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主題是建築,各式各樣的建築,美國都市建築、泰國豪華別墅、日本和印度建築、中西宗教建築、臺灣特色建築、奇幻建築等。每座建築物都有一段歷史,創作者在仿擬真實的建築物時,研究背後的時代背景和風格元素;設計一棟建築物,則想像居住在其中的人物,會有怎麼樣的需求和習慣──這些建築創作不只是冰冷的結構,更透露了時代感和人情味。一覽大家的創作後,自己都忍不住想要打造一棟小屋了!
《積木世界》第三期增加了臺灣內容的篇幅,除了固定專欄〈戴樂高玩樂高〉、〈帕奇大陸創作團隊〉、〈臺灣特色建築〉之外,編輯部也為大家收集了國內外的活動訊息、樂高店家資訊等,希望提供讀者更多元的內容,成為樂高迷交流的平臺,也歡迎大家投稿分享自創作品。
《積木世界》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樂高雜誌,深入介紹全球各地精彩的作品和玩家,報導相關活動,每一期還精心挑選符合當期主題的作品,提供組裝步驟圖解,希望讀者欣賞作品之餘,更能享受實際動手的樂趣。此外,中文版更致力於推廣國內玩家的創作,報導創意相關的活動與作品,藉此激發讀者的創作靈感,進而與臺灣的美學教育接軌。
本書挖掘包羅萬象的主題,包括電影、建築、藝術、動畫、汽車、機器人等,只要能想像的東西都能夠用樂高拼出來,甚至想像不到的東西也可以!透過生動活潑的照片和深入淺出的文字,不只樂高迷,一般讀者也可以體會到樂高有趣的地方。如果你好奇這一顆顆五顏六色的小積木,到底有甚麼巨大的魔力,想要欣賞創意十足的樂高作品,渴望動手組裝屬於自己的作品,《積木世界》裡的精采內容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作者簡介:
TwoMorrows
TwoMorrows是一間專門出版美國動漫相關雜誌和書籍的出版社。出版的雜誌包括介紹漫畫家傑克‧科比的《THE JACK KIRBY COLLECTOR》、扎根美國1960年代的《Alter Ego》、綜觀美國漫畫界的《Comic Book Artist》等。《Alter Ego》、《Comic Book Artist》更多次獲得號稱美國漫畫界奧斯卡的「埃斯特獎」(Eisner Award),深度挖掘漫畫的歷史與創作者,在廣大的美國漫畫迷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美國版《Brick Journal》於2008年首次出刊,致力於介紹全世界的積木創作。主編喬伊‧曼諾(Joe Meno)本人就是一個資深的樂高迷,在企劃和撰文上都可以看出他的熱忱和專業,每一期的主題和作品都匠心獨具,緊扣樂高社群和各種次文化的脈絡。美國官方網站:http://twomorrows.com/
譯者簡介:
林維彥
師大英語系畢業進入輔大譯研所,現任職於科技新聞媒體,平時接案翻譯,時尚、科技、財經、行銷、文史領域不限,因為語言與專業就是力量。
林姿君
畢業於東海外文系,從事新聞編譯相關工作,熱愛自由,喜歡在文字轉換間探索未知的事物。
林虹穎
現就讀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鑽研翻譯學、語言學及華語教學。生活環繞旅行、閱讀、教學與翻譯。
張馨方
政大阿語系畢,愛丁堡翻譯研究碩士,目前為自由譯者,擁有科技背景也熱愛文學,渴望在翻譯的藝術中持續成長。
章節試閱
留心臺灣的平凡日常
大黑白鎮長,逐步打造「臺灣街景」。
文、圖:大黑白
2011年開始,我踏入了奇幻樂高之旅,那一年我還是個大學生,因為畢業專題製作而長期投入設計與繪畫,是個爆肝的節奏。有一次假日在百貨公司看到了樂高,發現那些盒組與小時候的印象不太一樣,似乎變得更精緻,卻又有種熟悉感,有種彷彿回到童年的感覺,當場立刻抱了一組回家,讓畢業前的生活放鬆許多。
因為這樣,也花光了當年的紅包,收集非常喜歡的官方「街景系列」。這系列售價非常高,但是不收集全部又對不起自己,因此家人有點反對。為此,我還特地印了圖片,做了購買樂高盒組的企劃書,沒想到連一向支持我的媽媽都駁回提案。現在想想,還在當學生就想花幾萬塊在這上面,實在有點誇張……後來爸爸完全不理會我,我只好關在房間裡自己靜一靜,姊姊還來敲我房門,講了很多家裡的故事,希望我們可以存錢做更多事情,講到最後我們甚至一起大哭。
