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附典藏書盒)【每冊均有故宮授權雷射防偽標籤】

的圖書
故宮
故宮北京故宮,即紫禁城,是明清兩朝廿四位皇帝的皇宮。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永樂十八年落成;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故宮現為故宮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兩代宮廷收藏為基礎;是國家一級博物館,與俄羅斯埃米塔什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

明初定都於南京應天府。建文年間,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發動靖難之變。永樂元年,朱棣頒詔改北平為北京。從永樂元年至三年,多次下令從各地遷入人口至北京。永樂五年閏七月,朱棣頒詔開始營建紫禁城。主持營建工程為泰寧候陳珪、工部侍郎吳中、刑部侍郎張思恭、設計師蔡信。著名的工匠如石工陸祥、瓦工楊青等以及大量工匠,在永樂五年五月到達北京。建造紫禁城和改造北京是同時進行的,以原來的元大都城為基礎改建。紫禁城工程開始後不久,即受到長陵建設及永樂八年、十一年兩次北伐蒙古戰役影響而放慢,至永樂十六年六月方才開始重新開工。

永樂十八年十二月紫禁城完工。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永樂遷都完成;同年五月遭雷擊,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1459年,營建西苑。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方完工。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未幾,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以皇極門為常朝場所,以未被焚毀的建極殿為位育宮,作為順治帝寢宮;攝政王多爾袞在武英殿辦公。順治元年至順治十四年,重建了午門、天安門、外朝前三殿,將位育宮恢復為建極殿,改名為保和殿;又整修內廷、東路、和西路的建築。康熙六年重建端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部分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建築。雍正十三年,清高宗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大規模增建和改建。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徒林清率教眾攻打紫禁城。光緒十四年太和門護軍值班室發生火災,由於救火設施不完善,大火燒了兩天,貞度門、太和門、昭德殿被焚。此次損壞直到光緒二十年才修復完畢。

民國元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正式成立開幕。

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2019年全年客流量突破19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2013年5月18日起,故宮博物院範圍內禁絕明火,全體員工、在院合作單位和遊客,不管在室內和室外,不分開放區與工作區,一律禁止吸菸、禁用明火。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附典藏書盒)【每冊均有故宮授權雷射防偽標籤】

內容簡介

# 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出版 #
# 建築史學者李乾朗教授專文導讀 #

收錄彩繪圖文七十九幅,記錄了清乾隆年間,
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設的各府署機構和公共建築。
珍貴的臺灣史文獻,再現兩百年前台南府城的絕代風華。

  「這本罕見的圖文並茂古書,臺灣先前曾出版過,但坊間已不易購得,此次聯經出版社以最嚴謹的方式,彩色精印,對愛好臺灣古蹟的人士而言是一大福音。不但可與現存實體建築作對照,對一些早已消失的古建築也可以緬懷,更重要的是這些精美的彩色圖樣,詮釋中國古建築的設計哲理,給予今天的建築師無窮的啟示。」——李乾朗

  蔣元樞在清朝乾隆年間(一七七五至一七七八)擔任台灣府知府,是最年輕、同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建設的行政首長。雖然他只在台灣任官三年多,但對整個台灣,尤其是台南府城,留下難以抹滅的建設功績。

  蔣元樞約三十七歲時來到台灣,四十歲任滿離任,四十三歲過世,他在台灣的這短短幾年之間,除了修海防、增建砲台,也興辦書院,平均每個月至少完成一項建設。台南的許多古蹟或多或少都有蔣元樞留下的身影。

  《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是他是卸任臺灣知府以後所編繪製作,內含紙本彩繪的三十九幅圖(一張遺失)、四十幅圖說,共七十九幅,記錄了他在臺建設的各府署機構的樣貌與其修建理念(以整修、重建既有機構為主)。可印證蔣元樞抵臺任官後,所推動的各項公共建設,攸關公共空間建築、民生經濟、教育場所及宗教寺廟、民俗文化等主題。可以說是一份極富藝術價值的的政績報告,是研究台灣清朝時期的珍貴資料。

  重要建設包含:
  宗教寺廟:城隍廟、天后宮、關帝廟、龍王廟
  府署機構:萬壽宮、塩課大館、鹿耳門公館
  軍事治安建設:軍工廠、兵屋、各地的望樓、生番隘藔等
  教育場所:崇文書院魁星閣、臺灣府學、孔廟禮器、文廟樂器
  民生經濟:洲南塩場、安平石岸、澎湖西嶼浮圖

