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吳明益、郝譽翔、陳玉慧 感動推薦
《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是我生平閱讀的第一本翻譯小說,迄今仍深深記得當年它是如何撼動一顆青春又多感的心靈,由此看見了人世的殘酷與多情。褚威格的筆法精要簡潔,卻能揭露神祕深邃的人性,而非有一流的說故事功力,無以為之。 無怪乎這是一本值得在任何年紀,一讀再讀的好小說,而且愈讀愈覺其溫柔與悲憫。--郝譽翔
以罕見的溫存和同情來描寫女人,……全篇充滿了純淨貞潔的抒情性,……讀來令人潸然落淚。--俄國文豪高爾基
他(褚威格)的文學榮譽直達地球上最後一個角落,……也許自伊拉斯謨以降,沒有一個作家像史蒂芬.褚威格這樣著名。--湯瑪斯.曼
褚威格與他崇敬的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屠格涅夫、契訶夫--齊名。他的文字平實,作品雅俗共賞;他以溫暖的筆觸,刻畫了世間男女的種種失意與不完美,動人心弦。--保羅.貝禮(Paul Bailey)《時代文學專刊》(TLS)
〈一個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時〉篇幅不長,卻是描繪中年情迷之傑作。--茱莉.卡凡納格(Julie Kavanagh)經濟學人集團《智慧生活雜誌》(Intelligent Life)
推薦序一
親愛的褚威格 ◎陳玉慧(旅歐作家)
第一次讀〈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時是大一,那時對寫作感興趣,想探索書信體寫作的可能。我想你對年少的我有影響。
我愛讀小說,也讀過很多小說,大部分作品讀過就忘了,這一篇卻令我難忘。
後來我開始寫作,走在不一樣的路上。我雖在生命中看過幾個類似你筆下的女子,獻身感情,不求回報;但我都認為,那應是她們自虐的人格和情操吧,而這樣的愛情是大男子的心理投射和渴求吧。褚威格,我從故事裡看到你啊。
但你的小說故事性那麼明顯,使我不由也被二十世紀初維也納自由主義的氣息感染。那些年,我也讀你和那群小資朋友,如里爾克、史尼則勒、佛洛依德。我喜歡你寫的那一篇〈蠱〉,還有你許多短篇;我也讀你寫的傳記,像被送上斷頭台的瑪麗.安東尼特,像英國皇后瑪麗或文學家巴爾札克。你寫歷史,你寫的是心理。
而沒有人比你更了解女人,沒有人可以像你那樣書寫女性,在讀過〈一個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時〉,我更相信,這是你與眾不同之處。一個故事中的故事,僅管是那麼多年前寫成,我仍跟著那位貴婦人走在情感的冒險叢林,並且在清晨迷霧籠罩時,略感茫然和疑惑。但很少故事能令人放心走入,你卻讓我徹夜不眠,直問世間感情為何物?
