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界嶄新論述
多樣的思想文化風貌
◆「新亞洲佛教史」是日本佛教學界近年最大規模的結集,動員超過兩百位菁英學者;作者群以整體觀點,依各別專攻的主題領域,進行層層闡述。
◆ 除傳統的教理教義、文獻語言、史料分析之外,也擴及美術、考古、文藝、民俗等不同層面;並嘗試跳脫過去的宗派中心主義或歷史文獻學的限制,結合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呈現佛教研究範式的革新。
◆總覽佛教在亞洲發展的遼闊時空歷程與演變軌跡,勾勒出更豐富、多元的整合樣貌,議論豐富,可讀性極高。
【日本佛教系列】1~4冊
《日本佛教的基礎——日本I》
佛教為日本的重要信仰,與日本歷史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佛教傳入始於聖德太子神話傳說,不同時期因政治立場、社會經濟、文化風俗等,崇佛、廢佛均有所消長。中日交流奠定了日本佛教的宗派基礎,無論是鑑真和尚東渡傳戒,或日僧最澄與空海入唐求法,皆是重要盛事。「顯密」一詞的探究、「本地垂迹說」藉由神道信仰融入當地社會,均是日本古代佛教發展的探討重點。
本書由日本佛教的基礎,深入探討從佛教初傳東瀛,至鎌倉佛教發展之前的概況,並打破個別研究宗派史,從整體觀點、史料考察、思想史等多元領域進行層層闡述,開啟日本佛教史研究新的一頁。
《蓬勃發展的中世佛教——日本II》
日本中世佛教史,以院政期至戰國時代為探討對象,一般稱此時期為鎌倉新佛教,禪宗也同時從中國傳入,帶來新生。武士階層大力提倡禪宗,以助鞏固統治權,法然、親鸞、道元、日蓮、一遍等人為抵抗舊佛教勢力而大為活躍,他們救濟民眾,對社會影響深遠,此外,念佛法門的推廣,也普及至庶民階層。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日本佛教宗派的架構在此時期得以完整確立,各宗祖師的思想與言論,成為後人探索研究的重點。
日本中世佛教既有傳統也有創新,本書對於舊佛教寺社勢力與舊佛教改革派,室町文化、一揆與佛教的關係等多做探討。在日本佛教思想與文化的建樹上,中世佛教是日本建立佛教信仰的重要時期,流傳於世的佛教文化,迄今影響深遠。
《民眾佛教的扎根——日本Ⅲ》
東亞近世佛教的研究,在近年有不同的發展,不論是思想義理、詩文繪畫的探討都有精彩突出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日本近代化的進程中,佛教也扮演了積極的作用。
江戶幕府將佛教納入政府系統化管理,一方面又建立嚴格的寺院制度,鼓勵僧人進行學術研究;在相對和平的歲月中,江戶佛教取得長足的發展,又與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甚至日本近代化的進程中,佛教也扮演了積極的作用。
在此同時,佛教與儒家或天主教等佛教外部人士的論爭,也提供了一個認識近世思想流派交鋒或互攝的各種可能性,激盪出多樣的思想文化風貌。本書對近世佛教的思想義理、詩文繪畫等探討,都有精彩突出的表現。
《近代國家與佛教——日本IV》
日本佛教的研究,過去以鎌倉新佛教為關注焦點,七○年代以來,研究者針對二戰後構築的日本佛教定論提出批判,導致傳統佛教觀逐漸瓦解,多面向的研究重新建構出近代日本佛教的新樣貌。
從學術史的角度來看,近代佛教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受到歐洲語言文獻學的影響,梵文的權威性不斷增強,從而激勵以漢文佛典為主要經典的佛教界,重新組織編纂大藏經,而有《大正藏》與《續藏經》兩套現代藏經的問世,影響極其深遠。二是受到明治時期儒者的排擠,造成「廢佛毀釋」與「神佛分離」運動,讓佛教必須認真思考國家的存在。
近代化、資本主義造成的社會矛盾,使得人們向佛教尋求精神的慰藉。禪宗對日本知識分子與歐美佛教信仰影響巨大,帶動世界潮流。本書從明治維新與佛教、近代佛教的形成與發展、戰爭與佛教等不同視角,探討日本近代佛教的本質究竟為何,從而認識它的蛻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