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師範大學藝術領域歷來培育優秀藝術教育師資無數,更是臺灣戰後藝術家和藝術相關專業者育成的重要推手。臺師大美術系自創系以來即樹立作品留校交流的傳統,歷年師長與學生留校作品、教授捐贈作品,含水墨、油畫、版畫、水彩、書法、設計、素描、複合媒材、雕塑等,風格多元,極具代表性。於建校百年之際,臺師大創建「師大美術館」,將所有留校作品納入美術館典藏,不僅成為臺師大的重要文化資產,也是臺灣美術史發展的重要史料。
師大美術館將致力於這批重要藝術資產的保存、研究、策展等核心任務,並透過教育彰顯藝術品的力量,回應社會發展健康福祉之大學美術館的新使命。
鑒於前述,基於疫情時代照護與關懷觀眾之目標,師大美術館由典藏作品中挑選可能引起觀賞者回憶之作品,與臺師大出版中心合作出版「銀光」圖卡,作為美術館推廣高齡藝術教育工作素材,期望能帶動參與活動的高齡者透過藝術活化大腦,在美感的氛圍中增加人際互動,進而帶領高齡者以回應性質的藝術創作表現生命故事,達到美術館關照觀眾心理之功能。
「銀光」圖卡除了應用在美術館教育活動,將應用藝術教育學者Lowenfeld提出之藝術教育治療(art education therapy)概念,培訓相關專業人員進行高齡藝術教育工作。藝術教育治療作為藝術教育的方法之一,影響了後來興起的藝術治療之創作取向方法。於藝術教育領域應用時,能在鑑賞過程連結觀眾個人生命經驗,創作層面啟發鑑賞者將個人經驗轉化為創作內容,作品建構意義時更能增進參觀者之間的人際連結。
為達前述目標,師大美術館邀請五位資深藝術治療師、五位相關領域醫師、一位資深職能治療師,進行典藏作品圖卡的挑選。最後選出29件作品,以及臺師大美術系前輩大師林玉山教授課堂授課之習作17件,期望能透過圖卡的複製品形式,提供參與者近距離欣賞並探討鑑賞之想法,引出更多創作思維。典藏作品之複製品形式能突破美術館典藏作品展出於實體場館之限制,由專業工作者攜帶至館外觸及更多高齡觀眾,讓藝術走入社區群眾的生活,拉近高齡者與藝術品之間的距離,並藉由藝術連結個人生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