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序
兼具實用與收藏價值的抗氧化物聖經
早在二○○○年初,當《抗氧化物的奇蹟》原文版(The Antioxidant Miracle)面世時,本人正巧是首位在美國研習「功能醫學」的臺灣醫生,故因利成便,有緣先睹為快。閱後,深感這是一本有關預防疾病的好書。時隔多年,本書依然深受大眾肯定而銷售不墜,今欣聞取得繁體中文版權的原水文化決定重新增訂美編,讓這本書兼具實用與收藏價值,實在是對重視健康的華人讀者一大福音。
本書原作者萊斯特派克(Lester Packer)教授,是加州柏克萊大學細胞分子生物學家,亦是極負盛名的「抗氧化物」研究先驅,本人既感冒昧更覺榮幸,參與本書繁體中文版審定工作。
由於「功能醫學」對於疾病的預防非常重視,當中偵察「氧化壓力」是很重要的一環。如何讓我們適當增加抗氧化物以降低氧化壓力,以求達到預防疾病、進而提昇健康,更是「抗衰老」重要任務之一,亦是所有從事「預防醫學」者必須了解的部分。自九○年代後期,我放下近二十年「治療醫學」的執業方式,轉而從事「預防醫學」的工作,轉眼亦快十載,期間有關抗氧化物的使用亦累積了不少臨床經驗,因此,相當樂意與讀者分享本書的一些論述與建議。
二○○一年本人曾在《臺灣醫界》期刊以「21世紀健康新思維」為題目,發表有關醫學的新趨勢,文中亦提及「抗氧化物」在健康照顧上的應用。二○○二年,在出席新加坡舉行的第一屆《亞太抗衰老醫學》研討會中,碰巧派克教授亦是其中一位主題演講者,會後本人有幸與他討教,深感派克教授對抗氧化物的博學精通。
所謂「氧化壓力」,指的是體內自由基(可看成生鏽)過高。只要你有呼吸,生命無時無刻不需要能量,能量的來源,就有賴細胞利用已消化的食物與氧來進行「燃燒作用」(猶如汽車利用汽油來驅動),不過燃燒過程是要付出代價的,它會產生一種非常不穩定的易燃物質,即「自由基」。自由基可以說是兩面刃,既可幫助身體去殲滅入侵的細菌、病毒等,但亦可因發生「失衡」,造成各種健康上的問題,這方面本書都有相當多的剖析,讀者可慢慢去了解。
事實上,由於易燃,故當自由基過量時,便會在身體到處造成破壞,包括細胞、組織、脂肪、蛋白質、DNA等等,這種破壞在醫學上就稱之為「氧化壓力」。其實為了能應付這個「生存成本」,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體內早就設有一套機制,即所謂「抗氧化系統」以因應。只可惜,當代的飲食、環境及生活方式,常常讓我們體內的抗氧化物,不是產量不足,就是消耗過量,結果,不知不覺的造成氧化壓力,危害健康。
自從一九五○年代,同屬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哈曼博士(Denham Harmon)提出自由基會致病及造成老化的理論後,半世紀以來,相關文獻數以萬計,越來越多研究資料,顯示許多慢性、衰老性疾病都與自由基過多有關。事實上,所有的老化過程都少不了它的存在,從簡單的皮膚皺紋到嚴重的癌症,都有氧化壓力的影子,更幾乎是所有重大疾病的終極過程變化。顯然,適當降低體內的自由基,就可改善身體的細胞老化、慢性炎症或衰老性疾病等等。
多年以來,由於主流醫學的焦點與目光,把醫療照護的重點放在「後段」的治療上,並且以疾病為中心,藥物作主導,因此對於使用其他方式例如營養矯正並不熱衷,連帶抗氧化物的利用亦不常見,讀者也就很難從你的醫生那邊獲得相關訊息,加上坊間五花八門的廣告,更令你無所適從,而《抗氧化物的奇蹟》正好可提供這方面豐富的知識。
基本上,在《抗氧化物的奇蹟》一書中,有關各種抗氧化物的使用,都有相當多的臨床文獻佐證,具有很好參考價值。不過,由於派克教授本人並不是臨床醫生,書中所提供的一些用法與劑量,未必全然適合東方人士,讀者可能還是要斟酌自己狀況,再予以攝取比較妥當。依本人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如果你正在服用藥物,最好能事先與你的主治醫生商量,才開始食用,以免有所衝突,例如:服用抗凝血藥就必須注意維他命E的攝取。此外對於產品的來源、製造、包裝、劑量等,最好嚴加選擇,因為同一名稱的產品,品質的差異也可以很大,食用不良產品,不只影響效果,更可能帶來適得其反的傷害。總之,如果能善加運用本書的建議,應該對「抗氧化物」有很好的認識,從而提昇你的健康。
(本文作者梁錦華為美國功能醫學暨抗衰老醫學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