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愛情.前瞻性思考
人生關鍵就在這十年
20 世代正面臨進入成人生活的關鍵轉型期,
而足以影響終生的重要事件,
80% 都發生在 35 歲之前。
不論我們做了什麼,20 世代是個轉捩點,
一個大重整的機會。
這段期間經歷的所有事情,
將會大大影響我們未來的成年生活。
別讓那些你沒去了解或沒去做的事注定你的未來
你現在做的事,都在決定你未來的人生
二十幾歲的時候,總認為自己已成年、無所不知,厭惡被長輩提醒、嘮叨。隨著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增加,也出現了「三十歲世代代表著新的二十歲世代」的新說法,總認為二十至二十九歲的這段時間應該拿來摸索、實驗,等到了三十歲之後就會定下來,一切事情也船到橋頭自然直。
但是,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梅格.潔伊(Meg Jay)博士駁斥了這種論述,她在《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書中明白指出現代人輕忽二十世代重要性的謬誤。因為,二十世代正面臨進入成人生活的關鍵轉型期,而足以影響終生的重要事件,有近八成的比例都發生在三十五歲之前;況且,三十歲過後,不是延續著二十多歲的生活軌跡,就是忙著匡正當時的不智之舉。本書不僅具備專業的權威、更有對二十歲世代的同理心、和對未來敏銳的洞察力,讓人恍然大悟:「原來二十歲世代的這十年,對一生的影響是如此重大啊!」
作者在書中赤裸揭露二十世代的諸多迷思:
*能夠幫助我們改善人生的貴人,為何不是最親密的朋友,反而是那些不太熟的人?
*為什麼同居不是測試感情的最好方法?
*為何二十幾歲是大腦賦予我們改造自己的最佳良機?
*如何在茫茫大海般的眾多選擇中,找出自己的興趣與志業?
*要怎樣才能在職場感覺更自在,而非更糟?
*我們的人格為何到了二十幾歲時變化最大,比人生其他階段都還要大?
熱情推薦
王浩威 (心理醫師.作家)
李四端(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孫中興(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馬克(職場圖文部落客)
張懸(音樂詩人)
沈芯菱(青年公益代表)
Z9 (PTT網路名人)
作者簡介:
梅格.潔伊Meg Jay, PhD
梅格.潔伊博士是名臨床心理學家,成人發展是她的強項,尤其以二十世代為主。她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臨床心理學及性別研究雙博士學位。潔伊博士目前在維吉尼亞大學擔任臨床助理教授,同時也在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執業。
譯者簡介:
胡琦君
師大翻譯所碩士,目前旅居上海。工作經驗豐富,當過空姐、祕書、自行車賽事主持人、國小英文老師等;也曾在美國阿拉斯加農場工作、在《中國時報》擔任實習編譯。
譯有《Google時代一定要會的整理術!》、《讓創意自由》(合譯)、《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魅力學》、《柯維經典語錄》,以及《人生不必走直線》等書(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caseyhu/twblog
章節試閱
二十幾歲不是過渡期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成長與發展都有所謂的關鍵時期。在成熟過程的某個特定時段,藉由適當的外在刺激,便會瞬間催化生長與發展。早於或晚於那段時期,這樣的情形幾乎很難、甚至不可能發生。──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語言學家
凱特剛來我這裡治療時,已經當了一年多的餐廳服務生;當時她和父母同住,親子之間常發生口角。父親打電話來替她預約第一次的會面,父女倆都以為「父女關係」會是個需要優先處理的議題。但我所看到的最大問題,其實是凱特正在揮霍她二十幾歲的人生。從小在紐約市長大的她,目前住在維吉尼亞州,二十六歲了卻還沒有駕照,這不僅局限了她的就業機會,也讓她有種無法駕馭自己人生的感覺。況且,凱特來治療時常遲到,這多少與沒有駕照有關。
