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遊、憶舊、為序、演講到鄉愁,本書大體所呈現的是一個徘徊在專業領域邊緣的父親。這些文章固然不能取代他的學術論文、田野調查報告,但在相當程度上可作為上述著作的前傳、後話與通俗版本。獨立來看,本書的文章更表露出父親在嚴謹的正式論文中所罕見地的感性與性格,而其中許多過去我們只是朦朧得知,或是得知卻無法體會的感情與想法,也在這一次重讀、校對與編輯的過程中逐漸清晰。父親早年為文總愛說,文章是「挪用」自妻兒的時間,如今我們總算得知父親當年「挪用」的時間究竟是在做什麼。
經過多少次家庭聚餐與飯後的討論,本書的架構與內容就在這樣家庭式「親子互動」間漸次成形。本書共分五個單元,分別是「田野圖像之外 ──考察記遊」、「典範猶存──憶往懷舊」、「田野與書齋之間──師友著作序言」、「人類學的人文關懷──演講與對話」與「另一種鄉愁──其他論述」。
整書的書名,我們決定以第一單元首篇文章的題名:〈鸛雀樓上窮千里〉為名。之所以以該題名為書名,一方面是因為他在二○○四年去山西南部考察,回來後寫成兩篇遊記,尤其是鸛雀樓那篇他自覺特別滿意。另一方面該題名隱含著「更上一層樓」的喻意,也與父親近年來思考方向,也就是「從單一文化為研究的對象,提升至對全人類文化的總體關懷」,有著語意上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