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1
治病精準的倒米醫師
吳永志【(美國自然療法&營養學博士、暢銷書《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作者)】
我和夫人馮潤鈺博士經常出雙入對到世界各地做慈善工作及傳播「生機飲食」,希望透過自然療法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我認識何顯亮醫師是在二○○五年,他與夫人林妙禎一起來參加我的專業人員培訓班,後來多次開班,他們仍繼續來上課,雖然何醫師已是香港名中醫師,但他上課態度認真、勤奮好學、尊師重道,尤其是他的夫人對老師及同學們的熱心服務,使我對他們夫婦印象特別深刻,有些學生聽完課拿到證書後就算數,但他們畢業後多年仍身體力行地教導病人以天然及正確的飲食方法維護健康,真正學以致用。
何醫師及夫人熱心助人,夫婦倆常常出錢出力扶貧助學,熱心公益,我和太太便經常委託他們夫婦轉交捐款或贊助費,給香港或中國一些慈善機構,正因大家的人生目標相近,彼此常有來往,互相學習,並交換醫學上的見解,因此現在我們的關係既是師生,也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經過幾年的往來,我認識的何醫師醫術高明,對病人關懷備至。在香港這個繁忙大都會,願意耐心聆聽病人傾訴苦水,甚至替病人紓解情緒的又有幾人?為了體諒遲下班的病人,他們的晚飯往往延至晚上十時後,犧牲自己及夫人的胃腸健康。
我每次到香港與他們碰面,都要特別叮嚀他倆必須先注重自己的健康,才能幫助更多的病人。他們總是盡力地幫助病人,除了處方中藥外,還致力於飲食及生活教育上,希望大家要吃得對,才不用生病受苦,更不用花錢看醫生,他們建議大家把錢拿去佈施或與家人共享天倫。很多人認為他是倒米醫師(也就是砸破自己的飯碗,因為把病人快速治好就沒錢賺了),但我卻欣賞他對治病的精準,以及對病人的坦白,他絕對是一位本著良心行醫的好醫師。
何醫師在百忙中抽空在《溫暖人間》的雜誌撰稿已兩年多,讓讀者受益,現因想更加廣闊的幫助更多人,行善、健康、活得更有目標,他決定將這些刊登在《溫暖人間》的文章集結成書,讓更多的讀者受益,我非常欣慰他的遠見,故特為此書寫序,在此預祝成功!
專文推薦2
人肉X光機的名中醫師
陳雪梅【香港《溫暖人間》雙週刊總編輯】
因為《溫暖人間》佛教雙周刊的關係,讓我認識了何顯亮中醫師。那時我們要採訪一名癌症康復的病人,必須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做採訪,他告訴我:「可以到何顯亮中醫師的診所裡做訪問,一來是他醫治我的;二來他為人善良又親切,一定會答應。」於是在這樣的因緣認識了何顯亮醫師。
記得第一次見面,何顯亮醫師望著我說:「妳的頸部有個水瘤,妳知道嗎?不過沒有大礙,吃幾個月中藥就會沒事了。」哇!難道他是人肉X光機?其實我知道自己身體有毛病,卻一直沒有去面對及處理,於是趁機請何醫師為我診治,幾個月後就康復了。
歷經了幾個月的來往,知道他不僅僅是一位香港名中醫師,更將現代最新的自然療法、健康飲食理論應用在臨床上,也知道他以前曾為報章撰寫健康專欄,便邀請他為《溫暖人間》撰稿,於是「健康餐車」的專欄便開始在《溫暖人間》與讀者分享健康之道。
何醫師的健康理論與眾不同,他說現代有很多食物是不適合食用的,我身為他的前病人,也曾聽話,戒牛奶、雪糕、冷飲、糖、雞蛋、蛋糕、奶茶、咖啡;甚至各式麵食、麵包、餅乾等麵粉類製品。老實說要遵守這樣的飲食禁忌真的很辛苦,進行期間也曾經偷吃,可是每一次複診時都被何醫師識破。
當然,他的健康戒律不僅是飲食,還要注重脊骨健康、姿勢正確、早睡早起;少用空調、電器、手機、有毒清潔劑等等。平心而論,身為都市人,他的健康之道真的不容易做到,但只要試過,發覺健康真的會回到自己身上,便自然能夠慢慢的學習嘗試去改變。
何醫師為《溫暖人間》撰寫了兩年多的專欄,其間也有部分讀者成為他的病人,這些讀者被治癒後也曾感謝我們,但《溫暖人間》權充只是一個媒介平台的角色,讓有緣人相聚結善緣罷了。今日何醫師的文章,還集結成冊,最大的原因也是因應病人的需求,讓大家能方便學習何醫師的保健及養生之道。祝福大家都能早日康復,快樂自在的活著。
