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傳統窠臼,教育改革才能破繭而出!
◎台灣教育正面臨考驗,本書釐清教育的責任與目的,進而提出改革方向與作法。
◎分析面向多元,建議方法具體,擺脫傳統窠臼,進行顛覆性的變革。
◎教育改革不只由專家與政客之事,國人都應關心此一國家百年大計之根本事務。
教育是百年大計,是國家根本基礎,
時代帶給教育的新責任,無可旁貸;
跳脫傳統觀念,認識現代教育的責任和目的,
改革才有準繩與方向。
社會盼望教育改革,專家們意見紛紛,一般說來都脫離不了傳統窠臼,難以徹底解決問題,今日的社會與古早時期不可同日而語,教育對新社會的要求、新時代的新責任,應該深入了解,積極面對,尤其一些往日的觀念、認知和教育結構己經陳舊,須要突破傳統,作顛覆性的變革,方足以適應目前社會需求。
作者以豐富的人生閱歷,從經濟、文化、政治、社會型態、地區等各個面向,提出深切看法,以及具體的改革建議。
本書第一章闡明國家教育要向個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負責之理。
第二章提出教育是服務的、知行相輔的、維護人性尊嚴的,並須打破教育王國迷思的顛覆觀念。
第三章說明教育須分五大教育系統的革新學制。
第四章介紹教育管理之層次:全國教育管理、地區規劃、建立教用結合機制、教育與研究結合。
章節分明,層層論述,見解鞭辟入裡,能為社會各界所參考指引。
章節試閱
第二章 顛覆的觀念
一、服務的教育
(一)角色轉換
古早時代,私塾學校只以培育人才為目的,非常單純,如今社會進步,與古早不可同日而語,可是我們的教育,無視社會如何變化,依然埋首以培養人才為目的,與古早並無二致,雖然學校數量增加,水準提高,埋首培育人才本質未變,各級學校努力教育,猶如一座工廠,源源出產優良產品,希望為社會所歡迎,學校似乎就是「製造」優秀人才的工廠,教育不過是製造者。
然而時代已然變遷,這是一個民主時代,所有公務人員都是人民公僕,公僕所有工作都是為民服務,教育已不是製造業者,而是時髦的服務業,製造業重視產品,為自己的產品負責,服務業則是為滿足人民需要,除了增進人民的知識技能外,凡與教育相牽連因素,都須一併考慮,故教育考量範圍增加,責任加重,不單純以培養人才為目的。由於人口增加,社會繁榮,今天人人都必須仰賴教育才能立足社會求取進步,教育的澈底普及,成為今天考量的重點之一,畢業學生與社會需要是否配合,這是另一考量重點,諸如此類問題,都是今日教育新增加的考慮因素,教育的本質已經改變,教育要以服務社會服務全民為目的,教育不再是單純的製造業者,已是不折不扣的服務業。
(二)教育以服務為目的
以前傳道授業解惑之說,著重在部分自我功能的說明,其對象針對個人,今天這些功能仍然需要,不過對象是所有國民,當教育面對全體國民時,那是一個集體的對象,就必須考慮互相間的牽連問題,個人與社會間配合問題,教育功能自然也增加許多,全國之人,無論貧富貴賤,尤其弱勢人群,人人都需要教育,所以今天的教育,負有社會責任,經濟發展競爭激烈,教育負有人才供需配合責任;為建立完整的教育制度,教育要管理就業秩序,講求與社會密切配合,故教育要向政治負責,這些種種責任,往日未加重視,事實也沒有重視的必要,而今卻成為教育的主要責任,駕臨於只為培育人才之上,誠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所可全部概括,現代教育要為社會、為國家、為全民服務為目的。
