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專業創新,視病猶親,一顆照亮病患未來的新星!
-張克士(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
「喝咖啡吃甜食,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這是近來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搭配「火燒心」的畫面,傳神地勾勒出這個困擾臺灣四分之一人口的病症。身為心臟內科的醫師,我也常遇到胸口灼熱疼痛的病患來求診,但在詳細檢查、排除心臟問題後,追根究底,始作俑者就是胃食道逆流惹。這讓我們心臟科醫師對這個病多了一分認知與警覺。
這些年來,雖然藥物的開發(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與內視鏡及相關檢測儀器的進展,在診斷與治療上對病患帶來相當助益,但有些胃食道逆流病患不是那麼簡單就能診治,尤其抑制胃酸無法改善者,就必須找出根本問題加以解決(如賁門太鬆或壓力大等),這不僅有賴專業醫師抽絲剝繭,還得要他願意為病患費心著想,才能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或許就是抱持著這樣一個想要徹底解決病人困擾的初衷,多年前自臺北榮總完成胃腸科專科醫師訓練後的吳文傑醫師,一頭栽進了這個領域,並且不斷地鑽研與參訪,學習世界最新的知識與技術,再融合自己的創新與精進,成為國內胃食道逆流內視鏡手術的先驅。
能與吳文傑醫師共事是一個偶然的緣分。我在彰化所經營的員榮醫院,幾年前為了擴大服務而接手了員生醫院,最初規劃員榮醫院是以發展心臟血管及急重症為主軸,多年來也確實搶救無數鄉親的生命,成為員榮醫院的一大特色。接手員生醫院時,我就把胃腸肝膽科看做醫院發展重點,延攬胃腸肝膽科專業技術精湛的郭武憲教授擔任院長,以凸顯發展重心。
不久之後,正有想要強化胃腸科團隊,禮聘優秀醫師的念頭時,經本院心臟科陳裕峰主任推薦,與吳文傑醫師結了緣,幾次見面,彼此談了許多對於胃腸科發展的方向與未來,可以算是一拍即合。我們共同認為,一切作為需「以病人為中心」,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方法為病患量身訂「治」,尤其有許多問題需要跨科別整合治療,既然身為醫者,就得盡其所能結合資源。
站在醫院的立場,就是創造一個能夠充分發揮的舞臺,讓像吳文傑醫師般優秀又充滿理想的年輕醫師盡情揮灑,達到全方位治療以提升專業照護的品質。近2年來,確實看到吳文傑醫師挑戰自我、不斷精進、跨科整合、領先全國並與國際接軌的成果,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
在專業技術上,吳文傑醫師有著追求卓越的強烈企圖心,在其他方面,他則保有一顆赤子之心與人道情懷的底蘊,尤其面對經濟弱勢的病患,積極與醫院共同尋求協助與照顧的方法。値得一提的是,吳文傑醫師家住臺北,卻願意南北奔波來到彰化縣員林市的員生醫院,只為了追尋讓患者獲得更好診療的理想,達成他一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自我要求與堅持,著實令人敬佩與感動。
我一直知道,吳文傑醫師即使如此忙碌,仍善用自媒體社群臉書等工具,不厭其煩地傳遞正確健康的資訊與病友網友分享,是用心極深的一位良醫。他的這本書想必又是患者與家屬的一大福音,讓我們一起分享吳文傑醫師竭盡心力為大家擘劃的知識饗宴,開啟一個全新的視野。
聯合跨院跨科權威專家,首屈一指的代表作
-侯明志(臺灣消化內視鏡學會理事長)
胃食道逆流疾病普遍被認為是門診小病,卻也是最常見的問題,國內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胃食道逆流。然而,因為其症狀多元,病患常求診於各科,包括腸胃內科、家醫科、中醫科、耳鼻喉科、心臟科、胸腔內科或精神科。尤其是難治型的胃食道逆流患,若透過雲端病例,就可以知道他看了許多醫院許多科與許多醫師,做了一連串(甚至重複)的檢查,耗費許多無意義的醫療資源,在無止境的惡性循環中排徊。