  聯經出版公司團隊的豐富人文、學術出版能量,與國立故宮博物院館攜手合作重新出版,以現代印刷技術還原古書裝幀原貌,重現其經典風華,不但讓經典更加平易近人,更進一步展示經典古籍的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

本書特色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最新技術重新拍攝,首度呈現最接近原作的真實色彩及完美細節。
  邀請建築史學家李乾朗教授專文導讀,從建築繪圖的角度分析畫作的特色及重要性。
  學者蔡承豪針對39幅圖、40篇圖說撰寫解說,講述畫作的歷史背景及故事。
  新增「各項建設地理位置古今對照地圖」,標出古蹟現今之座標,讓讀者得以今昔對照。
  27 × 36公分,更大尺寸,更接近原作。
  手工裝幀書盒,以京都美學裱紙精裝燙金,每冊均附故宮授權雷射防偽標籤。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蔣元樞(1739-1781)


  字仲升,號香巖。祖廷錫,為清代名臣,而以書畫傳家。清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舉人,歷任福建省仙遊、惠安、崇安、建陽、晉江等地知縣及廈門海防同知。

  清朝乾隆年間(一七七五至一七七八)擔任台灣府知府,是最年輕、同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建設的行政首長。雖然他只在台灣任官三年多,但對整個台灣,尤其是台南府城,留下難以抹滅的建設功績。

  蔣元樞約三十七歲時來到台灣,四十歲任滿離任,四十三歲過世,他在台灣的這短短幾年之間,除了修海防、增建砲台,也興辦書院,平均每個月至少完成一項建設。台南的許多古蹟或多或少都有蔣元樞留下的身影。他所編撰《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是研究台灣清朝時期的珍貴資料。

導讀者簡介

李乾朗


  投身建築史研究四十餘年,致力建築扎根與建築詮釋,以著述、教學、演講、導覽、策展等方式推動建築科普化。歷任文化大學、臺北大學、臺灣藝術大學教授。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兼任教授、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等基金會董事。

     一九八四年起主持多項文化資產調查研究計畫,完成調研報告七十餘本。著作百餘本,代表作如《金門民居建築》、《台灣建築史》、《二十世紀台灣建築》、《爸爸講古蹟》、《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古蹟入門》、《直探匠心》、《眾生的居所》、《神靈的殿堂》等書,曾獲巫永福文學評論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圖書金鼎獎、台北文化獎、行政院文化獎、新北市文化獎等獎項。

     近年常以建築手繪圖表達對空間美學的再詮釋,策畫推出各項展覽,包括:二○一五年國立臺灣博物館「解構——李乾朗手繪臺博建築展」、二○一六年新加坡雙林寺「氣象萬千——新加坡雙林寺建築藝術展」、二○一八年山西博物院「穿牆透壁—李乾朗古建築手繪藝術展」等展覽。其建築設計為古蹟之考證修復設計,如高雄英國領事館、新加坡蓮山雙林禪寺、台北陳德星堂等古蹟修復。

解說者簡介

蔡承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現職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故宮文物月刊》編輯委員。研究領域為清代檔案、產業史、博物館與漫畫等。喜歡從艱澀史料當中挖掘各式小人物的故事,主要著作有〈清代前期臺灣府城的官署園林及遊憩空間之創建〉、〈清代臺灣府署「鴻指園」之研究〉、〈跨境流動與詮釋建構: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牡丹社事件文物〉、《臺灣番薯文化誌》(與楊韻平和著)等。


 
 

