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增訂版,增修2005年至今〈薩依德專書書目提要〉以及〈薩依德年表大事記〉。
◎本書榮獲2006年金鼎獎一般圖書最佳翻譯人獎
薩依德「在各個領域挑戰並刺激我們的思考方式」。本書集結近三十年來對薩依德深入淺出的訪談,透過訪者的精闢提問,讓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薩氏對知識分子、政治、文化與文學等議題尖銳批判態度背後的深刻思維。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Said)是當今國際上舉足輕重的文學學者暨文化、政治批評家,也是當代西方知識界最受爭議的人物之一。1978年他以《東方主義》一書引起廣泛矚目,成為後殖民與後現代主義論辯先鋒。薩依德一生著述不輟,焦點擴及政治觀察、文化批評,甚至音樂述評等範疇。
在本書具代表性的三十篇訪談中(遍及歐洲、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世界、以色列、美國以及附錄一篇譯者的訪談),薩依德討論了歐美學術與知識界的狀況,巴勒斯坦的處境、波灣戰爭、以色列、奧斯陸和平協定、伊斯蘭和檢查制度、海珊,以及國家認同的理念。
同時也談及批評家在社會中的角色,他如何寫就《東方主義》一書,以及是什麼成就了音樂表演等問題。也談到了他對鋼琴家顧爾德、哲學家維科、文學家康拉德、文學理論家阿多諾等的熱情。
在這繁浩的論述中,薩依德總是慨言知識分子的敏銳及正直。與他的學術論述相較,這本訪談集以更平易近人、深入淺出的方式展現了其理念的演進過程,也為他的人生成就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註腳。
本書編者薇思瓦納珊教授(Gauri Viswanathan)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又一傑出教授,追隨薩依德多年,本身學問亦早成一家。
中文翻譯及評論由中央研究院單德興教授執筆。單德興教授與薩依德相互問學多年,對其立論、治學均有專精了解,本書由其迻譯,堪稱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艾德華‧薩依德(1935-2003)
1935年11月1日出生於耶路撒冷,在英國佔領期間就讀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國就學,取得哈佛大學博士,1963年起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講授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薩依德著作等身,其中以《東方主義》(Orientalism, 1978)聞名遐邇,為當代舉足輕重的文學學者暨文化批評家,尤其對於後殖民論述的建立與發展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並以知識分子的身分投入巴勒斯坦政治運動,其學術表現和政治參與都引人矚目。本書精選薩依德近三十年接受世界各地人士訪問的紀錄,相較於其他論述,對其學思歷程有最完整的呈現。2003年9月25日薩依德病逝於紐約,享年67歲。
薇思瓦納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與英語文學系教授。跟隨薩依德治學多年,深受其東方主義的啟發。印度裔學者,專研後殖民理論研究,著有《征服的面具》(Masks of Conquest)、《欄圈之外:改宗,現代性與信仰》(Outside the Fold: Conversion, Modernity, and Belief)等著作。
譯者簡介:
單德興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博士(比較文學),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暨《歐美研究》主編,曾任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與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校區、柏克萊校區)、哈佛大學、紐約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訪問學人及傅爾布萊特資深訪問學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