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最糟也最棒的書店》裡我最愛讀的是每一頁下方的名詞解釋,有的是介紹雜誌的身世,有的是說明店家的故事,有的是解釋品牌的歷史……都是我們這種人感興趣的文藝事物,很貼心很好看。如果你是對雜誌編輯有興趣的讀者,請你一定要仔細讀P111-126松浦先生的文字,他把怎麼「看」雜誌這件事說得很清楚。
感謝松浦先生企劃了這麼一系列書,還有這麼多熱情分享朋友的創作;感謝江明玉小姐的翻譯(其它幾位也很重要啦),這麼幾年總在不同的日本翻譯作品中巧遇;感謝寶大協力的設計功夫,這套書是我佩服你們的起點;感謝布克文化當年就這麼有勇氣出版了這系列書;感謝當年支持過這套書的每個讀者們,包括我自己,因為我們共同的支持,讓這系列書有機會再複刻出版。
對了,松浦先生《最糟也最棒的書店》這本書到底拯救了我什麼呢?他的故事告訴我,就是去作自己喜歡、並且最擅長的事,如果你適合穿T恤牛仔褲自彈自唱,就不要去想化妝穿名牌扮成偶像歌手的模樣,大概就是這樣。所以後來我們的設計雜誌跟人家作的都不太一樣,這樣就對了。
黃威融(小日子享生活編輯顧問)
推薦序
皆川明從文化服裝學院畢業後,並不以進入知名品牌或大公司為志向,反而選擇了一條最艱困的道路,卻也是許多年輕設計師共同的夢想,那就是「擁有自己親手設計的品牌」,於是乎,喜歡北歐風格的他,將過去和現在旅行累積的點點滴滴,轉化成作品的靈感來源,將旅行與創作結合在生活中,讓人生就變成一場很迷人的旅行。作者這種逐夢踏實,又不隨波逐流的價值觀,相當值得新一代有心從事設計工作、甚至想要自己創立品牌的朋友們參考。
皆川明說:「流行這樣的想法對設計本身事毫無意義的東西。」於是乎,他想要創造用「流行」一詞無法完全概括的設計,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造型和風格,然後再去追求才是最棒的。確實如此,當大家受輿論影響爭相購買所謂的名牌服飾、昂貴的名牌包包時,試著想想,如果拿掉了名牌Logo的光環,純粹用自己的美感主觀去看它們時,我並不認為每一件創作都會深得你心。單純地用自己的心去判斷,然後順著自己的心去購物、去穿著、去創作、去工作、去旅行,不隨波逐流,才是最幸福的人生旅程不是嗎?
李佑群(知名造型師)
推薦序
被老闆訓斥、客戶質疑時,他不會將情緒陷入在被罵、挫折的氣氛裡,而是轉為思考自己要怎麼改善。而在別的員工都因工作壓力太大而相繼離職時,只有他能夠心平氣和的穩住,只為了能夠順利偷師、學成創業,即便是要離職創業前,也能先確立一套店內可以順利營運的系統,讓他的離開不會造成老闆的麻煩 熱衷於家具的人,通常也熱衷於生活, 他與客戶的互動中,最快樂的是將家具貨品運送到客戶家,並因服務而讓客戶奉上一杯茶、聊表感謝的時候。開放心胸、樂於接受他人的感謝與熱情,也會因此結交許多有趣的朋友。
中原慎太郎透過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來傳達他自己的生活風景。我最喜歡的是他一貫維持著正面、積極、光明的角度來看待周遭的人事物吧!