專文推薦3
癌末患者遇見生命中的貴人
陳文偉【香港阿斯隆投資控股(中國)有限公司 董事長】
我很幸運能為何顯亮中醫師的新書寫一篇推薦序,藉由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二十三年前罹癌求醫的經驗,希望能對讀者有正面的啟示。
回想自己年輕的時候,真是無肉不歡,極少吃蔬菜及水果,在一九八○年代,我十分喜歡吃燒烤食物,並不知道這樣的飲食會給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我在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醫生診斷為「大腸癌第三期」,因為發現得太遲,癌細胞已擴散至骨盆腔及輸尿管,醫生立刻安排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做手術。
手術進行了五個多小時,醒來之後發覺全身插滿各種的管線,如尿管、胃管等,麻醉藥過後,傷口十分疼痛,那種痛苦非常難以忍受,相信大家都曾經有過肚子痛,但肚子痛過後會有一會兒不痛,但當時我身上的痛楚是連續幾個小時。當下我對自己說:「以後會好好照顧身體,永遠不要再進醫院。」第二天,醫生告訴我太太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通過切片化驗之後,我的癌細胞穿過淋巴並已擴散到身體各個部位,最多只剩下六 ~ 十二個月壽命,那時我太太已有五個月的身孕,命運的安排真是令人情何以堪。
在住院十六天中,因為不能飲食,我整整瘦了二十五公斤,身體十分虛弱,在一月九日出院後,透過教友介紹,跟何顯亮醫師碰面,從此改變了我的命運,因為何醫師治好我的不治之症,當時我的病情連香港首屈一指的醫生也表示無能為力。
第一次看何醫師,他竟然可以花三個小時,很詳細向我解釋癌症的成因,詳細說明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可以吃,完全符合今天治療癌症最新的醫學理念。西方對癌症的治療是用手術、化療和電療,副作用極大,而中醫採用自然療法調節病人的免疫系統,讓癌細胞消失。我以前因為吃肉太多,水果和蔬菜太少,加上工作壓力太大,影響了免疫系統,導致原本是良性的腫瘤最終演變成可怕的癌症。
在一月中旬至三月用中藥治療的期間,何醫師給予我很大的鼓勵和信心,他告訴我,只要自己充滿信心,他就有信心把我的病治癒,聽完我徹底改變了以前不良的飲食習慣,大部分以蔬果為主,再配以小量魚肉和豬肉,戒吃最喜歡的牛肉,每天早上吃一碗燕麥片和其他水果,效果十分理想,身體恢復迅速。
到了三月中旬,我已恢復半天班的工作,到四月份時,已可上全天班的工作,並一直工作到現在。其實在治療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不適的症狀,大家不用擔心,因為透過中藥治療和食療,免疫系統會大幅增強,並跟癌細胞作戰,所以才會出現不適的症狀,其實這是好轉反應,實屬正常。從罹癌至今已二十五年,我的健康狀況一直很穩定,因為我非常注意自己的作息,菸酒不沾,每周固定游泳三次,同時保持平和的心境。
在生病期間,我看了超過一百本關於癌症的書,不約而同說明大部分癌症皆因不良的生活習慣及飲食所引起,再加上現代人的生活緊張及精神壓力大,所以很容易引起癌症。在我周遭同時也有一些朋友罹患了癌症初期,透過何醫師的治療後,病情大有改善,但過了不久,他們以為癌症已治癒而故態復萌,放肆飲食及不規律的生活,導致癌症再次復發。以我個人的體會,要完全治好癌症,最少要十年以上,大家不要掉以輕心。我認識何醫師已超過二十五年了,我對他的醫學造詣和個人品德十分佩服,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的人重拾健康找回幸福。
專文推薦4
「醫食」智慧的大寶典
顧堯坤【香港《都市日報》亞洲區行政總裁】
疾病類別有成千上萬種,但健康只有一種,而健康的泉源是必須飲食開始調養。「養生學問」我從前不懂,以為吃得清淡些就是健康飲食,卻不知道還要吃得對,才是福!