(三)服務的制度
1.學制要改革:目前所謂小學中學大學,全是教育本位下,為便於自身管理的區分,不是為服務人民而區分,過去教育只顧培植人才,優秀人才從小學中學而大學,青雲直上,形成了升學主義,那是教育主觀下的培才觀念,不能與社會需要同步前進,社會中沒有那一行業需要學籍來幫助工作,都是靠專長進行工作的推動,因此全部學制要改變,除了小學國中,合併為國民基礎教育外,高中以上到大學,全部改為種類不同層級不同的專長學校,或研究學校,不依學籍作階段區分,全以教育專長為主,配合社會需要,彈性調整,縮短每次學習時間,增加學習次數,學校與社會行業,建立互動關係,使學習與工作交互前進,同時各學校劃分責任區域,負責區域內相關專長人才供需平衡,這樣的學制,可說完全配合社會需要的學制,也才是服務社會的學制。
2.行政編組要加強:目前國家最高教育機關──教育部,有所謂高教司中教司等的設立,這明顯也是為了自我管理方便所做的區分,不是為民服務的編組;社會上有士農工商等職業,卻沒有為這些行業服務的組織,或許現代行業分類複雜,那就邀請專家予以合理歸納,總以便於教育的服務為目的,其工作重點:
第一、調查社會各行各業人才需求狀況,作為計劃教育參考,使教育密切配合社會需要。
第二、依據國土規劃,經濟發展等,做好教育的地區劃分,每一區域內包括學校種類數量招生員額等合理配置。
第三、根據國家發展政策,研究未來人力運用趨勢,擬訂近程中程遠程人力培育計劃,以應時代變化。
第四、由於現代教育,包括了全部國人,每個人都需要經過教育管道才能進到工作崗位,是故教育要掌握全國人力運用管理計劃,以求進入學習進入工作崗位秩序化。
以上僅舉數端,教育總部的編組需要加強,要以服務為宗旨,行政管理固然重要,但要以遂行任務,達到服務人民為前題。
至於其它各級政府教育機構的編組,可比照中央編組精神適切編組之,不過另需增加地方性業務,如校際間招生協調,地方企業教育要求的處理等,皆需地方教育機關發揮功能,才使為民服務工作圓滿。
3.增加學校編組:各級學校乃是各地區內,特定專長人才的管理中心,負責培育及供應各該學校專長人才,各學校負有服務社會應有責任,以往學生畢業便送給社會,任由浮沉,如今要進一步為民服務,必須把畢業學生送到工作崗位,使社會人人有秩序的就業,這才是徹底的為民服務,因此學校在招生之前,就應有社會相關人才需求調查,以作學校招生名額的決定,教育計劃策定基礎,畢業自然順利的進入工作崗位,這也是教育本身必須落實社會的工作,是故各學校除了培育人才提高素質外,還要增設服務社會的編組,這增加的編組,是要負責學校與社會關係的建立,調查區域內相關專長人力需求狀況,學生至各行各業實習事務,學生畢業就業分配工作等,學校成為地區內人力供需調節中心,也是教育最基層的服務站。
第二章 顛覆的觀念
一、服務的教育
(一)角色轉換
古早時代,私塾學校只以培育人才為目的,非常單純,如今社會進步,與古早不可同日而語,可是我們的教育,無視社會如何變化,依然埋首以培養人才為目的,與古早並無二致,雖然學校數量增加,水準提高,埋首培育人才本質未變,各級學校努力教育,猶如一座工廠,源源出產優良產品,希望為社會所歡迎,學校似乎就是「製造」優秀人才的工廠,教育不過是製造者。
然而時代已然變遷,這是一個民主時代,所有公務人員都是人民公僕,公僕所有工作都是為民服務,教育已不是製造業者,而是時...