目錄

導讀   李乾朗
1 重建臺灣郡城圖/圖說
2 恭修萬壽宮圖/圖說
3 移建中營衙署圖/圖說
4 鼎建塩課大館圖/記
5 移建臺灣佐屬公館圖/圖說
6 新建鹿耳門公館圖/圖說
7 捐建南路兩營公署圖/圖說
8 捐修各營兵屋圖/圖說
9 鼎建臺郡軍工廠圖/圖說
10 建設臺邑望樓圖/圖說
11 建設鳳邑望樓圖/圖說
12 建設諸邑望樓圖/圖說
13 建設彰化縣望樓圖/圖說
14 建設淡水廳望樓圖/圖說
15 鼎建傀儡生番隘藔圖/圖說
16 孔廟禮器圖/圖說
17 文廟樂器圖/圖說
18 佾舞圖/圖說
19 重修臺灣府學圖/圖說
20 重建臺灣縣學圖/圖說
21 重修臺郡崇文書院魁星閣圖/圖說
22 重修臺郡先農壇圖/圖說
23 重建洲南塩場圖/圖說
24 重建臺郡橋梁圖/圖說
25 重修塭岸橋圖/圖說
26 修築安平石岸圖/圖說
27 新建鯽魚潭圖/圖說
28 捐建澎湖西嶼浮圖圖/圖說
29 捐修臺鳳諸三縣養濟院普濟堂圖/圖說
30 建設南壇義塚並殯舍圖/圖說
31 捐建北門兵丁義塚圖/圖說
32 重修臺灣府城隍廟圖/圖說
33 重建洲南場禹帝廟圖/圖說
34 重修關帝廟圖/圖說
35 重修臺郡天后宮圖/圖說
36 重修海會寺圖/圖說
37 重修瀨北場上帝廟圖/圖說
38 重修龍王廟圖/圖說
39 重修風神廟並建官廳馬頭石坊圖/圖說
40 重修臺灣府署並建迎暉閣景賢舫圖說
圖片索引與解說(蔡承豪)
各項建設地理位置古今對照地圖

 
 

導讀

蔣元樞《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導讀
李乾朗


  臺灣的明清文獻史料中,述及建築之興修很少,方志中也有〈建置〉、〈規制〉、〈典禮〉或〈祠祀〉等志,但多只記述主其事者、初創及修繕年代,或簡略描述其規模,較少繪出圖樣。以清道光初建設淡水廳城為例,當時也留下一本《淡水廳築城案卷》,此書對新竹城池之建築規模、高低大小尺寸及所用建材等記述極詳盡,有如一冊建築之施工明細表。但清乾隆年間由臺灣知府蔣元樞(一七三八—一七八一)進呈朝廷《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確是罕見的臺灣建築圖冊,他在臺期間積極修郡城,設望樓,崇學宮,興神廟,政績斐然。

  回溯中國古代建築物的圖畫表現技巧,漢代畫像磚浮雕當時建築,以類似剪紙的二度圖形表現,亭閣尚可見屋脊鳳凰裝飾,屋簷下的斗栱也刻畫清晰,可惜其色彩多漫漶不清。至南北朝時期,敦煌壁畫的〈經變圖〉,畫幅較大,佛殿構造清晰,庭院欄杆、水池、廊橋及樂伎人物姿態皆表現無遺。

  北宋將作監李誡所編《營造法式》則是中國古代建築畫的高峰,其「側樣圖」將木結構複雜的梁柱與斗栱的力學傳遞關係交代非常清楚,特別是斗栱構件分析圖,類似西洋文藝復興時期發展出來的「透視圖」,與當時歐洲的哥德式教堂石構造圖幾乎無分軒輊,達到同樣的水準。

  清乾隆時期的建築圖,最為人所知的是江西雷發達匠幫在北京為皇室營建宮殿及圓明園所繪建築圖,雷家原籍江西,明末清初移居北京,家族數代為皇室服務。他們擅長設計,留下許多建築圖樣,被尊稱為「樣式雷」,也擅長製作模型,以紙板或木板製作,稱為「燙樣」。

  清代樣式雷的建築圖

  「樣式雷」的建築圖樣至今仍被文物館珍藏,雷發達(一六一九—一六九三)家族為乾隆皇帝設計建造宮殿與園林,包括圓明園內許多設施與建物,近年的考證研究多賴這些圖樣。總之,古時中國匠人所繪建築圖因細節都由匠師代代相傳,他們不必全畫進圖中,但建築物整體布局仍是必要的依據,我們在這本蔣元樞所進呈的紙本彩繪所見,即採行鳥瞰式的整體配置圖。

  梁思成曾研究過清代建築匠師的圖樣,現北京清華大學也蒐藏一些「樣式雷」的圖樣及燙樣。他們的圖與蔣元樞命畫師所繪的臺灣建築圖說比較,有許多相同之處,最明顯者為皆採平面圖布局,遠近等大,屬於正投影法,建築物畫正立面,再安置於正確的平面上。

