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魏晉南北朝:亂世出英雄的圖書 |
![]() |
$ 348 ~ 396 | 魏晉南北朝: 亂世出英雄
作者:李學勤/郭志坤/ 主編;張德文/陳雪良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7-13 ![]() |
|
由於軍權轉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於寒門或庶族。初期經濟逐漸恢復,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軍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亂使南朝實力大減,並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陳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淮南被北齊占領,南梁的殘餘勢力西梁、東梁也分別依附西魏和北齊,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國,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併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鎮之亂和農民暴動之後造成實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周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軍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開創的北周關隴集團,吞併政治日趨腐敗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過授禪北周靜帝建立隋朝,經營八年之後,發兵滅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階級對立嚴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勢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亂後就開始南移,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榮,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在文化方面,亂世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龍門石窟名揚後世。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南到東南亞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現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鎮之亂、北齊的排漢運動。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維基百科
「細講中國歷史叢書」從夏商周三代寫起,一直到最末的王朝清朝為止,全套共十二冊。
通俗而雅,是這套叢書的一大特色。雅者,正也。通俗,不是低俗,亦不是庸俗,它是建立在科學和學術的基礎上而展開的。把應該讓讀者知道的歷史現象和歷史觀念用最淺顯明白的方式告訴讀者,這就是我們所需要強調的通俗。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經過相對穩定和漫長的秦漢四百多年,中國進入了魏晉南北朝這一段政權割據的動盪歲月。統一講究規矩,亂世則推崇能力。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動盪、大融合時期,打破的不僅是政治上的統一,還有文化及思想上的禁錮,乃至民族間的藩籬。個人的能力、魅力、創造力,成為慘淡亂世裏鮮亮的印記。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李學勤,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教授。致力於漢以前的歷史文化研究,在甲骨學、青銅器、戰國文字、簡帛學,以及與其相關的歷史文化研究等眾多領域,建樹卓越。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簡論》、《中國青銅器的奧祕》、《東周與秦代文明》、《古文字學初階》、《出土青銅器研究》、《比較考古學隨筆》、《周易經傳溯源》、《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走出疑古時代》、《古文獻論叢》、《中國青銅器概說》等。
郭志坤,歷史學家、出版家,首屆上海出版人金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文匯出版社總編輯、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兼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秦始皇大傳》、《隋煬帝大傳》、《荀學論稿》、《曠世大儒──荀況》、《孫中山社會科學思想研究》(與張啟承合作)、《中國古史尋證》(與李學勤合作)、《中國宣傳史》(先秦卷)等。
作者簡介
張德文,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後,赴美留學,在紐約州立大學以博士論文《現代婦女的形成: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民族婦女》獲歷史學博士學位,ASIANetwork/Luce Foundation博士後,現任教於藍道夫•梅肯學院。主要講授中國通史、東亞文明史以及中國婦女、婚姻、家庭史,參加多部有關中國歷史著作的英文翻譯。
陳雪良,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編審。著有《司馬遷人格論》、《中國遠古文明之謎》、《讀〈三國演義〉》、《中華傳統美德》等。另著有歷史人文小品集《生命•事業•未來》、《立志•修身•讀書》、《交友•處世•做人》等。與郭志坤合著《中華一萬年》、「提問諸子叢書」(10冊),與陸滿堂、金相成合著《歷史教學法概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