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風動:南台灣新風格展覽檔案記錄1986_1997的圖書 |
$ 210 ~ 900 | 風動: 南台灣新風格展覽檔案記錄 1986-1997
作者:鄭雯仙/ 編 出版社:佐佐目藝文工作室 出版日期:2018-10-24 共 5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紀中葉以前一直居於主體民族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與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加上國際上冷戰對峙的格局,使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隨著1987年戒嚴時代結束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國民兩黨為首的政黨政治、統獨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淡化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意識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的面貌。
維基百科
1986年,台南開啟了美術史的另一頁篇章,南台灣新風格畫會在一群藝術家的組織下成立。作為藝術家的聚會展覽,成員間並不規範彼此的風格一致,對此,史論家容或有不同的詮釋。長久以來,論者為建立台灣南部的特殊性,多以區隔於主流、激進的北部,來描述此種所謂溫和、詩意、浪漫的南台灣情調。然而,這種南北對照、邊緣對立於主流的二元框架,在拉出時間的距離後,能否依然適用於南方?在經年的傳頌下,畫會風格的歷史內涵,如同小說家劉以鬯的名句「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成為朦朧美感下的一抹背影。
為了更準確地定位南台灣新風格畫會,本書歷經了長期的多次訪談,第一手史料蒐集整理,並邀請三位優秀的學者重新探討其內涵。王品驊從1980年代抽象藝術的脈絡切入,探討葛林伯格的前衛觀,如何被1990年代藝評家倪再沁的詮釋簡化詮釋,也試圖還原這批藝術家創作的社會聯繫。相較於早期現代畫家的貢獻,許遠達以夾議夾敘的方式,引用當年的重要評述,再次確認畫會當時被肯認的本土主義座標。李書旆則借用德勒茲的概念「摺子」,細膩爬梳台南藝術重要事件的相關脈絡,來定位南台灣新風格這個帶有啟蒙意味、卻無現代主義包袱的畫會。(摘錄自蔣伯欣|序文)
作者簡介:
主編 鄭雯仙(文字工作者)
佐佐目藝文工作室、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AOFA.TW)員工。原本主修美術工藝設計,研究所轉而攻讀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目前以投入藝文相關活動、書寫為志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