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古香,袋袋香傳
紅包包多少,不如送禮送得好
誠心手繪紫禁城,看出心意的真誠
一袋傳一代
世紀往返誰還在?
留得此書──我們的愛
多年以後,或許這世上不再有我
世間的動線可能變了
錯過許多際遇
假如我活在這時代
會不會比較好?
吹起數頁的風
都散了;書也散了
還好我這一袋
為他們買了最好的時機
二○一一年,何鴻毅家族基金支持由趙廣超先生領導的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參與研發《故宮100》百集紀錄片,並於二○一二年大陸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首播。
《紫禁城100》講述紫禁城一百個關於建築空間、宮廷生活等故事,成功把中華文化的普遍意義,帶給廣大的海內外觀眾。
紫禁城於明永樂十八年即一四○年建成。至今將近六百年歷史。明清兩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生活和行使國家最高權力。一九一一年清帝遜位,一九一三年古物陳列所在紫禁城外朝籌建,一九二四年溥儀出宮,一九二五年故宮博物院成立。這其中的歷史滄桑,見證了中華文明如何從落後走向進步,從封閉走向開放。
紫禁城(故宮)這個空間內建築的變化,其功能的演變,以及建築背後的思想、設計、藝術、功能等方面的因素,都在作者的關注範圍之內。書中圖片,全部是作者團隊繪製,精彩呈現故宮每一個元素美妙的細節之處。大到全景的地圖,小到瓷器上的一個紋理,無不在生花妙筆下活靈活現,精彩動人。圖片與文字結合,從肌理到內核,從紋樣到思想,一一深入剖析,細節呈現。
紫禁城(故宮)不僅是空間,也是人生活於其中的地方。這裏有前朝事,宮院事,花園事,心靈故事等等,事事非同尋常。人在空間內居住,也受空間的約束,這裏上演的既有帝王豪情,也有無奈辛酸,把一個文化中的活力、可能性和自身弱點,通過這些人物折射出來,引人深思。
此書內容不止如此,呈現的也不僅是紫禁城(故宮)的一百個細節,而是涉及方方面面,並且對文化的思考貫穿其中。正如作者所說:「歷史給我們留下這座六百年前的天下和宇宙的中心,明月清風,與我們一起見證這悠長的文化如何無有間斷。」文化的基因嵌入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之中,在有意無意之間,都會表露出來。而通過這本書,我們更能明白紫禁城(故宮)的基因,傳統文化的基因,看到文化如何不間斷地成長,看到故宮以及每一個人,如何更好地走向未來,走向下一個六百年。
作者簡介:
趙廣超
生於香港,早年留學法國。
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總監。
北京紫禁城出版合作推廣故宮藝術文化計畫總策劃。
故宮《紫禁城雜誌》編輯委員。
二○一○年上海世博局中國國家館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研討會顧問集中國館。
智慧長河——清明上河圖展項展示深化設計專家顧問。
二○一一年起擔任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故宮100》的藝術創意顧問及《故宮100》兒童版總策劃。
主要著述:《不只中國木建築》、《筆紙中國畫》、《筆記清明上河圖》、《大紫禁城》、《一章木椅》及《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等。
作者序
前言
王氣
古代之國比我們想像小,古人的家卻是龐大到現代人無法想像的宗族社群。平民齊家,諸侯治國,天子平天下。歷史中每個得到天下的新王朝,都會照例將已成敗局的前朝皇宮徹底拆除,彰顯一番氣象,建構新朝天威。這樣做霸氣十足,卻勞民傷財。然而,工程又可令每個新都城在「更完備」的概念和技術下落成,讓古老傳統因此帶着奇異的年輕面貌。於是,每一個朝代的中央就因時制宜地在全國選擇更適合王氣所在的城市,作為新政權的樞機要地。京師坐落在哪裏,哪裏便是天下的中央,中央的中央當然就是帝皇宮殿(家天下),循宇宙陰陽沖和之氣,上接中天之樞(紫微垣),下應子午(南北地軸)之王氣。