  蔣元樞建築的堪輿觀

  蔣元樞當時任臺灣知府,其轄區除了今天的臺南市一帶,還包括南部的鳳山及嘉義、彰化及新竹,雖說為臺灣全島,但北部及東部較少,圖說謂「自大甲而北,地極荒涼」,最遠則為澎湖西嶼浮圖(佛塔)的〈捐建澎湖西嶼浮圖圖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圖樣可與古碑石刻圖對照,即以〈重修臺灣府學圖〉而言,與現存臺南孔廟內的〈臺灣府學全圖〉石碑比較,可發現紙本彩圖與當時的石碑刻圖略有差異,也得知蔣元樞以風水觀點看建築布局,圖說謂「艮位(東北)奎閣,巽方(東南)亦應酌建坊表,以資鎮應」,今天東南角有泮宮坊一座。〈重修臺灣府城隍廟圖〉亦可比較石碑,兩者在廟前皆建戲臺,平面皆含四殿,但殿宇則有異,石刻圖較窄,而圖說較寬。

  而〈重修風神廟並建官廳馬頭石坊圖〉與石刻圖比較,圖說謂石坊材料係構自泉州,石坊之前增建馬頭(即碼頭),石碑的建築多達五進,而紙本只有四進,但半圓形碼頭則相同,相信如經考古挖掘,或可證實其形狀。

  出現臺南熱蘭遮城透視圖

  這套圖說還有一處很高的研究價值是〈修築安平石岸圖〉,其文字除了詳細記載匠師聘自漳、泉以外,石材亦來自福建。彩圖畫出清初乾隆年間大體仍完整的紅毛城(今熱蘭遮城遺構)。以鳥瞰透視圖構圖繪出全城的形態,包括外城有凸出的半圓稜堡,內城為方形,四隅圖出方形稜堡,角部並有眺望樓,而且主要門洞闢在北邊,此為荷蘭人原始的城門,後來鄭成功將它封閉,改闢主門於南邊,這幅透視圖提供我們研究二百多年前的台灣建築史是很有價值的史料!

  在紙本彩圖中,長期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重修臺灣府學圖〉,蔣元樞特別提到郡城之南郊魁斗山,為郡學之文筆峰,出自形勢派的風水觀。並指出學廨移建於龍王廟左畔,並在其基地添建正屋二進,作為學廨。由於工程浩大,蔣元樞率先捐俸,並由紳士踴躍捐輸,細觀這張府學的總配置圖,若與今日臺南孔廟相核對,也大體上相符,所差異的是在泮池之外,另有一道巨大的半月形牆垣,將孔廟左畔的明倫堂、魁星閣與右畔的學廨合為一體。

  曾經有人看到本圖中的大成殿畫出左右兩道屋瓦,懷疑大成殿為六角形,事實上中國古代的建築圖樣常故意畫出左右面,出現一種「移動視點」的畫法。乾隆時代的櫺星門較簡單,屋簷下設柵門以別內外。而且「禮門」與「義路」各有牆垣圍繞,圍成獨立的前院。牆垣在日治時期大正六年(一九一七)大修時日人所測圖樣仍可見,但大修之後卻被拆平了,如今我們已看不到這兩道城垣。

  另外,明倫堂及魁星閣之正前方也有照壁,如今也不存。除了東大成坊之外,還樹立福建「良匠刻鑿石坊」,即泮宮坊,當時由泉州先運至廈門,再由海船配載至臺灣,蔣元樞文中謂「建於學之巽方,以壯規制」。今所見泮宮坊距離大成坊較遠,中隔南門路,似乎日治時期被移動過。

  《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中頗可貴的是將當時孔廟禮器亦繪出彩圖,包括三十多種禮器及二十多種樂器悉精細繪出。佾舞部分,圖說繪出九十六人,樂器與舞姿、舞步亦附說明,實為非常寶貴之史料也。

  繼承界畫的古老傳統

  這幾幅重修臺灣各建築圖說的構圖,分析之,乃遵循中國古代的界畫觀念而來。中國古代界畫即建築畫,由於屋脊梁柱或臺基欄杆大多為直線,畫家以尺輔助持筆來勾勒。宋代畫家范寬、張擇端皆擅長界畫,著名的〈清明上河圖〉畫中的城門、城牆即為典型的界畫。至元代又有王振鵬、李容瑾等名家,清代的徐揚、袁江、袁耀描寫蘇州的市街、寺廟、運河、船舶,刻畫入微,極為生動。

  《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所繪出的建築圖樣,如果與明清界畫比較,仍有不少差異,與清代樣式雷所繪的建築圖相似度較高。樣式雷所繪的圓明園建築圖係將建築物放在整體的基地環境上,即今天所謂的「配置圖」,依尺寸畫出空地與建物。各座建築物被掀開屋頂,直接畫出柱網線,在交點處安放柱位,外牆則繪雙線,顯示牆厚度。至於建築物的外觀造型或色彩,則用「燙樣」表現,所謂「燙樣」即是縮小比例的模型。

