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面向他者的教學交往的圖書 |
|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直接向學生教授一系列課程,包括閱讀、寫作、數學、科學、歷史等。與之相對地,職業教育中只教授單一的職業技能。除此之外,人們還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館、圖書館、網際網路,以及生活中的經驗。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漸出現。
迄今,受教育權已被認為是一項基本人權,1952年發表的《歐洲人權公約》和聯合國1966年發表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均承認此項權利。
維基百科
教學交往是師生之間的特殊交往活動,通過交往實現師生之間知識的傳遞、精神的交流、情感上的理解和心靈的溝通。交往的方式決定著教學的範式,但無論教學交往有著什麼樣的內涵、類型和特徵,交往總是自我與他者的交往,因此對他者的不同態度成就了各種不同的教學交往範式。自我的主體化和他者的客體化、物件化使主體性教學交往得以形成,而自我與他者的交互主體化則成就了主體間性教學交往在觀念層面的實現。然而,無論是主體性教學交往還是主體間性教學交往都在同一化的道路上使交往的他者成為被遮蔽的存在。主體間性教學交往力圖克服主體性教學交往的弊端,通過確立他者的主體地位而將自我與他人從那種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中解放出來,轉而使雙方以平等的方式進行對話和交往。主體間性教學交往以自我與他者的彼此理解為前提,並通過交往雙方所懷有的真誠地心態、真實地內容和正當地方式使這種平等的交往呈現出實踐層面的有效性,最終使交往在師生的語言交流中、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得以實現。本書從主體間性切入,深入探討了教學交往範式的倫理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