作者序
社會盼望教育改革,專家們意見紛紛,一般說來都脫離不了傳統窠臼,難以徹底解決問題,今日的社會與古早時期不可同日而語,教育對新社會的要求、新時代的新責任,應該深入了解,積極面對,尤其一些往日的觀念、認知和教育結構已經陳舊,需要突破傳統,作顛覆性的變革,方足以適應目前社會需求。
如今個人不受教育不能適存於社會。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沒有教育的配合與助力不能進步。教育範圍要從青少年擴大到成人,從學校擴大到社會,教育的使命,已提升到促進國家社會整體進步為目的,不能只是培育人才為滿足,把培育人才作為基本功能,然後面向社會,走入群眾,展開教育的新工作,深入、配合、調查、服務,以應新時代新社會的需求。
第一,民主時代,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今天教育所面臨的不是單純個人,不只人才問題,而是全體國民的教育問題,在這集體目標前,講求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教育機會的公平公正,以及確實做到因材施教,人人皆有適當教育,教育要向每個個人負起責任。
第二,今日社會已成生命一體,人人利害與共,無論貧富強弱,智愚不肖,皆需教育,尤其不肖者弱者,更要設法教育,使其成為社會有用之人,貢獻社會,勿為社會負擔,這是教育要向社會負起的責任。
第三,時代不斷進步,經濟發展競爭激烈,不能競爭就被淘汰,教育培育人才,需要與經濟發展相配合,不足與過剩皆將影響經濟成果,除了人才供需配合外,還要啟發個人潛能,發揮每個人最大能量,以增進經濟競爭力,故教育必須直接向經濟負起責任。
第四,以往青少時代接受教育,學成畢業享用終身,如今社會進 步快速,人人必須活到老學到老,教育要推行成人終身學制,工作與學習交替前進,並使學習管道與工作管道,緊密連結,交替順利,如此學習與就業構成良好秩序,人人便利進學,也便利投入工作,這原是政治追求目標,也是今日教育要向政治肩負的責任。
第五,教育以文化為基礎,教育內容就是我們的文化內容,包括人文、科學、技術等,在任何內容領域,都要追求領先,然後才能教導國民,引領社會進步,故教育有健全文化創造文化的責任,有了優良文化,才能談到培育人才。
這些都是時代帶給教育的新責任,無可旁貸,從這些責任中,說明教育比往日更為重要,教育不再以培育人才為最高目的,必須向個人向社會向經濟政治向文化負起直接責任,以促進國家社會整體進步為目的,這該是今日教育改革的方向。
不過任何改革總有阻礙,尤其一些傳統觀念,已不適用於今日,必須以顛覆方式予以扭轉,然後才能走上改革之路,例如:
第一,現代的教育要走入社會,調查社會需求狀況,改進教學內容,配合社會需要,完全以積極態度,直接為人民而服務,與往日教育人員,一心研究學問,埋首培育人才,少管社會俗事,大不相同,由被敬重的老師,一變為服務社會的公僕,這是一項顛覆性的變化,需要勇敢面對,扭轉觀念。
第二,現行小學中學大學與學籍學位,都是「學國」中管理編組,不是服務社會的編組,是為了培育人才而建立的升學梯階,造成今天升學主義彌漫。如今人才已不能只靠學籍學位的累積,而是要靠學習與工作交替併進,產生出真正的實學真才,是故傳統學制,已不能適用於現代社會,必須重新建立以專長為主的成人終身學制,打破目前「教育王國」迷思,捨棄學籍學位虛榮,顛覆往日培才觀念,然後才能配合社會,服務人民。
第三,今天人才要經過工作的考驗,這表示工作對人才的重要,但不表示否定高深學問,而是講求「知」「行」相輔的教育,使學歷與經歷交替併進,經過千錘百鍊,嚴格過程,然後逐步造就人才,這種交替培才方式,改變了今日升學主義,顛覆了讀書惟高的傳統觀念,把「知」與「行」相結合,足以引導國人腳踏實地,一步一痕。
第四,民本觀念原是中華文化基本精神,教育要尊重人性尊嚴,尊重個人差異,教育在面對所有國民時,沒有不及格,沒有落榜,沒有放棄,沒有開除退學,只有澈底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講求教育方法,這才是今日教育應該充分發揚的民本觀念,目前有關教育招生,以及制度規定等,都要加以顛覆性的改變。