數年前,我的工作壓力非常大,經常要出差,高血壓悄然降臨也不自知,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被查出,經朋友嚴肅提醒,才知道此病非同小可,幸好好友推薦有經驗又有口碑的何顯亮中醫師,也全賴他細心幫忙調理及指導飲食,讓我在短時間內恢復了健康,同時我也透過他的光碟「養生理論班」,明白「醫食同源」的概念、食物更廣義的價值及疾病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我知道降壓藥副作用不少,所以在診治期間服用何醫師開立的中藥處方,同時改變飲食內容,高血壓的問題在短短兩三個月得到改善,體重也在四個月內減輕了很多,從胖子變成了帥哥,精神狀態大幅提升,最重要的是增長了一份飲食的智慧。
何醫師常引述《黃帝內經》古訓:「不治已病治未病」,多次強調「預防醫學」的重要性,這種防病及養生的智慧,闡述了體質各不相同,若能根據個人體質的特性,配合適當的食物,便能發揮食療的功效,達到防病及養生的效果;在現代食物嚴重污染的情況下,若能選用有機食材,更加事半功倍。
何醫師日常忙於行醫之餘,更致力推動「飲食保健」的生活文化,不時主持課程或講座,教導大眾如何選擇食物來防病及養生,又把多年鑽研所得的醫學新知及行醫心得與大眾分享,這種仁心仁術的熱誠,加上身體力行,已令不少人受惠及早挽回健康。本書的出版,相信能帶給讀者最寶貴的保健之道,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醫食的大智慧」。
作者序
養生治病的小細節是健康的大關鍵
我還在大學唸文學系時,沒想過將來會成為一位替人把脈開方的中醫師。當時我的母親患上很嚴重的精神衰弱,看過很多中西醫師都無效。畢業後某天遇上一位同學,他叫我帶母親去看陳乃權醫師,說這位醫師精通中西醫術,可是陳醫師已搬診所了,於是我每天乘坐不同路線的雙層巴士,坐在上層四處張望,不久在香港的上海街瞥見陳醫師的招牌。
經過兩個月的中藥治療,母親成功戒掉所有鎮靜劑及安眠藥,我眼見母親奇蹟康復,令我對中醫產生濃厚興趣,於是懇請陳醫師收我為徒,陳醫師欣然答應,白天我會跟在陳醫師背後學習診症,晚上則翻閱西醫及中醫的書籍,每天二十四小時都不夠用,就連吃飯及上廁所都是捧著醫書,非常辛苦。
後來得知陳醫師原居越南,為當地著名醫院的院長,外公是清朝皇帝的御醫,精通中醫術。陳醫師五歲時患上嚴重的腎病,當時的社會崇尚西醫,加上姑姑是西醫,於是以西醫方法給他治療,可惜病情毫無進展,此時陳醫師的外公說:「孫兒乃麻毒入腎,若以中醫治療能癒。」後來陳醫師在外公的治理下迅速康復,陳醫師自此立志學醫,小時跟隨外公學習中醫,長大後遠赴法國取得西醫博士學位,再回越南行醫。後來越南戰亂,陳醫師帶著家人及豐厚的財產來到香港定居,由於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他的法國學歷不被政府承認,因此無法註冊成為西醫,於是陳醫師在香港展開中醫事業,在行醫救人之餘,還兼負傳播揚醫學的重任,將中醫及西醫的知識一併傳授給徒弟。
我在學醫初期遇到很多反對聲音,當時香港只有兩間大學,大學畢業生都被政府及國際機構爭相聘用。父親認為我放棄了大好前程,責備我學習不切實際的中醫,可是當時的我已一頭栽進中醫的寶山內,不甘心就此放棄。除此之外,更有大學同學潑冷水,認為中醫不科學及落後,這些風涼話更加激起我學習中醫的鬥志心。
陳醫師認為醫學無分領域,也沒有高下之分,只要能把病人治好的就是好醫學、好醫師,管它用的是中醫、西醫或土醫,俗語說:「不理黑貓白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在陳醫師的開放思想下,我之後也向多位醫師拜師學藝,並承蒙各位恩師的教導,開闊了醫學眼界,同時鞏固了我的醫學基礎,更深深明白到各種醫學共融的重要性。
幾年的臨床習醫不足以讓我成為醫師,接著做了幾年的中學教師,當時有些朋友久病不癒,我便嘗試開方替他們治理,果然奏效,後來病人愈來愈多,於是在市區租了一個小單位,每天下課後開診三小時為大家服務,開業不到半年後,因為病人日益增加,唯有辭退教師工作專心行醫。
跟隨陳醫師學習令我明白治病不能單靠藥物,必須配合正確的起居及飲食習慣,於是我會利用晚間舉辦「養生理論班」,教授病人養生防病及飲食的知識。當時在香港(約一九八五年)很難找到有機食材及保健產品,後來我在幾位朋友的幫助下,成立了一間有機健康產品店,可是開業沒多久就遇上各種經營困難,還被部分病人誤解我是一個設法圖利的無良醫師,真是有苦自己知。有誰明白有機食品是高成本低利潤的生意,加上我本身不擅長營商,生意連年嚴重虧損,若不是自覺背負使命,早已把健康事業結束了。