但是我的個性很硬,決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好。從小畫畫就常聽長輩說「畫畫沒有前途」,愈是聽到這種言論愈是想證明什麼。在樂高上面,我也想證明我玩的不只是玩具,而是一種「藝術創作」。考慮良久之後,開學時回到學校宿舍,我就不顧一切地下手,買了街景系列的轉角咖啡店(#10182)。轉角咖啡店有三層樓,原本想一天組裝一層樓就好,沒想到就像吃到飽一樣,根本欲罷不能,結果組裝完成後,才發現太陽已經快升起來了。那天睡覺前我把組好的轉角咖啡店放在床邊,像個笨蛋一樣一直看著它笑。
大概在2012年年初,因為在網路上搜尋樂高街景系列開箱文,逛到了「玩樂天堂樂高積木論壇」,發現了臺灣蓬勃的樂高社群,雖然感覺很宅,但是看到這麼多同好在玩同樣的東西,感覺超興奮!那時才知道有自創作品(MOC),不一定要侷限於盒組,於是激發了我的創作欲,馬上把手邊收藏的三棟「樂高街景系列」全拆了,把拆下來的零件組裝成一臺「摩托車」,並且放到網路分享,這算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創作,這臺摩托車後來被我放到了「臺灣街景檳榔西施」中。
後來收集的零件愈來愈多,我自己也參考了樂高街景系列的模式,又創作了幾棟洋式街景作品,包含樂高當時沒有出的「電影院」、「郵局」、「博物館」、「花店」。在創作第五棟之前,某天下班走在街上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我是臺灣人,為何我不製作臺灣特色的建築街景?」那天晚上回家,我把完成的洋式街景又全拆了,這就是樂高的好處,可以一玩再玩、不斷砍掉重練。
第一棟臺灣街景卡關了好一陣子,要設定很多比例規格的東西,當時已經考慮深耕臺灣街景系列,如果一開始沒設計好,未來會很辛苦,所以花了很長時間規劃。當下覺得自己很像鎮長,逐步規劃自己的城鎮,廟宇、雜貨店、警察局等紛紛興起。城鎮的生活機能完善,樂高人偶可以在這邊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每個人都有漂亮的家、舒適的生活、美好的工作環境,假日還有地方玩樂,這大概是樂高城市迷玩家的夢想吧!
兩個月後,我來到臺北工作,完成了第一個臺灣街景創作「老街豆腐店」,這個作品是參考大溪老街與三峽老街的建築街景風貌,而製作的豆腐店與中藥行,那陣子下班也常常繞路走去迪化街逛逛,欣賞路邊的景象。市場上的每人都有目標,忙碌於工作,那種生活其實就是日常,但通常不會留心觀察,也不覺得有什麼稀奇,正因為如此,我覺得這非常值得融入作品當中,可以喚起大家對周遭生活的注意和感動。我從來沒這麼喜歡臺灣的建築風格,是因為要製作這一系列的作品,才開始細看臺灣的人文建築,更深入了解背後的歷史,更喜歡這片自己生長的土地。我比學生時期還認真找資料,做功課,享受不斷發現與創作的過程。
後來作品上傳到了論壇上,可能是題材有趣,大家的反應都很不錯,我也因此認識了很多夥伴,甚至還有國外的朋友。透過這些積木作品,好像也讓大家更了解臺灣了。此時創作是一種交流,樂高化身為語言,透過這個另類的語言,傳達了我的想法,我的藝術。
玩樂高之後,很多人對我的評語是:「大黑白的創作一點也不黑白,總是這麼多色彩。」我從樂高創作上學到更多配色、更多歷史、更多想法。樂高是個非常好的創作媒材,除了可以拆解重組的特點之外,只要配合想像力,事實上什麼都可以製作出來。零件顏色或種類千變萬化,就像墨水一樣,讓畫家可以盡情揮灑,因此我也差點成了「大彩色」。
我喜歡用西洋的的樂高玩具來呈現東方的臺灣特色,聽起來很衝突,因為大家對樂高的印象就是外國人的玩具,盒組的作品幾乎都是西洋風格,零件也是以這樣的考量設計,很少有東方元素出現。目前最常見的是「忍者系列」,但這個盒組的設定風格又不是這麽的東方,還帶有一點未來感,很難用於臺灣的傳統建築。不過這也是最有趣的地方,要將西洋元素的零件轉化成傳統建築,需要在限制中求變化,過程會有很多妥協。例如在廟宇創作中,我利用「蛇」零件代替廟宇屋頂上的「龍」,轉化零件原本的功能,開發零件的使用可能,實在很有趣!
