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和「欺負人」
關於「欺負人」,因為源於武士文化,所以在日本一直「盛行」,不過一旦搞過火,就會發生自殺事件。
在我一個來自中國的好朋友供職的公司裡,曾發生這樣一件事:一個日本青年在下班後被他的上司痛罵之後憤而跳了樓,想不到從大樓上掉下來時在電線上彈了一下,結果他被送到醫院後救活了,只是腦子留下了後遺症,走路一拐一拐。他的妻子和他離婚帶著孩子走了,留下了他和年邁的母親相依為命,後來公司只能讓他幹些貼郵票之類的簡單活兒。朋友說他畢竟是在鬼門關邊走了一遭,境遇雖然比跳樓前是一落千丈,卻反而更能承受了。
大約在三十多年前,美國在本土以外開了第一家迪士尼樂園,位置在東京都旁的千葉縣海邊。三十年來,這家開在日本的迪士尼樂園一直非常紅火,玩各種遊樂項目總要排長隊,門票和各種禮品店等一系列收入為美國的總公司賺的錢就像吸油管似的源源不斷流向大洋彼岸。這成功給美國的迪士尼總公司帶來了巨大鼓舞和信心,後來迪士尼公司又在法國開了一家迪士尼樂園,幾年前還在香港也開了一個小型的迪士尼樂園,若干年後將在上海開一家迪士尼樂園。
可是,包括美國本土的兩家迪士尼樂園,在這些遍布全球的迪士尼樂園裡,數日本的這家最紅火、最擁擠、產生利潤的效率最高,簡直就像一架印鈔機。實際上,財大氣粗的日本迪士尼公司在這些年裡一直在不斷地加造項目,還另闢土地造了世界上獨此一家的「迪士尼海」,這個「迪士尼海」與旁邊的迪士尼樂園完全隔開,得另收門票,可是同樣人如潮湧,玩什麼都得排長隊。
為什麼迪士尼公司能在日本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呢?
其實連日本的商人和官方都對美國人的成就而感到眼紅和羨慕,見日本人的錢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人的腰包而有些著急,他們出於善於模仿和跟潮流的本能,紛紛在日本列島上造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遊樂場」、「主題公園」,結果這些地方不僅連迪士尼樂園的腳脖子都搆不上,而且大部分都賠本,後來不是關門就是慘淡經營……
事實上,迪士尼文化和日本文化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可是為什麼在日本這麼受歡迎呢?比在同屬基督教文化圈的法國和前英國殖民地的香港甚至本土的美國還受歡迎呢?
在迪士尼樂園玩的人裡雖然有不少小孩、年輕人,還有不少成年人,他們中有不少的「回頭客」,就是說儘管門票和往返的交通費一點兒也不便宜,他們卻反覆地來玩,許多人在兒童時期就成了米老鼠的「粉絲」,成人後繼續當著「鐵桿粉絲」……我在迪士尼樂園裡看見許多成年人不是來玩各個項目,而只是坐在各處空地上,曬著暖洋洋的太陽,等著載歌載舞的米老鼠遊行隊伍出場,他們個個神態安祥,彷彿都決心在這一天裡把這兒當成自己的家……
為什麼會這樣?
我認為這和日本的武士文化有關係。
武士文化的特點就是一層壓一層,戒律森嚴。
迪士尼樂園的主角是誰呢?米老鼠呀!一個小老鼠!
進了日本迪士尼樂園就會明白,裡面的世界正好和外面的世界翻一個個兒。我每次去都是同樣的感受。在裡面,不僅有音樂、載歌載舞、煙花、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美國之夢……還有一種巨大的難以名狀的溫暖,能使人(雖然是暫時的)把外面那個嚴酷的社會置於腦後。裡面是小人物(米老鼠)當家,正義永遠戰勝邪惡、小孩子和小動物永遠受保護和重視、全世界人民永遠大團結、男女之間相親相愛、大人和小孩相親相愛、不同種族的人相親相愛、人和動物相親相愛,如果有人把這比作精神鴉片,我想也是有道理的。在這裡所感受到的精神溫暖,可
能法國人在教堂裡也能找到,中國人在家庭裡也能找到,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日本人只能在這裡找到。
迪士尼樂園在日本如此成功的根本原因是迪士尼文化與日本的武士文化有著正好相反的價值觀。在迪士尼樂園裡,一點兒都看不見園外的風景,每個人進去以後便置身於一個與外界完全隔離的空間,猶如做一場美好的夢。在這樣的環境中,日常生活中的煩惱暫時都能拋到腦後,人人都能在這裡體會到暫時的平等,因為有錢人和沒錢人全都得在一起排隊等候。武士文化還有一個特點是在上層有錢有地位作威作福的都是中老年人。而在迪士尼樂園,無論是維持秩序打掃衛生的,還是生龍活虎唱歌跳舞的,全是年輕人,給遊客帶來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朝氣蓬勃的感受,和外面的等級森嚴的,老年人發號施令,年輕人做牛做馬的世界完全不同。
在日本,由於社會結構在武士文化的作用下就像金字塔那樣層層疊疊,所以財富往往更多地握在老年人手裡,真正工作在第一線的年輕人等於被壓在最底層,他們往往得到的很少,付出的很多。有時候我去東京都裡的那些價格昂貴的百貨店,看見在裡面逛來逛去的盡是些衣著講究,容貌衰老的中老年婦女,從她們身上能看見時間無情的流逝,當她們的丈夫伴著歲月的流逝一步一步成功地攀到無形的金字塔上層時,她們錢包裡的錢也越來越多了,遺憾的是再好的衣飾也改變不了她們蒼老的身軀了,唯有店員在那兒一味地曲意奉迎她們,只為了她們皮包裡的那些錢……不過,在這些店裡,也能看見一些年輕女孩的身影,她們中的一部分人得到的錢也是來自上述那些中老年婦女的丈夫那兒,只是方式不同……
在日本真正沒有錢的是年輕男人,他們除非是父母有錢,否則根本不會到這種百貨店消費。
我總覺得這樣的社會是很奇怪的,在第一線幹活的人掙不到多少錢,驅使著他們幹活或是躲在幕後的人卻大把地掙錢,就像蓋房子的人根本住不起像樣的房子一樣。在日本,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體育明星和幾個娛樂明星以外,其餘的年輕男人全都在苦幹和掙著微薄的工資。這些年輕人在不斷運轉的巨大經濟機器中起的作用和戰場上的炮灰差不多,他們加班加得累死的事件時有發生。
在迪士尼樂園裡當然不一樣啦,去的人都能看見,裡面都是年輕人、小動物、小不點……當家做主。正是由於現實太殘酷,太冷血,所以人們紛紛要逃到幻想中去。我想這也能說明為什麼外國人常常驚訝地看見地鐵裡一些三、四十歲的日本白領男人會津津有味地看漫畫書。
實際上,現在世界上能和迪士斯尼動畫片抗衡的就數日本動畫片了。這大概是逃避現實,逃避痛苦而得到的意想不到的產物吧?日本動畫片的繁榮為日本人帶來了許多利潤,這是好的一面,但是,它同時也造就了不少思想單純幼稚,「永遠也長不大」日本人,這是不太妙的一面。
關於漫畫,我想說在裡面還有一個「富有日本特色」的領域,那就是色情漫畫,不過關於這個問題我將在別的篇章裡進行探討。那時候,我將具體地研究日本人如何在色情中逃避,忘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