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鐵漢柔情──香港建築扎鐵業發展史的圖書 |
|
$ 490 ~ 558 | 鐵漢柔情:香港建築扎鐵業發展史
作者:劉智鵬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19-01-18 語言:繁體書 ![]() |
|
「建築」一詞可以是: 一種廣泛用來指稱建築物或其他具體構造物的名詞。 建築物或其他具體構造物的設計風格與建造方式。 建築師的工作內容,也就是指在設計與建造建築物方面提供專業的服務過程。 建築師的設計活動,涵蓋的範圍可大也可小
建築除了包含規劃、設計並建造出能反應功能的型式、空間和環境,也需要將技術、社會、自然環境和美學納入考量。這樣的過程需要的是對創意的掌控,以及讓材料、科技、光線和陰影能彼此共同合作。此外,建築也是一個將建築物和構造物實現的過程,因此需要考量許多實際的層面,包括工程進度、預算估計和施工管理。
維基百科
香港高樓林立,常被視為繁榮的象徵,有份在背後撐起這個城市的扎鐵工人,卻不時被人遺忘。
嶺南大學歷史系劉智鵬教授藉《鐵漢柔情:香港建築扎鐵業發展史》一書,由戰前開始梳理香港的扎鐵業發展史,讓這個長期被視為「粗活」,卻為香港經濟作出極大貢獻的工種得以被大家認識。扎鐵業歷年的發展,包括技術的改良、對工地安全的日益重視、商會的成立等,既有別於過往人們對這個行業的刻板印象,見證的亦是社會的進步。
書中除參考各類文獻、專著,亦有來自工人的口述歷史訪談,並配上大量珍貴照片,帶領讀者走入扎鐵施工現場,一窺扎鐵技術的精妙以及工地的鐵漢身影,為整個扎鐵行業幾十年來為香港付出的血汗留下珍貴記錄。
劉智鵬,香港大學中文系學士、哲學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香港地方志基金會秘書長、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鄉議局執行委員、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衞奕信文物基金理事等。主要論著有《屯門風物志》、《吞聲忍語──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展拓界址──英治新界早期歷史探索》、《我們都在蘇屋邨長大──香港人公屋生活的集體回憶》、《潮起潮落──中英街記憶》、《香港達德學院──中國知識份子的追求與命運》、《屯門──香港地區史研究之四》、《危情百日──沙士中的廣華》、《天空下的傳奇──從啟德到赤鱲角》、《日軍在港戰爭罪行──戰犯審判紀錄及其研究》等。
序
上篇:鋼筋撐起的城市
第一章:戰前鋼筋混凝土技術的發展
西方興起的技術
東傳中國後的租界建築
香港首批鋼筋混凝土建築
戰前香港扎鐵業
第二章:香港重光至1960年代:扎鐵業逐漸成形
百廢待舉 戰後建造業概況
早期工作流程
早期工人來源
入行第一步:學師
長工、散工與工資
第三章:1970至1990年代:扎鐵業走向現代化
經濟起飛下的建造業
扎鐵業現代化
第四章:香港建築扎鐵商會:成立與運作
籌備成立扎鐵商會
商會成立初期發展
千禧年以後的發展
商會近年發展
下篇 走入扎鐵現場
第一章:扎鐵這門專業
建築部位:地基、地庫及地下結構
建築部位:結構轉換層
建築部位:柱頭及主牆
建築部位:樓面
建築部位:預製相關工作
其他土木工程相關的結構部位:高架橋
其他土木工程相關的結構部位:隧道
其他土木工程相關的結構部位:斜坡加固
其他土木工程相關的結構部位:碼頭
其他土木工程相關的結構部位:地鐵及鐵路相關工程
九個香港建築工程現場
第二章:扎鐵工人施工實況
工作場地及工具
工地鐵漢身影
後記
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