行醫接近三十年,長期忙於為病人診症及進修醫學知識,從來沒有認真休息過,早兩年驚覺自己已年近「花甲」。黃帝內經曰:「男子八八(六十歲)、女子七七(四十九歲),腎氣絕。」道家修身養生學說:「年過六十,陽氣衰敗,修道難。」於是二零一零年底我決定給自己幾年時間休養生息,此時病人均表現慌張,我這才發現醫師原來是一個沒有終結的行業,而我也牽掛病人日後的健康狀況,思前想後之下,想到最佳的辦法就是留給他們一本「守護健康的秘笈」,方便病人有需要時查閱,但礙於時間緊迫,唯有整集自己多年撰稿於香港慈善雜誌《溫暖人間》雙周刊內的文章,輯錄成書並命名為《健康餐車》。
由於倉卒成書,加上目的單純,因此只印刷了幾千本,更不敢在書局發售,而由於很多病人買書來贈送給親朋好友,並對他們的健康有幫助,於是坊間不少人都到書局或上網尋找《健康餐車》,更有人致電找我買書,可惜早已售罄,正當煩惱之際,吳永志醫師給我大力推廌台灣的城邦集團「原水文化」出版社,正式撮合了在台灣出書的這一段因緣,最開心的是能與廣大台灣民眾結緣,一起分享健康及治病的心得。
在我的行醫經驗中,開藥治病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讓病人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才能避免讓疾病重複發生,因此在病人眼中,我是一名非常嚴格的醫師,總要他們注重起居及飲食細節,甚至有初診的末期癌症病人知道要戒口配合後,還未看病就已逃跑了。在現今的消費主義社會裡,病人錯誤地以為可以用金錢買健康,把維護健康的責任交給醫生、藥物或治療手段,病人本身不願意在起居及飲食上作出配合,完全是一種不勞而獲的心態,一手把自己的健康推至萬劫不復的地步。
大家必須明白,身體是不會無緣無故生病的,大部分疾病的主要原因都是由長期不當的起居及飲食所引起的,當毒素或壓力積聚至身體無法負荷時,疾病就會爆發出來,癌症就是一個例子了,很多人以為癌症是突發病,其實它是一種毒素累積多年的慢性病,因此得病時,病人本身是責無旁貸的。
「不治已病治未病」,治病用藥固然恰當,但最佳辦法是預防疾病出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堅持及實踐有規律的生活模式及正確的飲食方法,平日就把養生的根植好,這樣就能輕易獲得健康,享受幸福的人生。
所謂病從口入,注意飲食當然能預防疾病,然而生活起居對健康的影響同樣舉足輕重。曾經有一位肺癌末期病人來診,他生活規律,不菸不酒,可是職業卻為他帶來沉重的代價,他是負責給室內游泳池灌氯水的!我在此呼籲大家別濫用漂白水洗地或洗衣;也有病人因迷信風水,在屋內放了十二座紫晶山,雖然起居及飲食已非常檢點,可是常覺身體不適,她沒想到水晶的切割面會令室內的電磁波多倍增加,影響健康。還有一類病人,肯服藥治病,在起居及飲食上也配合,健康雖有提升,卻不能徹底康復,何解?因為他們不願活動或怕曬太陽,總是躲在室內吹冷氣,整天不是坐著就是躺著,不欲活動或鍛鍊身體,以致氣血循環不良,妨礙代謝功能,延緩康復的速度。為了解決現代人好逸惡勞的習性,我教大家兩套簡易功法,即「拍手功」及「拍打功」,只要大家持之以恆進行,在短短一兩個月內,體質會有明顯的提升。
請大家謹記「養生要植根、治病要除根」,我個人認為健康不能靠醫生或藥物而獲得,而是靠自己長期養好良好的起居及飲食習慣一點一滴累積回來的,若不幸患病時,要以冷靜的頭腦把病根找出來,並以積極的態度把病根徹底消除。基本上每一個人手上都掌握一把健康的鑰匙。
由於編輯此書,我多次到訪台灣,發覺台灣民眾的健康意識比香港人濃厚,單是健康產品店就非常普遍,販售的產品種類繁多,照顧著生活每一個層面,大部分健康店內還供應健康膳食及生機蔬果汁,令人非常感動。不得不提的是台灣的素食餐廳,食物種類多,味道出色,不論是否素食者都會得到高度的滿足。台灣是好山好水的好地方,農作物特別豐富,而台灣民眾單純友善,熱情好客,又懂得享受生活及養生,實在令人非常羨慕。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夫人林妙禎女士全力協助,以及各位讀者對我的支持及愛戴,大家的熱情及信任推動我繼續向前,由於醫學及健康的領域廣闊無邊,我將繼續努力探索及學習,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及擴拓知見。我藉此機會向出版社全體工作人員表達最高度的感謝,能與之合作,我不單感到幸運,同時感到幸福滿滿。
何顯亮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