後來臺灣街景的「警察局」完成,許多報章雜誌開始報導「臺灣街景」,這系列作品的知名度也慢慢提升。或許是明顯的警局建築造型與烙印在腦海的警徽標誌,觀者的印象深刻,驚訝於原來樂高不只是玩具,可以表現這麼生活化的一面,甚至很有共鳴地說:「這就是我家旁邊的警察局啊!」其實這並非現實中特定某一棟警察局,只是我自己虛構出來、符合大眾印象的警察局。
每一棟建築我都仔細規劃,也嘗試一些想法。例如在最新的作品「檳榔西施」,我融入一些可動機關,讓作品有更多互動,像機車行內可動的升降機,還有可推進推出構造的檳榔攤。除此之外,我也在其中加入了更多小故事與人偶的角色設定,目前也一直在研發更多可能性,融入未來的街景作品中。
臺灣街景系列作品,平均一件作品需要花上一千至兩千顆的積木,還需要花上幾個月的創作時間,包含了尋找題材(三不五時就要在街上亂走),用樂高直接打草稿,最後還要尋找適合的樂高零件,如果零件不夠還要馬上補充,找不到還要想替代方案,在這樣繁複的創作過程中,我所追求的不只是打造臺灣特色的建築物,而是希望勾勒整體臺灣的文化及氛圍,呈現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風情,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風格都在同一條街上留下印記,整條街景就像是一臺時光機。這條時光迴廊還沒結束,我會一直持續創作下去,讓臺灣街景變成完整的「臺灣」。
留心臺灣的平凡日常
大黑白鎮長,逐步打造「臺灣街景」。
文、圖:大黑白
2011年開始,我踏入了奇幻樂高之旅,那一年我還是個大學生,因為畢業專題製作而長期投入設計與繪畫,是個爆肝的節奏。有一次假日在百貨公司看到了樂高,發現那些盒組與小時候的印象不太一樣,似乎變得更精緻,卻又有種熟悉感,有種彷彿回到童年的感覺,當場立刻抱了一組回家,讓畢業前的生活放鬆許多。
因為這樣,也花光了當年的紅包,收集非常喜歡的官方「街景系列」。這系列售價非常高,但是不收集全部又對不起自己,因此家人有點反對。為此,我還特地印了圖...
目錄
編輯室報告
NEWS
People
入住泰國奢華別墅?
遊走美國城市建築
日本建築和印度建築的共通點?
生活在幻想中的建築
留心臺灣的平凡日常
Building
希臘復興建築風格的聖母教堂
哥本哈根立體樂高地圖
戴樂高玩樂高:中西建築微微觀
自己動手拼:迷你紐約州展館
動手組裝趣:好萊塢布朗森門
自己動手拼:恩多星發電廠
Community
臺灣特色建築:臺灣創意積木發展協會的計劃緣起
臺灣特色建築:艋舺龍山寺
群起打造愛荷華州科博館
時光倒流五十年:重塑1964年紐約世博會風貌
帕奇大陸:奇偉壯麗的蘭洛斯聯合王國
客製化樂高人偶:亞雷德特輯
積木趴趴走:樂高零件哪裡買?
編輯室報告
NEWS
People
入住泰國奢華別墅?
遊走美國城市建築
日本建築和印度建築的共通點?
生活在幻想中的建築
留心臺灣的平凡日常
Building
希臘復興建築風格的聖母教堂
哥本哈根立體樂高地圖
戴樂高玩樂高:中西建築微微觀
自己動手拼:迷你紐約州展館
動手組裝趣:好萊塢布朗森門
自己動手拼:恩多星發電廠
Community
臺灣特色建築:臺灣創意積木發展協會的計劃緣起
臺灣特色建築:艋舺龍山寺
群起打造愛荷華州科博館
時光倒流五十年:重塑1964年紐約世博會風貌
帕奇大陸:奇偉壯麗的蘭洛斯聯合王國
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