凱特剛從大學畢業時,便打算趁二十幾歲這幾年好好闖盪一番,父母也極力鼓吹她這麼做。她的爸媽大學一畢業就結了婚,因為他們計劃一起去歐洲,即便這在1970年代初當時並不為雙方家庭所接受。他們到義大利度蜜月,回到美國時便懷孕了。凱特的父親找了一份與大學所學相關的會計工作,母親則全職在家把四個小孩帶大,凱特是家中老么。這幾年來,凱特一直試圖彌補父母當年錯過的二十幾歲人生;不過,雖然她認為自己應該把握人生,大多時候卻感到壓力與焦慮。她說:「我的二十歲人生動彈不得,沒有人告訴我這段日子會這麼難熬。」
凱特成天幻想著自己可以在二十幾歲成就哪些事,藉以沖淡現實生活中的苦惱,而且似乎也打算在治療過程中這麼做。她總是穿著很炫的鞋子和牛仔褲來會談,告訴我她週末發生的種種。同時,在會面時,她總會用多媒體向我展示一些電子郵件和照片,喋喋不休談論著她的近況。幾次下來,我聽出了一些端倪:她自認為想從事募款相關工作,並希望在三十歲以前找到她真正想做的事。此外,當她表示「三十歲等於全新的二十歲」時,我心裡大致有個譜。
我非常看重二十幾歲的人生,不願眼睜睜看著凱特這些二十來歲的人虛度。身為一名專攻成人發展的臨床心理醫師,我見過無數名對未來沒有目標的二十幾歲年輕人,白白浪費了多年光陰。更慘的是,許多人在二十幾歲時缺乏願景,到了三、四十歲必須付出慘痛代價,因而難過不已──包括工作、感情、經濟、繁衍後代等各方面的代價。我喜歡凱特,也想幫助她,因此我要求她準時參加會談。而且,每當她滔滔不絕談論最近的約會,我會打斷她的話,改問她取得駕照以及找工作的進度。同時可以說最重要的是,我和凱特針對療程本身以及她的二十歲生涯規劃,進行了密切的討論。
凱特告訴我她心中的疑惑:究竟該用幾年的時間治療,找出她和父親之間關係的癥結?還是乾脆把這筆錢和時間花在別處,買張「歐洲火車通行證」、透過旅行找尋自我?兩者我都不贊同。我向凱特說,多數治療師認同蘇格拉底所說的「未經檢驗的人生並不值得活」;但我認為,另一句較少人引用的話更為貼切,那就是美國心理學家薛爾頓.柯普(Sheldon Kopp)所說的「未曾活過的人生並不值得檢驗」。
我告訴凱特,若我只是坐視她最關鍵的歲月一點一滴流逝卻什麼都不做,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況且,如果我明知凱特的未來岌岌可危,還把焦點放在她的過去,一點幫助也沒有。此外,一味談論她的週末近況,卻避談那些鬰悶的平日生活,實在說不過去。再說我真的覺得,除非凱特本身先有改變,否則她和父親之間的關係不可能改善。
幾次會晤之後,某天凱特非常難過且激動地來到我的辦公室。坐在沙發上的她一邊凝視著窗外,不安地移動雙腳,一邊描述上週日她和四個大學友人共進早午餐的經過。其中兩位來這裡開會,一位前陣子在希臘錄製博士論文所需的搖籃曲,才剛回國,另一位則帶著未婚夫亮相。坐著聊天時,凱特環顧四周,覺得自己不如她們。她也想和這些友人一樣,擁有一份工作、一個明確的目標或是一個男朋友;於是聚餐結束後,她立刻連上Graigslist分類廣告網找尋機會,並把週日剩下的時間全耗在上頭。不過,大多數的工作(和男人)看起來都不太有趣;即便看到少數有趣的,她卻開始懷疑自己得不到。當晚入睡前,凱特覺得自己彷彿遭人背叛。
在我辦公室裡,她表示:「我二十歲的人生已經過了一半;然而,和她們坐在餐廳時,我卻發現自己沒有什麼成就可以展現。我沒有像樣的履歷表、沒有男朋友,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在這個城市做什麼。」她抽了張衛生紙開始啜泣。「原以為自己很清楚要走的路,其實還差得遠呢!一想到這裡,我真的覺得很受挫。要是我之前能夠更……該怎麼說呢?……更有企圖心就好了。」
對凱特來說,還不算太遲,不過的確得加快腳步。到療程結束前,凱特已經搬進自己的公寓、拿到駕照、有個穩定交往的男友,並且在非營利組織從事募款的工作。就連她和父親的關係也跟著改善。在最後幾次的會談裡,凱特感謝我幫助她回到正軌。她表示,她終於感受到「同步即時」過日子的真實感。
二十幾歲的人生真實存在,而且就該用二十歲的方式度過。然而,在鼓吹「三十歲是全新二十歲」的文化裡,我們認為二十幾歲的人生並不重要。佛洛依德曾說:「愛與工作,工作與愛……人生不外乎就這兩件事。」而且,這兩件事成形的時間比起過去還來得晚。
