議委員。
著作及專文:
《藝流.系譜.學院之道―大臺中學院美術教學源流》、《博涉.問道.杜忠誥》、《臺灣當代美術通鑑:藝術家雜誌40 年版》(與倪再沁等合著)、《當代書藝理論體系―臺灣現代書法跨領域評析》、《臺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觀念.辯證》
策展(擇要):
2023年「現代書藝的追根與解構」系列
2022年「30 年的形狀―東海美術第六屆的三十功名(1992-2022)」
2021年「藝流.系譜.學院之道―大臺中學院美術教學源流」、「現.動―彰化現代美術的啟蒙者」
2019年「靜墨自然:彰化縣立美術館書畫典藏展」、「起南風:1990年代臺南當代藝術發軔小史」
2018~2019年「存在.感:臺灣東海大學與泰國Silpakorn―藝術大學教授作品交流展」
2018年「青山不老仙:姜一涵九秩晉三書畫展」、「輪轉,海陸拼盤:魚刺客【臺中計畫】」
2017年「凝煉與幻變:杜忠誥七十書藝展」
2016年「悍圖素顏:悍圖社素描╱手稿╱原模展」、「人文與文人:東海水墨與膠彩畫的離合」、「倪氏寓言:倪再沁紀念回顧展」
2015年「赤焰.遊擊.藝術交陪:新臺灣壁畫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