褚威格,我想問你,你為何萬般仰慕湯瑪斯曼呢?我覺得你的寫作比他的引人入勝得多。
我是這樣理解你的:出生在富商之家,從小不愁衣食,可以專心於藝術創作,總是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就只有一件不幸,生為猶裔,作品被納粹火焚,為約翰.史特勞斯寫作的歌劇也被禁演,那史特勞斯是你最崇拜的人。你從此無家,到哪裡都是作客。你時而呼嗟,家已亡了,國亦將毀。
你雖是紈絝子弟,但對物質生活要求不多,你說「只要一小間公寓,幾根古巴雪茄和每天一次咖啡館」就夠了。你每天去貝多芬咖啡館,你在薩爾斯堡住了十五年,後來流亡倫敦及美洲,你搬到巴西里約附近,你寫信給朋友,「來到巴西,此生無憾」。但你只住了二年,便自殺了。自殺前,你還語氣平和地寫信,你每天陪你的小狗散步,你的狗才剛贏得選美大賽第二名。
你死前才在里約街頭參加嘉年華會,隔天,那是一九四二年二月,日軍占據了新加坡,歐洲已遠,斯人何堪?你說,「朋友,你們可能還在期待晨曦的來到,但我耐心盡失,得早一步走」。你是和你第二任妻子一起走的,你們服了大量鎮靜劑,走時還十指交握。
我是這樣繼續理解你的:從小和母親無法相處,需要母愛,追求陷溺的愛情。你從二○年代起在維也納便聲譽如日中天,是全球最暢銷的作家,跟蹤你的書迷無數,以致於警察必須在你家門前設下拒馬。第一任妻子菲德烈克曾是一位來信的陌生女子,她也是你的書迷之一,後來變成你的情人。當時她已婚有子,你靜待多年,等到離婚,但從此陷入不自由的關係,整整十五年。
結婚的那些年,菲德烈克為你找到一位比你年輕二十七歲的女祕書。這位祕書也曾是一位陌生女子,她祕密地愛戀著你,甚至願意為你而死。你在多年後才驚動地發現真愛,你一直要求菲德烈克,「還我學生時代的自由吧」。菲德烈克只好含淚照辦。
你不但要求離異,你也被迫切斷了與祖國的關係。雙重的離異,或許過於沉重。你住在里約附近的佩托波利斯小城,公沙維斯街三十四號,你的墓碑也在那裡,灰舊的大理石上寫著拉丁語,附近有一條街以你為名。當年,你的耐心不夠,再三年多,世界大戰便結束了。希特勒也死了。
但你說,你的生命全然美好,只是這世界瀕臨毀滅,你活不下來。只可惜你錯了,我們也因此少了幾本你的美妙作品。
推薦序二
一把沉重光亮的鑰匙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看過電影《二○○一太空漫遊》的人,一定被電影開頭理察.史特勞斯(Richard Georg Strauss)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Also sprach Zarathustra)深深震撼,那聲音搭配畫面,幾乎是看到世界正在自己面前形塑、飛行、打開。理察.史特勞斯的作品一面被視為具有晚期浪漫主義風格,一面又常帶著叛逆與創意,具有現代派的意味,如果你完整聽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當會發現作曲家演繹尼采假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口的飛揚、深邃、情感豐沛的風采,數度轉折,讓人每回聽的時候,都似乎因為發現了自身靈魂裡的荒蕪、廣闊與精細的同時存在而落淚。
一九○五年理察.史特勞斯改編王爾德的歌劇《莎樂美》,劇中的莎樂美一反《聖經》中的形象,被塑造成情欲、敗德、充滿誘惑力與傷害性的女人,卻也是愛情的唯美與危險象徵。理察.史特勞斯的歌劇作品聲譽極高,他的合作對象一直是奧地利的浪漫派詩人雨果.馮.霍夫曼斯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 1874 - 1929年)。一九二八年霍夫曼斯塔爾死去,傷心的理察.史特勞斯以為自己不可能再譜寫歌劇了。三年後,藉由朋友他認識了一個猶太裔作家,這位作家正好喜愛音樂,詩作的風格也非常適合與樂曲搭配。兩人的第一封信是作家給作曲家的,這封信後來被形容就像是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裡,塔吉亞娜寫給奧涅金的那封信一樣,羞澀且充滿愛情。不同的是作曲家熱切地回了信,並希望作家為他寫一齣與他過去描寫女性作品截然不同的歌劇。
