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有自信,孩子學習才會有進步
洪蘭
尹建莉老師的第一本教養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台灣熱賣,上了誠品、金石堂和博客來暢銷書的排行榜,讓我們看到兩岸雖然分隔了六十年,但是在教養上的問題卻是一樣的,我們都還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我們都還是望子成龍,都希望孩子能上明星學校,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兩岸,甚至全球華人父母所使的手法都一樣,美國有個虎媽,大陸有個狼父,都採嚴刑峻法的手段,逼迫孩子念書,使中國成為僅次於韓國的最大補習國家,補習可以說是全民運動,每個孩子都補過習,不管需要不需要。
因為孩子課餘時間都花在補習上,因此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變的很少,親子關係出現隔閡,萬一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高過孩子的能力時,問題就產生了,尹建莉老師針對家長給她的來信寫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第二集,在這一集中,尹老師深入的跟父母談解決之道。
例如很多家長都認為假如自己不提醒孩子,孩子就看不見他的缺點,就不會改正,所以父母就成天嘮叨,跟著孩子後面念經,其實這是反效果,也是中國親子關係緊張最主要的原因,孩子正如尹建莉老師所說,他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他認同你的觀點,他自動會去改,如果他不認同,你念一百遍也無效,徒傷親子感情而已。
尹老師告訴父母,用正向的鼓勵去勉勵孩子克服缺點,在實驗上我們看到,每一句負面的責備話需要四句正向的鼓勵才能平反它的傷害,所以她贊成在家中貼記功簿,卻不贊成貼記過表,父母應該讓優點的種子萌芽,不要把缺點貼在牆上每天提醒他,更加深這個缺點。我們大人一定要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這個錯。
不論海峽兩岸,父母都是責罵孩子的多,獎勵孩子的少,許多父母都看不見自己孩子的優點,因此,我們的孩子都沒有什麼自信心,像書中的例子那樣,孩子每做一件事,便要抬頭看一下父母的臉色,不確定自己的行為是被肯定還是被譴責,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最近有好幾個相當好的實驗都一致指出成就感不是禮物,別人不能給你,你必須實實在在去賺得(earn)你的自信心。
孩子怎麼才能賺得他的自信心呢?美國名作家Martha Grime講的好,「We don’t know who we are, until we see what we can do.」,增加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便是帶孩子去做志工,讓他從服務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發展成他的自信。有自信,學習才會有進步,學習應該是快樂的,因為真正有效的學習是忘我的投入,全神貫注的學習,這種學習當然是快樂的,因為它是心靈的饗宴。
這本書有非常多值得父母參考的地方,但願兩岸的孩子都能因此而受惠,活的快樂些。
真正美好教養,不須虎媽、狼爸來作伴文
陳美儒 親子教育專家
據說,被稱為「狼爸」,自創育兒口號:「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的大陸爸爸蕭百佑,現在對岸內地正火紅著。依《揚子晚報》的報導說,他日前還帶著他管教孩子的工具-「雞毛撢子」上節目錄影,超高調的自曝「動輒就打」的教育方式,強調用暴力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志,是必要且最好的教養方式;他將「打小孩」給予合理化,而且大剌剌地稱自己是天下最好的爸爸。
根據後續報導指出,「狼爸」一出,竟吸引了三十多位父母將孩子送往蕭家,說要利用寒暑假接受「狼爸式」教育。
不過,如果以大陸十三億人口計,也不過只有三十多位父母認同、響應這般充滿「奴性」味道的教育;縱使「狼爸」是如此火辣透過大眾傳媒來「曬」他的教養法,卻也未見「風起雲湧」的回應。三十比十三億,怎麼比呀?太微乎其微了吧?可見,在廿一世紀的今日,揮舞雞毛撢子來教育孩子的方式是難以引起共鳴的。
對照尹建莉女士所著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七月在台灣一上市,竟然就攻佔了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十大,一晃眼已近半年,仍見它賣得熱呼呼的繼續盤旋在排行榜上。
尹建莉,何許人也?雖然她的親子書在未上市前,曾以「手抄本」在坊間流傳;雖然她的親子書一出,就在中國大陸狂銷近三、四百萬冊,可是她在台灣卻從未曾有過知名度,為什麼這麼一本在台灣屬「破冰之旅」處女航的親子教養書,竟能石破天驚般在書店濟濟眾多、數不勝數的教養書中「殺」出重圍,迅速攀上暢銷排行榜?我想這一切最大的主因,還是因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平易近人、合乎人性的教養方式,確實引起了無數爸爸媽媽的回響和呼應。
記得二十五年前,建中還未成立所謂的「數學資優班」或「科學班」時,學校在高二班級暗暗設立了一個「特殊菁英班」--全班四十八個孩子,全是高一結束時各班學業成績的第一、二名。有一回,上到《詩經》的<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談到父母之恩,昊天罔極,也順帶提到了家庭教養。
我問這四十八個許多父母心中的「龍中之龍」的菁英生說;「記憶中從小沒有被爸爸媽媽打過的,舉手!」-耶,結果全班無一人舉手。接著我再問:「如果現在爸爸媽媽再像小時候那樣打你,你會怎樣?」
哇!我竟然看見不少孩子眼露「兇」光,氣呼呼的說:「打呀!再打看看!」雖然還不至於到「要跟他拼了」的心意,卻明白的看到這群少年表現的意志是:不論是我做錯了什麼,或成績分數未達到爸爸媽媽的要求;總而言之,我再也不想挨打了。
可見透過打罵為手段的教育,也許可以迅速、短暫的收到效果,可是因為「屈服」於怕痛、怕被臭罵而勉強完成爸媽「指令」的行為,其背後潛藏,後遺症深遠所造成的委屈、「恨意」,卻可能是親子間久久難以彌補的隱形傷痕。
欣見《人類文化》積極地為尹建莉女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出版第二集,本書內容特色除了補足第一集比較欠缺的閱讀能力、品格教育和學習興趣之外,尤其難得的是還加入了洪蘭教授的《共鳴》,使本書更見視野廣角與可信度。
而我始終相信,真正美好的教養應本諸天然人性與向善的誘發,而不是用言語暴力、肢體打擊來逼迫孩子就範。當《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續集重現時,虎媽、狼爸只好靠邊站囉!