  綜觀中國的界畫,大都以鳥瞰角度俯視,但不一定有消失點,故不採遠小近大的透視法。這種平行的斜角構圖也有其優點,即可以度量長寬高,作為建築設計圖,非常實用。另外還有一種畫法,即將建物正面畫在平面配置圖之上,清代樣式雷所繪的宮殿或皇陵設計圖即採此法。其優點是各座建物之大小比例可直接在圖上度量,可兼用為匠人營造之依據。蔣元樞這本圖說,合理推測畫師應親臨現場,才能繪出較正確的圖樣。

  但蔣元樞《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既非宋《營造法式》的畫法,也與清代「樣式雷」的畫不完全相同。例如臺郡圖說只畫出一組建築群中各殿堂的相對位置,但不畫平面的柱位分布或柱距。更精確而言,這批圖是一種空中鳥瞰式的配置圖。其實用價值在於令人了解建築群之布局、範圍、外觀形式特徵及周邊地景,蔣元樞以圖說上呈皇帝,希望能夠獲得上級同意撥款補助,或表功自籌捐俸修繕,建築物或重修、或移建,更或是新建或重建,不一而足。

  再進一步探討這些圖說的畫法,如果土地範圍很大,係將整座郡城或防衛建築望樓採用山川風景的方式全納入的構圖,儘管其山形與水流並不符合實際情形。如果是畫建築群,主體建築居中為尊,明間在中軸線,反映儒家主從倫理與昭穆之序,左右房舍略帶斜角,有如一點消點透視圖,增加立體感。而偏向左右的為次要殿宇,依地勢或地形布局,並不對稱,反映道家因地制宜的精神。

  圖說所表現對中國傳統建築的空間與形式認知

  《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中所見的畫法,除了幾幅尺度很大的山川風景圖,如〈重修塭岸橋圖〉之外,基本上平面配置圖為正投影,即畫者從高空朝地面觀察,將各建築物安置在正確位置,空地、圍牆、庭院、樹木、道路或碼頭皆可直接測量尺寸。

  其次,建築物的畫法分為「立面圖」與「透視圖」兩種。所謂「立面圖」即是建築物正面投影,可看到台基、梁柱、門窗與屋頂,多用於護室或附屬建築,如孔廟的東西廡。如果是中軸線主體建築,如孔廟儀門、關帝廟前殿或正殿,則採用「一點透視法」,將消點設在中門之內,兩側牆體畫成斜線,直向中央消點。易言之,一張圖將兩種畫法並用。比較特殊的是孔廟的大成殿,畫師採用「移動視點」的畫法,將大成殿的左側與右側面皆畫出來,讓人誤以為是六角形殿宇。

  正投影與透視法並用

  另外,還有正投影與透視法並用的圖,實際也屬於「移動視點」畫法,如〈重建洲南鹽場圖〉,圖中近處的鹽田為高空俯瞰正投影畫法,但遠處的鹽田與茅舍則採有消點的透視法。最接近風景寫生的是〈重修塭岸橋圖〉,其地區多魚塭,蔣元樞建大小木橋十四座、水門及堤岸,畫師採取鳥瞰式構圖,將水平線提高,以濃縮式將新建設全納入畫幅。

  回顧中國古代附尺寸的建築圖,目前所知最早的是春秋時期河北中山王國的王陵,被刻在青銅片上,以線條描繪建築平面,並直接附註尺寸。宋代李誡所編《營造法式》書中的建築圖類型多,包括殿閣、地盤圖(平面及梁柱分布),草架側樣(剖面圖)、正面圖及斜角立體圖,這種圖樣實際上很接近現代工程所用的施工圖。

  以臺灣府學圖為例,整幅圖略近正方形,建築物皆以正面呈現,並被安排在平面上合理的位置,因而這幅圖兼具配置圖、立面圖及透視圖三項之功能。再如〈重修關帝廟圖〉,廟有四進,各繪出正立面,第一進與第四進的寬度一樣。廟前樹立一對旗桿,分峙左右的官廳與右邊的馬神廟則必須將圖擺橫看。再如〈鼎建臺郡軍工廠圖〉為例,前後進也同寬,入口的小屋甚至倒置,要反置才能看出其形制。在戶外施工的匠人雖有遠近之分,但大小相同。