研究所兼任教授,靜宜大學英文研究所兼任講座教授,三度獲得行政院國科會外文學門傑出研究獎,以及第五十四屆教育部學術獎,第六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首獎,第三十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著有《銘刻與再現:華裔美國文學與文化論集》、《反動與重演:美國文學史與文化批評》、《越界與創新:亞美文學與文化研究》、《翻譯與脈絡》、《薩依德在台灣》等,譯有《英美名作家訪談錄》、《美國夢的挑戰:在美國的華人》、《知識分子論》、《禪的智慧》、《格理弗遊記》、《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等近二十種專書,並出版訪談集《對話與交流:當代中外作家、批評家訪談錄》及《與智者為伍:亞美文學與文化名家訪談錄》。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文學、亞美文學、翻譯研究、文化研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這些吸引人且寓意深遠的訪談標示出薩依德作為我們這時代重要的公共知識分子的位置。他強調民主與世界主義的人道主義立場……這本訪談集擴展了我們對自己置身的世界的理解。──Eric Foner(美國知名歷史學家)
◎訪談形式的最大優點在於它保存了說話者、老師、辯論者和詢問者的聲音。在當代批評中,薩依德是很傑出的聲音,有幸聆聽他上課、演講的人都知道,薩依德是多麼強有力的演講者和老師,他多麼珍惜問答的形式所提供的交流機會。
這本訪談集捕捉了那種乍現的靈光,一個深思的問題引發一連串精采的反省與對話的那個熱烈時刻。而當交談的對象是像薩依德這樣滔滔雄辯、口才便給、深思熟慮的人時,閱讀訪談錄就跡近置身於座無虛席的演講廳。──薇思瓦納珊
◎訪談在許多方面是持續的發現行動,不管是對訪問者,甚至對準備充分的訪問者,都是如此。從雙方的討論中經常有更多的發現,結果往往難以預料,令人耳目一新。
每個情境都反映了特殊的環境,而且由於我以政治活躍分子以及知識分子、學者的身分涉入公共領域,所以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挑戰,而我試著去面對……我希望這也能回應另一時空的讀者的興趣與關切。――薩依德
名人推薦:◎這些吸引人且寓意深遠的訪談標示出薩依德作為我們這時代重要的公共知識分子的位置。他強調民主與世界主義的人道主義立場……這本訪談集擴展了我們對自己置身的世界的理解。──Eric Foner(美國知名歷史學家)
◎訪談形式的最大優點在於它保存了說話者、老師、辯論者和詢問者的聲音。在當代批評中,薩依德是很傑出的聲音,有幸聆聽他上課、演講的人都知道,薩依德是多麼強有力的演講者和老師,他多麼珍惜問答的形式所提供的交流機會。
這本訪談集捕捉了那種乍現的靈光,一個深思的問題引發一連串精采的反省與對話的那個熱烈...
目錄
中文版序論
對話•交流•反思——薩依德談論薩依德 單德興
前言 薩依德
緒論 薇思瓦納珊
第一部 表演與批評
第一篇 開始
第二篇 在西方的陰影下
第三篇 重疊的疆城:世界、文本與批評家
第四篇 處於公眾生活十字路口的文學理論
第五篇 批評、文化與表演
第六篇 批評與政治的藝術
第七篇 野蘭花與托洛斯基
第八篇 文化與帝國主義
第九篇 《東方主義》及之後
第十篇 薩依德:在兩個文化之間
第十一篇 人民的權利與文學
第十二篇 語言、歷史與知識生產
第十三篇 我總是在課堂中學習
第二部 學術與行動主義
第十四篇 巴以兩國能否共存?
第十五篇 學者、媒體與中東
第十六篇 流亡者的流亡
第十七篇 美國知識分子與中東政治
第十八篇 自我評估的需要
第十九篇 如何製作更多的海珊
第二十篇 巴勒斯坦在美國的聲音
第二十一篇 知識分子與戰爭
第二十二篇 美國人對伊斯蘭的認知是愚蠢的陳腔濫調
第二十三篇 歐洲與他者
中文版序論
對話•交流•反思——薩依德談論薩依德 單德興
前言 薩依德
緒論 薇思瓦納珊
第一部 表演與批評
第一篇 開始
第二篇 在西方的陰影下
第三篇 重疊的疆城:世界、文本與批評家
第四篇 處於公眾生活十字路口的文學理論
第五篇 批評、文化與表演
第六篇 批評與政治的藝術
第七篇 野蘭花與托洛斯基
第八篇 文化與帝國主義
第九篇 《東方主義》及之後
第十篇 薩依德:在兩個文化之間
第十一篇 人民的權利與文學
第十二篇 語言、歷史與知識生產
第十三篇 我總是在課堂中學習
第二部 學術與行動主義
第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