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司馬遷
(西元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撰寫的《史記》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因此後世尊稱他稱為史遷、太史公。
他的父親司馬談是一個淵博的學者,對於天文、歷史、哲學都深有研究,所著《論六家要旨》一文,對先秦各家主要學說作了簡要而具有獨特眼光的評論。這對司馬遷的早期教育無疑有重要意義。據《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他的幾次漫遊,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漫遊開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觸到各個階層各種人物的生活,並且搜集到許多歷史人物的資料和傳說。這一切,對他後來寫作《史記》起了很大作用。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司馬談去世。臨終前,把著述歷史的未竟之業作為一項遺願囑託給司馬遷。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任太史令。此後,他孜孜不倦地閱讀國家藏書,研究各種史料,潛心於著史,並參與了《太初曆》的制定工作。
就在這過程中,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災難。天漢四年(前97),司馬遷力陳說李陵投降乃出於無奈,以後必將伺機報答漢朝,而且李陵兵敗,實由武帝任用無能的外戚李廣利為主帥所致。司馬遷的辯護,也就觸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懲罰,對於司馬遷來說,這是人生的奇恥大辱,遠比死刑更為痛苦。他一度想到自殺,但他不願寶貴的生命在毫無價值的情況下結束,於是「隱忍苟活」,在著述歷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實現。此後其事蹟不清,大概卒於武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