  除了描繪建築物外,這本圖說也有數幅記錄城市及郊野的望樓,如〈建設臺邑望樓圖說〉、〈建設鳳邑望樓圖說〉、〈建設諸邑望樓圖說〉、〈建設彰化縣望樓圖說〉及〈建設淡水廳望樓圖說〉等。〈重建臺灣郡城圖〉可能參考較早的〈康熙臺灣輿圖〉,繪出山川及栽種刺竹或木柵的城牆。另外,如鳳邑(鳳山)、諸邑(嘉義)、彰化及淡水廳的望樓,採用一種象徵性的符號,在山川及平原上繪上許多望樓,聊備一格。

  印證已消失的古建築

  在精美繪製的圖說中,可以觀察一些建築細節,歷經物換星移,有些設施在今天已經看不到了。例如寺廟或官署前院的旗桿,以〈重修關帝廟圖〉及〈重建臺郡天后宮圖〉為例,廟前皆立一對旗桿,在方台之上有二根石條,俗稱「旗桿夾」。中立木製旗桿,桿上有二個斗,上圓下方象徵天圓地方(此種旗桿在臺北大龍峒陳悅記宅前仍可見之)。但如何掛旗幟呢?圖尚可見另綁一隻斜桿,斜桿懸掛方形旗。

  其次,我們還可在寺廟或衙署的門殿看到所謂「劍欄」,實即木柵式的欄杆,設在門殿簷下,此種規制現仍可在臺灣各地古寺廟見到。至於寺廟衙署前殿中門設「抱鼓石」,也可在〈重修臺灣府學圖〉、〈重建臺灣縣學圖〉及〈重修關帝廟圖〉等圖中見之,可證當時畫師係實地現勘後再落筆,建物布局以考證為本。

  但是寺廟的屋頂卻有出入,臺灣及福建的屋頂兩端一般作成燕尾形,並在脊上置龍,但這本圖說中的屋脊兩端卻多只畫鰲魚,畫燕尾者只有風神廟。正脊中央一般置寶塔或三星(財子壽),但圖說內大部分置火珠(摩尼珠),例如孔廟儀門、大成殿及關帝廟的脊上置火珠,說明畫師也有觀察不確之處。

  至於橋梁,圖說中的形式偏向於示意圖,只標明橋的地點,如〈重建臺郡橋梁圖說〉。但對木橋或石板橋的構造型態,本書卻未具寫實性。不過有許多後代已不存的設施,如〈恭修萬壽宮圖說〉的萬壽宮、〈重修臺郡先農壇圖說〉的先農壇、〈鼎建臺郡軍工廠圖說〉的軍工廠、〈捐建澎湖西嶼浮圖圖說〉的澎湖西嶼浮圖(五級塔)、監場及望樓等,本書的圖樣提供我們一些想像。

  這本罕見的圖文並茂古書,臺灣先前曾出版過,但坊間已不易購得,此次聯經出版社以最嚴謹的方式,彩色精印,對愛好臺灣古蹟的人士而言是一大福音。不但可與現存實體建築作對照,對一些早已消失的古建築也可以緬懷,更重要的是這些精美的彩色圖樣,詮釋中國古建築的設計哲理,給予今天的建築師無窮的啟示,承蒙聯經出版公司林載爵先生邀約,我謹就對中國古建築設計圖的理解,為本次新印版略述導言,供讀者參考。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73948
  • 規格:精裝 / 112頁 / 27 x 36 x 1.5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筆記術大全:子彈筆記、康乃爾筆記、方格筆記、曼陀羅九宮格……什麼情況用哪種筆記術,學習與工作事半功倍。
作者:安田修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7-26
66折: $ 26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魯迅經典(套書)
作者:魯迅
出版社:好優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17
66折: $ 260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新巴赫花精療法3:花軌、針灸經絡與兒童治療
66折: $ 39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閃亮的金句:尋找滄海遺珠
作者:盧勝彥
出版社:財團法人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24-11-07
$ 20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特殊傳說Ⅲ vol.09
作者:護玄
出版社:蓋亞
出版日期:2024-10-16
$ 23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調教叛逆/王者-全
作者:キタハラリイ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5
$ 11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失憶投捕 6
作者:美川絵子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1-15
$ 10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全球貿易重組-區域經濟新商機:東協下篇(印尼、越南、柬埔寨)
作者: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出版社: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出版日期:2024-11-15
$ 35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滿洲鴉片小隊(04)網路限定版
$ 17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成功預測交易的專業盤勢判讀:理解市場本質、知曉主力的操盤手法,技術分析大師威科夫交易法淺析,理解供需、因果與量價關係。
作者:大衛.H.維斯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13
$ 315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