每一天,我都會碰到一些二十幾歲的輔導對象,對「二十世代是人生黃金時期」的說法,他們覺得是天大的謊言。別人都以為替年輕人做心理治療,可以聽到他們無憂無慮描述所經歷的冒險與災難,的確是有;然而每當關起門後,他們總會開始向我吐苦水:
.我覺得自己好像漂流在大海中。看起來我可以游向任何一個方向,但四周都看不到陸地,我實在不知道該往哪裡游。
.我覺得自己就是得不斷嘗試,試到成功為止。
.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每天在辦公室的廁所裡哭泣。
.二十幾歲這些年,我學會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時間:有一大堆時間可以利用,但也有一大堆事必須發生。
.我姊姊三十五歲了,還是單身;我怕自己也會變得跟她一樣。
.我巴不得趕緊過完二十幾歲。
.我可不希望到了三十歲還在這裡做治療。
.昨晚禱告時,我祈求生命中至少有一件事可以帶給我確定的感覺。
美國有五千萬人口正值二十至二十九歲的世代,他們大多數都有著史無前例的強烈不確定感。他們多半不知道未來二年或十年後,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會住到哪裡、會和哪些人交往。他們不知道何時能夠開心,或是有能力付清帳單;他們不知道該做攝影師、律師、設計師還是銀行家;他們無法確知要多久才能找到真命天子(女)──還得再約會幾次?或是要等上好多年?他們擔心自己成不了家,也擔心婚姻無法長久。簡言之,他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美好的人生,也不知道要做些什麼。
不確定感使人焦慮,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只好藉由其他事麻痺自己。像凱特這樣的二十歲世代難免受到影響、甚至變相的鼓勵,於是他們選擇逃避、甘於當一名「半成人族」、閉上雙眼、期許好事降臨。2011年《紐約雜誌》一篇報導指出:「這些孩子其實沒什麼問題。」內容描述當今二十世代即使身處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惡劣的經濟環境,仍然樂觀以對。文章提到,有了免費的線上音樂,「你根本不必花一毛錢去買唱片」。況且,文章一再強調,有了Facebook、Twitter、Google以及免費app後,「你不用花大錢就可逃離現實生活」。
有句俗諺是這麼說的:「希望是很好的早餐,卻是糟糕的晚餐。」雖然心存期望對多數抑鬱的二十世代來說是件好事,可以激勵他們起床面對新的一天;然而,到了一天結束之際,光靠著樂觀是不夠的。因為過完了這十年,大多數人要的不只是逃離現實或大量免費音樂。
我之所以這麼清楚,不只是因為我正在輔導二十世代、時常聆聽他們辛苦奮鬥的經歷;主要是因為那些最早的「半成人族」、如今已經三、四十歲的客戶,他們後悔自己在二十歲時沒有嘗試不一樣的事。我在他們身上見識到真正的心痛:當你發現到人生不會累積時的那種錐心之痛。有人鼓吹,三十歲就是新的二十歲;但不管是否與退化有關,總而言之,無論從工作與愛情、大腦與身體看,四十歲絕對不是新的三十歲。
許多二十世代都以為,過了三十歲人生就會很快上軌道,或許可能如此,但它依舊是不一樣的人生呀!我們以為,二十幾歲沒發生的事,到了三十歲就有可能水到渠成。我們認為,現在不做決定,以後再做的話選擇更多;然而,不做選擇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當大部分事情都留到三十歲以後再開始進行:結婚、選擇定居城市、賺錢、買房子、享受人生、唸研究所、創業、升官加薪、儲備小孩的教育基金與自己的退休金、在幾年內趕緊生出兩三個小孩,那麼三十歲的壓力會非常大!何況,這些事大部分是互相衝突的,而且開始有研究指出,要在三十歲這十年全部達成更是困難。
人生並非在三十歲結束,但過了三十,的確會有明顯不一樣的感受。二十幾歲享受隨性換工作的自由,但到了三十歲,如此零亂的履歷不僅難堪而且不值得雇主信任。有了第一次的美好約會後,不會像以前滿腦子有著「真命天子(女)」的浪漫遐想,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多快可以結婚」、「孩子何時會出生」的計算式。
