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
給孩子一個「自我實現」的機會
發現古今中外父母皆同,對子女都有很深的期盼;只是在父母的期待下,孩子的應對與發展,會因父母的態度與對待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方格子老虎》繪本裡,小虎兒出生後,虎爸希望他是一隻「與眾不同的虎」,所以「決定在他的身上畫直線黑條紋」;虎媽「本來就覺得小虎兒很特別,他的條紋沒必要跟其他的虎不同,橫線黑條紋就可以了」。虎爸、虎媽因此意見不同,爭執不下,結果大吵了一架。次日,他倆一覺醒來,驚見:虎兒身上交織著直線、橫線條紋,成了一隻方格子老虎,雙方才停止爭吵,因為他們看到了:小虎兒真正的與眾不同。
■只是單純的直條紋和橫條紋
閱讀《方格子老虎》時,是否覺得:虎爸、虎媽對小虎兒的期待很熟悉?可能很多都人會點頭的。孩子自小在父母的期盼下,被賦予「出類拔萃」、「光宗耀祖」的重任,而且為了「不輸在起跑點」上,課餘時間被安排許多活動,如:補習英文、加強數學、參加科學營,還要「學習」音樂、圍棋、運動等多項才藝,以便將來能夠功成名就。
父母在孩子身上的寄望,如虎爸對小虎兒的期待:「畫直線黑條紋。」不論是虎媽要的一般橫條紋,還是虎爸渴望的直條紋,他倆的動機都很單純,就是扮演「指引孩子方向」的角色而已,卻激發出小虎兒不同的創新思維:在自己身上畫了直線和橫線條紋,使它們交錯成為一整片方格子。
■以方格子,給自己一個「自我實現」的機會
小虎兒畫在自己身上的方格子,正是他追尋「自我實現」的機會。根據馬斯洛「需求五層次論」,「自我實現」是層次最高的需求;它是「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發揮個人能力到最大程度,並且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事情」的一種最高需要。基於這麼一個對自我的期許,小虎兒畫在身上的方格子,既應對父母的直線和橫線的期望,也發展了自己的需求,如讓:
學校同學都在他的身上玩井字遊戲,還用他的方格子背部當棋盤下西洋棋呢!有時,數學家會在他的背上計算複雜的題目……
和虎爸的直線、虎媽的橫線相比較,我們父母期盼孩子可不這麼單純,多半是父母未竟的夢,卻強壓在子女身上,希冀子女能去完成,於是成為孩子終身的惡夢,更壓抑了孩子的發展。讀完《方格子老虎》故事後,為人父母的不只該有一雙慧眼,像虎爸和虎媽一樣,能看出:小虎兒四肢著地時的條紋是直的,兩腳著地站立時的條紋是橫的,象徵他擁有多元的能力;還要是能夠「指引方向」的父母,讓孩子能在摸索中,穩定的往前成長。
蔡正雄
導讀二
我該說些什麼呢?
「媽媽─,我跟你說喔,班上有一個小朋友好奇怪,他每次進教室,一定會走直線,再彎進第四排他的座位;同學要拉他走別的路線,他都不肯。老師和他說話的時候,他的眼睛也不看著老師;同學都說:『他很沒有禮貌』呢。」
「喔?小寶,你也認為:這個小朋友沒有禮貌嗎?」
「還有啊,媽媽─,老師要我們舉右手的時候,這個小朋友每次都舉錯,同學就笑他好笨。要是同學這樣笑我,我的心裡一定很難過。」
「嗯,被同學嘲笑,心裡確實會很難過。小寶,那你想一想:再碰到這種情形時,我們該說些什麼呢?」
「嗯,媽─,我知道了,下次我會跟他說:『請你跟著我一起做』,這樣他就不會做錯了。」
「媽媽、媽媽─,班上還有一個小朋友,他是男生喔,他更奇怪了,下課都不和我們出去玩,只會在教室和女生一起玩洋娃娃、扮家家酒。」
當孩子述說:與同學間的互動狀況時,父母適時詢問孩子:「這時,我們該說些什麼呢?」除了能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也能發揮孩子的同理心,進而引導孩子往良善、幫助弱勢的品德教養方向發展。
〈我該說些什麼呢?〉繪本童書,試著讓孩子去想一想:當一隻鼻子很短的大象,無論怎麼努力,都夠不著碗裡的水時,孩子該說些什麼?或孩子可以怎麼做,才能幫助這隻可憐的大象喝到水。
而一隻眼盲的老鷹,看不見世界繽紛的色彩,一如弱視或視障的孩子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時,我們的孩子又該說些什麼呢?或許我們的孩子可以學習著說:「我的筆記借給你」或「讓我來說給你聽」。
隨著歲月流逝,步入老年的孔雀,已無往日開屏時斑斕的色彩;同樣的,面對垂垂老矣的長者,我們的孩子又該說些什麼,才能安慰長者陰沉的心靈?
繪本童書,雖以動物作為故事的主角,無形中卻能幫助孩子在思考時,類推到他生活周遭的人物身上,間接也能擴大孩子的生活體驗,值得親子共讀。
阿默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