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傳遞愛的正能量,美化生命的風景
林秀蓉國立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
祖孫親情是王力芹少年小說常見的題材,《陪阿嬤看日出》則轉而探索高齡化社會老人現實處境的問題。全書以四代的家族成員為觀察對象,透過「我」國中生小榛的敘事視角,描寫她在綿密的家族網絡中,體察長輩的老、病、死,並學習父母如何善盡孝道,藉此理解生命的本質,關注長者終老的議題,生命教育與倫理教育並重。
「老化」是年輕的殺手,奪去青春歲月;「老化」更是健康的敵人,疾病隨之纏身。這部小說的內容焦點,在於暮年如何克服老化恐懼,進而活出健康快樂。故事透過阿公和阿嬤傳遞愛的正能量,他們秉持「保養身體,修養心理,樂觀開朗」、「學習可以讓人保持活力」的養生之道,白首偕老走過簡樸寧靜的歲月。作者也特別關注在科技化、少子化以及高齡化的社會環境,忙碌的子女如何照顧長輩,全書以「陪阿嬤看日出」為題,即彰顯出親情陪伴的力量。如書中的阿嬤在兒孫細心關照下,走出老伴去世的陰霾,中風的病體也逐漸康復,進入社區大學快樂學習,充實晚年的生活。面對逐漸凋零的肉身,阿嬤正向樂觀的生活態度,展現幸福優雅的生命質地。
宇宙萬物有陽有陰,有生有死,陰陽交替,生死循環,此即萬物運行存在的原理;因此,「老、病、死」,乃是人人必修的課程。這部小說以「愛」為創作意識的核心,呈現起落興衰的生命風景,同時也啟發讀者把握當下,認真生活。文學反映人生,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王力芹勤力筆耕老年者的心田,透過親切平實的文字,真摯殷切的情感,體現對生命的終極關懷。
作者序
親愛的,我已漸年老王力芹
小學之前,我的日常和阿祖唇齒相依,年齡差距七十,可我每日看到的阿祖精神奕奕,從來沒想過常年夏白冬黑兩色唐衫衣褲的阿祖有一天也會老到靜靜休眠。
十八二十時,阿祖和阿嬤相繼離世,她們都沒經過多少病痛,安詳的遠離這個人世去往極樂世界,青春正盛的我,憂傷不多。
直到父親臥病在床,我初為人母,偶爾返回娘家陪伴幾日,是探望是敘父女之情,對纏綿病榻的父親雖有不捨,畢竟主要照護者不是我,為數不多的病榻照應及餵食作來輕巧且喜悅。父親病榻半年是母親與弟弟等家人輪流照顧,工作、家事與照護父親三方角力,幸是母親與弟弟之間相互支應搭配合諧,父親人生最後一里路堪是平順。
長照在三十年前的臺灣社會還算是陌生詞,親人仍是主要照顧系統,但親人之間如何協調安排照護角色,也大大考驗了家人的凝聚力、信任度與協調性。
隨著社會運行模式的變遷,小家庭成員單薄,各自有要忙碌的事情,一旦家中長輩患病,醫院、工作與家庭分身乏術,生活腳步或許亂了套,此時便需要能有稍稍喘息機會,總是照護者本身需要身心平衡,才能給予被照護者有效且有品質的照護。
四年半前,獨居多年八秩晉七的母親確診癌症,近身照護後才深刻體會當年母親與弟弟照料父親的心情與壓力。無論是母親三度住進醫院,還是最後的居家安寧療護,我很幸運有弟弟與先生、女兒的分擔,四個人輪流排班照護,每個人都能有一小段透氣時候,轉換心情與能量後再來面對母親,對雙方都是好的。
母親身體雖受癌細胞啃噬,可心情是愉悅的,就連安寧病房的護理人員與宗教師、志工們都喚她「古錐阿嬤」。古錐阿嬤快樂度過春節,一零五年春寒料峭的三月天,某日清晨睡夢中安詳離世回到天家。
近幾年因為高齡化的社會型態,長照成了必須正視的課題,家有重症病人或失能長者的,更是迫切需要政府長照政策所提供的各類方案,所以完善的長照政策不能沒有。當然,希望是人人身心健康,快樂生活。
一年一年過去,我也雙鬢日漸染雪,很快也將成為臺灣高齡社會的一員,我經常想起阿祖如何維持她的生命活力,勤勞活動是第一要務,靜心自修也不可少,當然身體健康也得顧好,凡事樂觀以對正向看待。
阿祖是一面光潔鏡子,讓我看見自己的能力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