前言
寫給讀者
一位讀者在郵件中給我講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天,她7歲的兒子在樓下玩,忽然急沖沖地跑回家,「媽媽,快點,快點把那本書給 我!」說話間拿起我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就往外跑。媽媽拉住他問幹什麼,孩子說:「嘉嘉他媽媽又打他呢,我趕快讓他媽媽看看這本書,以後就不打嘉嘉 了!」
這位讀者告訴我,她一直以來自信自己是個好媽媽,對孩子非常關心,管教嚴格,可孩子卻越來越不如意。直到她有一天看到我的書,才發現自 己像寓言中所講的農夫那樣,無知而自以為是,一直在用鋤頭雕玉,對孩子犯了許多的錯誤。她內心為此非常痛苦,下決心從此改變自己。她說她孩子後來驚奇地 說,媽媽你自從看了這本書,變化好大!所以當孩子看到有家長打小朋友時,會急急地跑回家,要拿這本書去「拯救」小朋友。這位家長寫信告訴我這件事是向我表 達感謝,說非常慶幸自己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讀到了這本書,否則難以想像自己一直錯誤地對待孩子,將會把孩子教育成怎樣一個人。
《好媽媽 勝過好老師》在大陸創造了一個銷量神話,三年三百萬冊,而且至今勢頭強健。這背後,是數量龐大的讀者群。從我收到的讀者來信以及其他管道回饋的資訊來看, 它幾乎被所有年齡、所有文化層次、所有行業、所有地區的人接受——這絕不是宣傳或炒作得來的成果。恰恰相反,本書上市後,並未進行太多的宣傳,它的暢銷完 全得益于廣大讀者的口口相傳和互相推薦。當公眾多年來在一些虛飾淺陋的教育話語下深感迷茫,或在老生常談的話語下深感倦怠時,他們意外地被這真實、深刻和 美震撼了。
不少人評價本書「通俗易懂」,這確實是本書一個特點,但並非全部。我曾在某個獲獎發言中說:專業寫作,想把一件簡單的事寫 複雜了比較容易,想把一件複雜的事寫簡單了比較難。通俗的語言並不等於表達的淺陋,寫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從一個母親的角度來看問題,卻是以專業工 作者的學識和態度來分析問題的。而且,我不僅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同時也以一個作家的角色,盡可能文筆精準地寫下每個字、每句話。我要顧及大家的理解 成本,力求奉獻給讀者的是既有營養,又有好口感的作品。很高興我的努力得到了社會公眾的認可。
《瓦爾登湖》作者梭羅有句名言:「一切 存在的事物都可以用通俗的語言輕鬆而自然地加以表達。」可是長期以來,社會中一直有那樣一種怪現象,一部書寫得詰屈聱牙,晦澀難懂,被認為是深刻而有內 涵;如果寫得流暢明白,文筆簡美,則被認為太淺顯,缺少理論深度。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些人缺少專業思想,對所研究領域問題不能有融會貫通的理解,無法簡化 面對的種種問題,只好創造新名詞、製造新概念,以此掩蓋學術上的蒼白和空洞。這些行為,都給人一種錯覺,以為專業著作,不複雜就不是好東西。
我無力去改變這種觀念,但自己必須有所堅持。學術的歸宿不應該僅僅在行業中,更不應該在各類核心期刊中或在書架上,應該在豐富的現實生活中。理論也不是飄浮在事實之上的高貴的空氣,而是潛藏在事情內部的規則和原理,它的本質應該是樸素、簡單和明瞭的。
一位元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曾說過,「物理是最簡單的科學」。教育亦如此,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簡單的教育。所以當人們熱衷於製造概念,區分東方西方教育、 男孩女孩教育、三歲教育和八歲教育時,我希望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告訴大家,一切教育如地球上的大陸,表面距離很遠,有大洋相隔,其實大海下面它們全部是相連 的。雖然我在書中寫了很多具體的辦法和細節,但我的目的是通過這些辦法和細節,傳達一些最基本的教育原理。每個兒童身上會發生無數的教育細節,細節是無窮 無盡的,而原理就是一把萬能鑰匙,可以幫你找到無數的方法,打開無數的癥結之鎖。
再深奧的原理,一旦明白了就會覺得很簡單。我希望家長們看完我的書後,都會說這句話:教育孩子原來好簡單啊,這本書講的道理我也能做來——這就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肯定與獎賞。
任何優秀的教育思想,它能否對家長產生影響,都要基於家長是否有基本的接納態度和正常理解力。我的這本書主要是寫給家長的,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大家接受 並感覺受益,這一方面取決於我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也取決於讀者,取決於你們的努力程度。我想說的是,不是會生孩子就會做父母,在當代,做個好家長必須要 學習。
一個人沒辦法選擇自己有什麼樣的父母,但可以選擇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祝福大家!
謝謝大家!
尹建莉
2011年11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