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章魚和魷魚究竟差在哪?
廖運志 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環教所) 助理教授
魷魚、烏賊、花枝、鎖管、軟絲、章魚?別再傻傻分不清!
其實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頭足類動物,但能夠清楚分辨的人們還真不多呢!
頭足類就是「腳長在頭上的動物」,漫畫常見章魚膨大而圓滑部分可不是頭部,正確的說法為外套膜或身體,裡頭包覆著漏斗、鰓、胃腸與生殖等重要器官;而真正的頭部只有連接腕足到眼睛之間的部位,包含口部、眼睛及腦部等。
繪本中兩位主角(魷魚和章魚)不喜歡彼此常被誤認,總是不停的較量、紛紛搬出各自的獨家本領與絕活。其中,章魚噴出墨汁的障眼法在魷魚身上卻幻化成海影隱身術,藉由漏斗快速噴水逃避的同時,將墨汁遺留下形成殘影來欺騙敵人,甚至在緊急時刻能躍出水面滑翔、逃避敵害;另外,當兩者因意見不合大打出手、用腕足上的吸盤抓扯對方時,卻意外發現彼此都共同具有吸盤特徵,瞬時化解干戈而平息了一場鬩牆之爭、快樂收場!原來,不同於章魚的吸盤,魷魚吸盤上還具有角質狀的齒環,表面有許多尖銳的齒狀突起或特化為鉤狀,可以緊緊鉤住小魚、蝦類等獵物以免脫逃,而在抹香鯨身上常見到拳頭大小的圓形塊斑就是與大王魷魚纏鬥下的吸盤印痕。魷魚炫耀著家族中體型最巨大的大王魷魚,而章魚也不示弱的搬出了章魚界的大塊頭―北太平洋巨型章魚來一較長短,誰也不服輸!
本書並非要讓讀者清楚分辨各類頭足動物的差異,而是想藉此引導讀者探索牠們不同形態與行為差異之下的共同特徵,學習欣賞差異與包容多元。透過生動活潑的對話與精彩的插畫,不時讓人會意一笑~真的太有趣了!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大朋友與小朋友共同閱讀與探索的繪本,更期待繪本末頁的彩蛋!
導讀
遇見知心好友
陳瀅如
所謂「不打不相識」,繪本《魷魚氣噗噗》中,章魚與魷魚吸盤功大對抗,也在此時驚覺彼此是如此相似,都擁有傲人的「無敵吸盤」;不想跟對方一樣而讓他們氣到臉紅耳赤的原因,瞬間也都煙消雲散了!原本拿來打敗彼此的吸盤觸手,搖身一變為手牽手搭起友誼的橋梁,帶著滿足笑容的牠們更相知相惜!
不禁想起在日本的神社或寺院的大門兩側站立著一對「狛犬」,一邊是張開大嘴的「阿(あ)」,另一邊是緊閉嘴巴的「吽(うん)」,看似劍拔弩張的氣氛,其實彼此連呼吸都合拍,默契十足、心有靈犀。就如同章魚與魷魚,為了反駁大家覺得牠們很相似的同時,進而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也發掘出對方雖然與自己不盡相同,卻也是美好的存在。
比較能理解孩子常掛在嘴上說:「哼,我才不想跟你用一樣的鉛筆盒!」、「誰跟你很像啊,我比較會畫畫,比你厲害多了!」,也是一種發覺自己的好、想要對方看見自己的一種方式。不斷的溝通下,找到彼此喜歡被對待的方式,就如同大茶壺遇到小茶杯,大茶壺慢慢控制出水量那般給予溫暖,小茶杯長大成大茶杯,從接受方變成能夠給予愛與友誼。漸漸的不需一字一語,只要一個眼神就能了解彼此的感受,無形中變成真正的好朋友!
有各式各樣的契機,讓原本互為平行線的兩方,有了交錯的機會,而成為人生摯友。朋友可以和自己互補,也可以和自己志同道合。每一個能夠相識的契機,即便像章魚和魷魚一開始那般充滿火藥味,當誤會隔閡如同冰雪消融般化解時,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而成為莫逆之交。來~深呼吸,氣噗噗的情緒飛遠遠,讓我們來撥開雲霧,遇見心意相通的知心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