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飲食全球化: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的圖書 |
最新圖書評論 - | 目前有 1 則評論 |
|
$ 110 ~ 229 | 飲食全球化-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
作者:詹姆斯.華生/主編 (James L.Watson)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07-01-29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20頁 / 14*20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1 則評論 共 4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東亞地區是文明搖籃,黃河和長江流域較早產生人口稠密的農業社會,孕育出古老的中華文明。中華文化在東亞具有巨大影響力,極大影響日本、韓國和越南文化,形成涵蓋東亞的東亞文化圈。源於古典漢語的詞彙改變了日語、韓語和越南語的樣貌;源自中國的夏曆和漢字曾通行於東亞。全東亞流行的主要宗教為佛教,中國古典的儒家思想理念亦深刻影響東亞人的傳統觀念。
東亞部分國家在現代化轉型中取得成功,本區域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重要性正日益提升。日本最早成功實行西方化,實現國力增長;南韓、台灣和香港在20世紀60至90年代實現經濟騰飛,為亞洲四小龍之三。中國大陸經濟自20世紀末起亦發展迅速,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今已被視為潛在超級大國之一。雖在政治和經濟上具有較大影響力,東亞地區亦存在如北韓問題、兩岸問題、釣魚臺問題和獨島問題等潛在安全隱患。
維基百科
統一集團總裁高清愿:本書非常值得一讀!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 在地美味推薦 ~
*麥當勞的金色雙拱,幾乎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流行文化標誌。九十六%的美國孩童都熟悉麥當勞,據統計,有九十六%的美國人至少去過一次麥當勞,有八%的美國人平均每天都吃麥當勞。香港和東京的情形也類似,正急起直追的是北京的麥當勞。麥當勞無疑早已成為跨國企業的經典,也是跨國經營的活教材,它不僅從美國本土拓展到其他西方國家。更難得的是,麥當勞竟然也成功地打入以米食為主的亞洲市場,甚至讓麥當勞成為亞洲年輕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書描述了麥當勞在東亞五大城市:台北、香港、中國大陸北京、日本東京、南韓首爾,如何融入當地文化的成功經驗。在跨國經營的背後,麥當勞其實十分重視文化差異這件事。麥當勞董事長詹姆士.坎特洛普曾說過,麥當勞的目標是「盡可能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除了在各地積極舉辦各種社區活動外,當日本人覺得正餐一定要吃飯才吃得飽,又想吃燒烤的料理時,東京的麥當勞就從善如流,開始賣咖哩飯和照燒豬肉堡。在香港人的認知中,笑臉迎人必有詐,麥當勞就調整當地員工教育訓練的方式,不去強調麥當勞一貫的微笑式服務。總之,麥當勞會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在經營方式上做調整。
*本書一針見血地指出,跨國企業的本地化是一條雙向道路,在可能改變當地文化的同時,也修正公司的標準營運程序,並輔以麥當勞在東亞五大都市的實際案例,對於想開發海外市場的本土企業,本書非常具有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詹姆斯.華生(James L. Watson)
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晚清帝國和現代中國的喪葬儀禮》(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海外移民與中國家族世系》、(Emigration and the Chinese Lineage)等書。 嚴雲翔(Yunxiang Yan)
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並曾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任教。著有《禮物的流動》(The Flow of Gifts)等書。 吳燕和(David Y.H.Wu)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並曾於一九九三年擔任檀香山東西文化中心的(East West Center,Honolulu)資深研究員。著有《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中國人》(The Chinese in Papua New Guinea)等書。 朴相美(Sangmee Bak)
哈佛大學的社會人類學博士,並在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進行博士後研究,目前擔任紐約大學皇后學院的人類學助理教授。 大貫惠美子(Emiko Ohnuki-Tierney) 維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人類學教授,並於一九九四年擔任哈佛大學的客座教授。著有《米食與自我》(Rice and Self)等書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