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作者從自己四十年黨史、國史研究的成果中挑選了35篇文章集為《黨史國史上的要人大事》,編為四編:大事論說,文獻解讀,要人評論,史着品評。這些文章主要圍繞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次偉大轉折(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實現和活躍於其中的重要人物展開討論。
程中原,生於1938年,江蘇無錫人,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1952—1955年在無錫市任小學教師。1955年一1959年在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學習。畢業后先后在漣水農校、淮安師范、淮陰師專任教。曾任函授進修部主任、教務科長、學報主編等職。1983年起任《江海學刊》副主編、主編。1991年調當代中國研究所,任編研室主任。1996—2006年任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2003—2007年任《當代中國史研究》主編,為國史學會學術顧問。
主要著作有:《張聞天傳》、《中國道路的奠基與開創: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歷史轉折論——從遵義會議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合着)、《歷史轉折的前奏——鄧小平在一九七五年》(合着)、《歷史轉折三部曲:前奏•決戰•新路》(合着)、《轉折年代:鄧小平在1975—1982》、《談談四重證據法》等。
主持或參與編寫的主要作品有:高校重點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課題組第一首席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五卷本,副總主編,第三卷主編)、《胡喬木傳》(編寫組副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錄》(副總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百科全書》(副主編)、《胡喬木集》(主編)、《喬木文叢》(編寫組副組長)、《張聞天選集》(編輯組成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基•開創•發展》(主編)等。夏杏珍,江蘇常州人,畢業於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着有《1975年文壇風暴紀實》《共和國重大文化事件紀程》,主編《五十年國事紀要•文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