當然,許多三十歲世代結了婚生了子,並可能在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出現人生新的目標與意義。不過,有人可能到了三十歲卻有著深沉且心痛的悔恨:知道自己難以提供孩子所需要的;生不出孩子或因維持家庭而心力交瘁;體認到孩子上大學時自己已屆六十歲,等孩子結婚時自己可能七十歲了;清楚知道自己可能無法活著見到孫子出生。
許多父母像凱特的爸媽一樣,處心積慮不讓孩子經驗到自己碰過的中年危機──當年太早定下來的悔恨;然而,這些父母並不知道,另一種全新的中年危機正等著他們的孩子。千禧年後的新中年危機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我們忙著體驗生活,不願錯過任何事,反而令自己錯失一些極為重要的事物。到了中年才發現,延遲做某些事結果並不一定比較好。我見過太多聰明、個性好的三、四十歲中年人,或多或少後悔太晚才開始自己的人生。當他們坐在我的辦公室裡,對著自己和我回顧二十幾歲生涯時,不禁會問:「我當時在做什麼呀?到底在想些什麼?」
我強烈建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收復屬於他們的二十歲代,當個真正的成年人,開創自己的未來。這本書會告訴他們為什麼非這麼做不可,也會教他們方法。
在本書裡,我希望能夠說服大家:三十歲並不是新的二十歲。不是因為二十歲世代不會或不應該比父母更晚定下來,畢竟經濟環境和時代背景的不同,現代人的工作與愛情發生得比以前晚,相對地我們就比前人更晚定下來,所以我才會主張「三十歲並不是新的二十歲」。基於此一論點,二十世代才不會變成無關緊要的停工期,而是發展過程中一個愉悅的時間點,一旦錯過就不會再出現。
幾乎在所有的發展過程裡,都有所謂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時期內,我們已準備妥當要成長或改變,只需暴露在適當的環境下,就能產生驚人的轉變。像小孩在五歲前聽到的各種語言,都能輕而易舉學會;又如我們在三至八個月大期間,會發展出雙眼視覺。這些關鍵時期就是機會的窗口,此時的學習尤其快速。一旦錯過,學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二十世代,正是成年生涯的關鍵時期。
這十年,是我們最容易開始自己理想人生的關鍵期。不論我們做了什麼,二十到二十九歲就是個轉捩點,一個大重整的機會;這段期間經歷的所有事,將大大影響我們未來的成年生活。
摘自《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引言
二十幾歲不是過渡期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成長與發展都有所謂的關鍵時期。在成熟過程的某個特定時段,藉由適當的外在刺激,便會瞬間催化生長與發展。早於或晚於那段時期,這樣的情形幾乎很難、甚至不可能發生。──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語言學家
凱特剛來我這裡治療時,已經當了一年多的餐廳服務生;當時她和父母同住,親子之間常發生口角。父親打電話來替她預約第一次的會面,父女倆都以為「父女關係」會是個需要優先處理的議題。但我所看到的最大問題,其實是凱特正在揮霍她二十幾歲的人生。從小在紐約市長大的她,目前住在維...
目錄
作者的話
作者序:關鍵的十年
引言:二十幾歲不是過渡期
【工作觀大改造】
自己是最好的資產
把路人變成貴人
找回你遺忘的特長
臉書動態不等於真實生活
客製化自己的人生
【愛情觀大改造】
愛情寧缺勿濫
是挑對象,也是選家人
同居是方便還是承諾?
斬斷爛桃花,因為你值得
因為相似而相愛
【腦部身體大改造】
把握大腦成長的最後回合
用理性回應情緒
熟練會累積自信
揮別過去向前行
生男孕女不嫌早
擁有人生與開始人生的時間差
結語:我會成功嗎?
致謝詞
作者的話
作者序:關鍵的十年
引言:二十幾歲不是過渡期
【工作觀大改造】
自己是最好的資產
把路人變成貴人
找回你遺忘的特長
臉書動態不等於真實生活
客製化自己的人生
【愛情觀大改造】
愛情寧缺勿濫
是挑對象,也是選家人
同居是方便還是承諾?
斬斷爛桃花,因為你值得
因為相似而相愛
【腦部身體大改造】
把握大腦成長的最後回合
用理性回應情緒
熟練會累積自信
揮別過去向前行
生男孕女不嫌早
擁有人生與開始人生的時間差
結語:我會成功嗎?
致謝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