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根針的故事
有個大家都聽過的故事是這樣說的,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貪玩不好學,有天他遇到一個老婆婆蹲坐打磨著一根鐵杵,不禁好奇探問婆婆在做什麼,婆婆回他正在磨一根繡花針,聰明的小李白一臉狐疑地看著婆婆說:「這根鐵杵這麼粗,要磨多久才能磨成一根針呀?」,於是婆婆就說了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開頭說這故事,並非想嘮叨努力不懈對人生有多重要,在高度分工的社會中,每個專業領域,都有各自在江湖中討生活的功夫,相信唐朝的冶金技術,亦足以讓鐵匠高效地生產物美價廉的繡針,不須遲暮之年的老婆婆,磨到油盡燈枯只為成就一根針。別誤會,我並非否定故事所要傳遞的正能量,而是把它作為引子,來切入知識系統化的學習觀點。訓練有素的鐵匠之所以能比婆婆更高效地產出繡花針,正因為他們有一套已鍛進骨子裡的專家系統,在冶金術的知識宇宙下,掌握各式金屬加工技術以及金屬提取經驗等等,並通曉各子項知識彼此的關聯與影響,加以融貫,化無形的技術為有形的資產,以回應社會對這個專業的期待。
“Adobe After Effects Base”的創作者何嘗不是如此,這個廣受歡迎的數位創作工具的迷人之處在於,在回應不同的使用需求下,可發展出不同的技術脈絡,在各自的創作宇宙裡,衍伸出各自的精采。而這套軟體周圍也聚集越來越多的愛好者,不少是受到經由它而誕生的精彩作品所鼓舞,而看到視覺表現延伸的可能性,從金曲獎典禮包裝設計的動態影像,到視覺特效網紅Zach King令人目眩神迷的短影音,創作背後都有隱性的系統化知識,支撐著顯性的技術表現,成就出每個視覺上的細緻。
建構學習脈絡
前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的總監 伊藤穰一認為,在這個網路上知識唾手可得的年代,傳統單向式學習將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取而代之的是透過網路和社群的自主學習;這位前MIT總監的觀點如被片面解讀,知識碎片化和過於扁平化的現象,就容易出現在缺乏系統性知識的自學者身上,就以After Effects學習者而言,如只看到影音平台上的範例式技巧,缺乏背景知識和美學底蘊的學習,終究是淪為對精彩效果的模板式擬仿,只有將知識系統化的理解,才有真正自由創作的可能,在面對不同的條件下,如庖丁解牛般的遊刃有餘。(或兵長解巨人?)
證照有用嗎?
這大概是任教十餘年來,常回答的月經文之一,設計類證照並沒有藥師證照甚至是保母證照等等,有合法執業的強制力,當然,這也是美學創作類專業該不該被網格化規範的大哉問,但不可否認的現實是,相關領域一直有著品質嚴重參差不齊的問題,當然,在市場機制下的一切終歸會有該去的地方,但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是,專業市場對我們的期待是什麼?美感與視覺設計無法在根本上切割,如果美感無法被認證,設計類證照在提供知識系統的脈絡學習上,是否能覓得被全然認可的定位?我想這是設計類技能認證,未來須不斷努力探尋的方向。
Every person counts, every frame counts.
感謝電腦技能基金會的信任與託付,與基金會夥伴們專業協助,讓本人參與了這項認證的規劃和設計,期盼透過本書導讀,讓此認證轉化為描繪知識輪廓的學習地圖,體現它在設計技能教育上的價值。感謝參與命題的老師們,以及提供專業協助的三位業界好友-白鹿動畫的童譯白,二棲知學的陳柏尹與Group.G的林思翰。感謝強者我太太,每每在我"閉關"的時候身兼父職一身優雅的讓全家老小萬事無憂。最後跟所有動態設計、動畫與後期視效從業人員們致敬,呈現在大眾前的每一個精彩,都是藏在每個影格的細膩下,不為人知的辛勞付出,因為對我們而言,every frame cou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