有了以上這些顛覆的觀念,認識了現代教育的責任和目的,然後教改才有準繩方向。
教育既面臨巨大變革,其改革重任,已不能只由教育專家單獨承擔,還待遠見的政治家,深入的社會學家,精算的經濟專家,務實的事業家,國防專家,人力管理專家等,連同教育專家,共同參與,產生共識,訂定計劃逐步推行。因為教育重要性增加,教育範圍擴大,牽涉廣大,需要集思廣益。
國家教育大事,從個人、社會、國家,甚至民族命脈,都息息相關,影響深遠,作者一名市井小民,從未涉獵教育工作,只為關懷教育,不揣譾陋,錯誤、不當,還望關心一同下,包容賜教。
社會盼望教育改革,專家們意見紛紛,一般說來都脫離不了傳統窠臼,難以徹底解決問題,今日的社會與古早時期不可同日而語,教育對新社會的要求、新時代的新責任,應該深入了解,積極面對,尤其一些往日的觀念、認知和教育結構已經陳舊,需要突破傳統,作顛覆性的變革,方足以適應目前社會需求。
如今個人不受教育不能適存於社會。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沒有教育的配合與助力不能進步。教育範圍要從青少年擴大到成人,從學校擴大到社會,教育的使命,已提升到促進國家社會整體進步為目的,不能只是培育人才為滿足,把培育人才作為基本...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國家教育責任
一、教育要向個人負責
(一)全民教育責任
(二)教育要求精進
(三)尊重個人差異
(四)特殊才能教育
(五)貫穿人生的教育
(六)舉一反三處處著力
二、教育要向社會負責
(一)新社會新形態
(二)貧富皆須教育
(三)殘障教育
(四)不肖者的教育
(五)生活形態改變的教育
(六)設立寄宿學校
(七)第二專長教育
(八)教育保險
三、教育要向經濟負責
(一)今昔時代不同
(二)管理世代的要求
(三)深入社會掌握人才需求
(四)學制與經濟的配合
四、教育要向政治負責
(一)普及人才教育
(二)人才考評
(三)人力管理
(四)建立就業秩序
五、教育要向文化負責
(一)教育的時代使命
(二)為人師表豎立典範
(三)建立權威
(四)社會先鋒學術裁判
第二章 顛覆的觀念
一、服務的教育
(一)角色轉換
(二)教育以服務為目的
(三)服務的制度
二、打破教育王國迷思
(一)拆除教育王國藩籬
(二)教育掛帥時代來臨
(三)廢除學籍學位
(四)證照取代學籍
(五)保留進學精神
三、「知」「行」相輔的教育
(一)行而後真知
(二)尊重工作地位
(三)教育高度
(四)責任重疊
(五)完整人才貢獻社會
四、維護人性尊嚴
(一)目前教育缺少人性尊嚴
(二) 民本教育
第三章 學制革新
一、概論
二、教育系統區分
(一)國民基礎教育系統
(二)一般教育系統
(三)研究教育系統
(四)特殊教育系統
(五)國防教育系統
第四章 教育管理
一、考試院掌管全國教育
(一)時代任務
(二)有利教育中立
(三)為國為民一體服務
(四)兩情相願的結合
(五)彌補憲政不足
(六)民族院直接向總統負責,向立法院報告爭取預算。
二、地區規劃
(一)分區教育
(二)活潑地方教育
(三)教育要服務人民
(四)平衡教育
(五)分層負責
三、建立「教」「用」結合機制
(一)「教」「用」結合目的
(二)社會的配合
(三)「教」「用」結合技術
四、教育與研究的結合
(一)教育的泉源
(二)教育與研究區隔分明
(三)追求專精
(四)教育與研究的結合
五、尾語
六、民族院概略組織系統表(參考)
自序
第一章 國家教育責任
一、教育要向個人負責
(一)全民教育責任
(二)教育要求精進
(三)尊重個人差異
(四)特殊才能教育
(五)貫穿人生的教育
(六)舉一反三處處著力
二、教育要向社會負責
(一)新社會新形態
(二)貧富皆須教育
(三)殘障教育
(四)不肖者的教育
(五)生活形態改變的教育
(六)設立寄宿學校
(七)第二專長教育
(八)教育保險
三、教育要向經濟負責
(一)今昔時代不同
(二)管理世代的要求
(三)深入社會掌握人才需求
(四)學制與經濟的配合
四、教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