林黛羚(住的研究者)
推薦序
以她為主角所撰的《尋找幸運星》,正是一本能直接感受到「原來這就是蜷川実花阿!」的小型自傳。我在閱讀之中,陪她一路從依賴父親的小女孩,到獨當一面擁有自己公司的女強人;從她第一次得獎時的欣喜若狂,到業界獲獎無數的精彩成就。蜷川実花其實從未改變自己喜愛攝影的心情,對她來說,無論是人物或風景,甚至歷經黑白照片至個人強烈風格的鮮豔色彩,照片就是一種自己表現自己的方式。我從書中看見蜷川実花認為的工作意義,她說,金錢利益只是公司經營的必需,並不是她工作的考量,也因此,每次接受委託時,總會一再的確認自己在這份工作之中的角色究竟為何,一但確定了自己的角色,就是全力以赴的完成,這不只是為了留下精彩的作品,更是為了享受創作作品時的樂趣。這樣的工作信念與態度,與我的雜誌裡念非常接近,也或許如此,我更能體會蜷川実花這個女性攝影師的價值,同時在這本書中,她還告訴了我們這些年來她工作的感觸,在閱讀過後,自己也不禁開始思考,究竟現在忙碌的我們,是在為夢想而工作,還是只是規律的在上班賺錢,準備應付生活而已呢。
楊員彰( O'logy Boozine總編輯)
序
只工作不上班的人
有本名為《如何不上班地生活》(How to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Time, 1980。日文版於一九八一年由晶文社出版)的書。作者是雷蒙.夢果(Raymond Mungo)。內容是描述他在西雅圖開了一家小書店的故事。因為時代背景是七〇年代初期,嘻皮文化還深植於年輕人的思想中,書中的想法、行動、精力的來源都非常的前衛,充滿了自由的精神,當時還只是浮游於社會染缸裡的我,愈讀愈嚮往遙遠彼端美國大陸的廣博及自由。《如何不上班地生活》這書名,多麼地清爽而充滿魅力啊。但仔細想想,馬上就醒悟到,不上班又能賺錢度日的方法,不表示不用勞動付出。這之間的差異非常大。仔細咀嚼這書名,我的心中燃起了些微的火光,「原來有一種選擇是可以不上班又能賺錢過生活的……」,那盞明燈至今依舊在我內心的某處溫暖地照亮著。
我們所受的教育,一向是要競爭分數,被迫努力學習不會的事情,總是有人在背後推著,往上再往上。然後在道路的彼端,就是永久地就職於所謂的一流企業。父母不斷告訴我們:「要進好公司喔。」這被認為是一條最好的,能得到幸福的康莊大道。那麼,得到幸福的方法,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擇呢?以世間一般的標準來檢閱,會發現真的非常少。然而這些選擇幾乎都是跨越過學歷這個障礙的人,才能夠擁有的。在一流大學,取得好成績,在頂尖公司,取得好職銜,只要擁有這些,就可以抬頭挺胸,過著幸福而正確的人生。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是否必須從那少數可以得到幸福的方法當中,選擇一種。如果不去選擇,或者是沒有選擇的權利,那無法選擇的人該怎麼辦才好呢?又,是否真的選擇了那些可以得到幸福的方法,就真的能夠幸福了呢?像這樣的疑問或不安,愈是了解現今的社會狀況,就愈是不斷地湧現,無法平息。
這個「只工作,不上班」的系列,我期許它可以像前述所說的那本書的書名一樣,讓許多人感受到一點緩緩湧出的力量與發現。希望每個拿到這本書的人,都能像我當初一樣,在心中點起一盞微微的希望之燈;或者像是在心底吹過一陣舒服的微風。讓大家知道,選擇上班雖然不錯,但不上班,而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創造出新的選擇,也並非不可能、也絕對不是錯的,這樣我就覺得開心了。最近,從很多人口中聽到新一代的年輕人都放棄了未來。他們說,因為現在這個社會,連活下去的方法都必須是妥協再妥協才能得到。我並不認同這種說法。什麼樣的選擇都可以,唯一不希望年輕人選擇「放棄」。
如果有人問,不上班又能賺錢過日子的方法是什麼樣的方法,我會告訴他就是「絕不放棄」。從事自己最擅長的事,其他人會覺得開心,自己也會開心的事。雖然無法成為第一名,但是是自己唯一會的事,形形色色的事情都可以。也許這樣的路會很漫長,也許會很辛苦,很勞累,可能生活拮据,但一定會有感受到幸福的瞬間。在一天裡頭,一定會遇到覺得真好的那一刻;一定會有人覺得非你不可,一定會有人在某個時刻需要你。就算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開始上班,只要不放棄,不失去這樣的信念,也許就可以輕鬆度過一天中令你感到痛苦的時刻。
像這樣,就算現在無法馬上去做,但是總有一天一定可以圓夢,這樣的想法也是一種選擇。不上班絕對不是一件壞事。也不是什麼事都沒做,就是不認真,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只要每天都能想一想,怎樣才能過得幸福?只要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管用什麼方式過日子都好。這就是所謂的自由。每個人都有唯有自己才知道的各種狀況,也有很多可以走的路,每條路有各自的好處,也都可以選擇,如果沒得選擇,那就去創造新的選擇就好了,不管重來幾次都好,就算是停下來,或是走回頭路,也都不成問題。
這個系列,是我很喜歡的一群,沒在上班、但每天都過得很踏實的人們,講述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對工作和對生活想法的書。這些人的工作與生活,與其說是完成式,不如說都還是進行式。這些書,絕對不是所謂的How-To工具書。希望大家可以從書中讀到作者每天過生活的方式,在生活當中擁有的想法、視野,在心中所珍惜的事物等等。這些東西化成了具體的形狀,形成了他們現在的工作與生活。然後,你也能藉此有了一點活力,增廣了一些見聞。
序言寫長了,懷抱著這些想法,首先就由提出這系列的始作俑者松浦彌太郎篇開始,請多指教。
松浦彌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