同時,又因為對於外科手術的無知而心生畏懼,拒絕進一步的手術治療,導致許多逆流性食道炎產生了併發症,如食道狹窄與巴瑞特氏食道病變等。有患者更是擔心需要長期吃胃藥長期會有副作用而不願意治療,任憑症狀惡化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才來就醫,真的很可惜。
這兩年來,國內於胃食道逆流相關診斷儀器,逐漸普及並與世界同步接軌,內視鏡微創手術與腹腔鏡外科手術的技術,幾乎成為亞洲國家的佼佼者。我在2019年接任臺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後,也支持推動胃食道逆流最新相關診療的研討會與活動。對於引進國外好的醫療設備保持正面態度,期待藉由國內各家醫院的合作與努力,讓民眾能更加了解胃食道逆流的預防與治療。
吳文傑醫師過去在臺北榮民總醫院接受消化內科訓練時,就表現出研究的熱情與學習新知的渴望。還記得,我曾經與住院醫師分享「天氣冷似乎容易食道靜脈曲張出血,但若要做出研究來證實是相當困難的」,當時還是總醫師的文傑,因為認同這個看法而全心投入溫度與食道靜脈出血的研究。由我指導下整合健保資料庫大數據與我臨床患者資料完成了艱鉅的報告,還登上頗具聲望的國際期刊。
那種完成理想的決心與執行力,文傑也用在衛教的推廣上。很開心聽到他策畫出這本以胃食道逆流為出發點,整合自己專業與其他專科醫療人士的臨床經驗與分享,算是國內跨院跨科的經典著作了,同時代表即使是非腸胃內科的醫師,為著解決胃食道逆流患者的需求而貢獻所長,實在是民眾福祉。當他邀我為這本書寫推薦序,我一口就答應,這本書將跟文傑一樣,在未來胃食道逆流相關領域,繼續為民服務,發光發熱。
你有創意嗎?你有胃食道逆流嗎?
-盧建彰(廣告導演)
我有幾位醫生朋友,這幾年常常麻煩他們。有時為了家人,有時為了自己,有時為了朋友。吳文傑醫師可能是最近最常麻煩到的一位,因為我待的創意產業裡,很多朋友都有共同的狀況-胃食道逆流。印象中,我曾經在一星期裡遇見2位創意總監、1位創作型歌手、1位影后,他們告訴我說自己有胃食道逆流,甚至晚上咳到無法睡眠的嚴重狀況。
還有另1位朋友,他久咳不癒,吃了挺久的藥,影響工作極大。因為講沒兩句就咳,在會議上、在面對大客戶時,只能一邊舉手說抱歉,一邊繼續咳著,整個開會節奏被打斷外,對方心裡可能還狐疑著「你咳得這麼厲害,在這密閉空間裡會不會傳染給我呀?」可想而知,對方一定無法仔細用心地聽提案內容了,那對整個團隊,花了許多時間準備的努力不是很大的傷害嗎?
這個朋友有次很苦惱地告訴我他的經驗。我說「嘿,我也有類似經驗,結果我並不是感冒或呼吸系統的問題,是胃食道逆流。你要不要也去看看腸胃呀?」後來,經過確診,他就是胃食道逆流。治療後,他繼續創意無限,大放異彩。
原來,我們都被某些廣告給誤導了(儘管我自己也是做廣告的),但真的不是每一位胃食道逆流的患者都有食道胸口灼熱的症狀,許多人只有喉部不適、喉嚨卡卡、咳嗽而已,但我們卻從來沒有足夠知識找對科別,對症下藥。
因此,當我知道吳文傑醫師有這個出版計畫時,就非常期待,甚至不時地關心他的書寫進度,因為我知道有太多人需要這樣專業的知識分享。不開玩笑,我甚至覺得這會影響國力喔。
正如我剛說的,許多努力工作的人都有這困擾。要是那位創作型歌手少了這個干擾,不就有機會多寫一首好歌來鼓舞大家嗎。那位影后也有可能多做幾場精彩的演出,在無身體微恙的狀況下全力以赴,用深刻的演技感動更多人,安慰更多顆渴望被照料的心。
最重要的是,做為一位臺灣人,我們時時都要發揮創意,我們都是創意人,不該讓胃食道逆流局限住我們的創意展現。吳文傑醫師願意在南北奔波,照顧病人和自身家庭時,犧牲自己休息時間從事文字創作與分享,更是屬於創意人的慷慨大方,我們怎麼能不好好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