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個,同時也是被視為最完美的核心,便是北京的紫禁城。
皇宮
明帝國最初選都鳳陽,然後定都南京(1368),到了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朱棣),剛登位(永樂四年,1406),便派出朝中大員,分赴全國各地採集建材,發工匠10萬,超過百萬民伕,在元代宮殿的舊址上,依據南京宮城,以更大的規模修建北京紫禁城。永樂十八年(1420)宮城落成,朱棣隨即將京師從南京遷回自己的龍興之地,北京自始躍升為全國(也是當時世界上)的第一大城。
新建宮城在元代故宮的遺址上往東迤移約1000米,挪開今天的北海公園,多少意味着從「逐水草而居」的元人民風,回到漢文化尚中正平穩的農耕格局上。在地圖上可以看到紫禁城前院太和門廣場西側、熙和門外有一座小橋(斷虹橋),據說便是當年元宮的中軸線。再看內廷東側,從北至南筆直而下,是一條幾乎可以將整座宮城劃開的長巷(東筒子),亦很可能便是元故宮的東墻故址。新皇宮將元人覆沒的氣運推到西面五行中主藏主殺的白虎方位上,再利用起造殿宇所剩的建材,連同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在宮後堆起一座小山(景山),為本來平坦的宮城創造阻擋北方寒風的屏障,在形勢上成為紫禁城乃至北京城的制高點,也是萬世基業的背靠。
王朝
按五行秩序,王土居中,紫禁城的外朝中央高台,就是用漢白玉石清晰地寫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土」字,鎮壓往復所有。皇帝面南而治,綏靖萬邦。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開國皇帝,一出身草莽,一來自塞外,都希望天下民心歸向,都特別看重天授皇權的正統形象。尤其明成祖當初以「靖難」名目從侄兒手中取得皇位,實與篡奪無異。遷都北京之時,成祖猶未能完全穩定局面,京師的穩定意義尤其重大。明清兩朝均大造青銅之器,以象徵法統的禮器宣示無可爭議的事實,明初紫禁城的大朝正殿以「奉天」命名,「承運」之意不言而喻。 1644年清朝入關,出乎意料地沒有循例將這個代表着明代政治符號的皇宮從歷史中抹去,且悉從明制,金鑾殿兼許「太和」之願,在敵對王朝的基礎上開枝散葉。巍巍宮城在明末受到兵燹破壞,清初葺之以儉,至乾隆始事建設。嘉慶之後,清皇室窮於應付內亂外侮,再無力踵事增華,恰好就讓這宮城保留下當初大局。之後中國再無封建朝代,紫禁城成為中國宮殿發展史中幸存的特例。有意思的是,這傳統宮殿的終章,卻是我們瞭解傳統宮殿的開始。
歷史給我們留下這座六百年前的天下和宇宙的中心,明月清風,與我們一起見證這悠長的文化如何無有間斷。本書蒙何鴻毅家族基金大力支持,在此謹表謝意。
趙廣超敬識於2015年春
故宮文化研發小組、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前言
王氣
古代之國比我們想像小,古人的家卻是龐大到現代人無法想像的宗族社群。平民齊家,諸侯治國,天子平天下。歷史中每個得到天下的新王朝,都會照例將已成敗局的前朝皇宮徹底拆除,彰顯一番氣象,建構新朝天威。這樣做霸氣十足,卻勞民傷財。然而,工程又可令每個新都城在「更完備」的概念和技術下落成,讓古老傳統因此帶着奇異的年輕面貌。於是,每一個朝代的中央就因時制宜地在全國選擇更適合王氣所在的城市,作為新政權的樞機要地。京師坐落在哪裏,哪裏便是天下的中央,中央的中央當然就是帝皇宮殿(家天下),循宇宙陰陽沖和之氣...
目錄
前言
卷一 悠悠天下事
卷二 前朝事
卷三 大殿小事
卷四 國事和家事
卷五 宮院事
卷六 隆重其事
卷七 心靈故事
卷八 花園事
卷九 事事關心
前言
卷一 悠悠天下事
卷二 前朝事
卷三 大殿小事
卷四 國事和家事
卷五 宮院事
卷六 隆重其事
卷七 心靈故事
卷八 花園事
卷九 事事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