這齣歌劇就是《沉默的女人》,而這位作家就是最善長描寫女性心理的褚威格(Stefan Zweig)。
我在高中讀到沈櫻翻譯的《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這也是台灣讀者最熟稔褚威格的一本書。當時偶爾會出現想成為小說家幻想,而這部小說遂帶我進入男性如何可能幻化成女性思維的臆想。我當時想,這樣的作家不就需要擁有兩個性別的靈魂?我成了褚威格的讀者,熱切地翻閱了他的所有中文譯作,然後發現作家另有一類像〈看不見的收藏〉、〈象棋的故事〉,將反戰爭、反納粹的意念收容在密封瓶子裡似的小說,以及極為傑出的傳記散文。作家的靈魂似乎比我想像的更多、更複雜、更迷惘、更痛苦。我後來有時會這麼想,如果褚威格沒有因為經歷過戰時所面對的一切,他可能至多只是一個情感細膩、被一般讀者熱烈歡迎過的作者而已。而我也一直慶幸,沒有僅止於閱讀某一類作品,就判斷一個作家心靈之井的深度。
然而當時我並不知道以前讀到的,並不是完整的褚威格。這次遠流出版的《行向昨日的旅程》,就是作家在巴西自殺六十多年後,才被人在倫敦出版社的檔案庫發現的打字稿。在距離高中閱讀經驗二十多年後,我重逢了褚威格最善長的濃重修辭、心理描寫和連翻頁都會感到心跳,還帶點粗糙感的激情。
《行向昨日的旅程》還收錄了另一個我最喜愛的中篇〈情感的迷惘〉。雖說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有一段時間,我常以小說裡那個老教授上戲劇課時的熱情鼓勵自己:嘿,小子,不只要嚴肅認真,更重要的是滿懷熱情。文學應該就像是小說裡所引古羅馬人說的raptus,能讓底下的學生們,心神擺脫自己的身體,內在烈焰迸出火花。
雖然並無根據,但我始終把這篇小說裡的戲劇教授,與他和理察.史特勞斯聯想在一起,不是劇情式的聯想,而是音樂性的聯想。一九三五年希特勒在梅林舉行了盛大的閱兵,歐洲的每個國家都罹患憂鬱。而因為某種或隱或顯的原因,褚威格和理察.史特勞斯的通信中斷,《沉默的女人》則在德勒斯登首演。七年後褚威格在遙遠的巴西與妻子服藥自盡,留下那句令我們此刻聽來猶感心碎的話語:「問候我的朋友們,願他們能活著見到長夜後的黎明,我已經等不及獨自離開了。」他的火燄已然熄滅,作品仍被擺在「毒品櫃」裡,生命不再有鮮花,昨日的旅程就永遠是昨日。
戰後理察.史特勞斯創作了弦樂演奏的《變形》,傷感戰爭不只摧毀人生、人性,也扼殺藝術。戰火隔離肉體也隔離心靈,讓人對一切冷卻,彷彿〈行向昨日的旅程〉裡,茨威格寫的已不只是愛情與欲望,而是他一直認為應該永遠保留,卻意外地終有一天會無以為繼的熱情。
我曾在一本小說的評論裡提到,如果要我排出最令人心震、心醉且心碎的十個詞彙,「重逢」很可能是其中之一。在讀褚威格的小說時,你會知道「分離」必然是相對應的另一個。當〈行向昨日的旅程〉的末尾女主角問男主角「你怎麼了,在想什麼?」的時候,我們赫然發現,褚威格的文字已經是一把沉重光亮的鑰匙,直朝左胸插來。
媒體推薦:
褚威格堪稱是最才華洋溢的作者。--《紐約時報》
該如何讚美褚威格的作品?他向來喜歡以女性為主角,捕捉足以撼動上流社會的人性危機;其描述如此生動,令人印象深刻……--尼可拉斯.勒札(Nicholas Lezard)《衛報》
《行向昨日的旅程》是褚威格最具特色的作品--其文筆平實,字裡行間充滿溫情且撼動人心,令人讚歎。--克里斯.舒勒(Chris Schuler)英國《獨立報》
其小說是戰前歐洲文學的上乘之作。--西薇亞.布朗立格(Sylvia Brownrigg)《紐約時報》
《行向昨日的旅程》中,褚威格藉由時間的交錯,細膩描繪了男女主角一起走向命定旅程的故事……--《出版人週刊》
了不起的力作……這本大師之作,展現了迷人的說故事方式。--保羅.布列薩(Paul Blezard)《仕女》(The Lady)
(〈行向昨日的旅程〉)敘述一段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實是藝術之作……--大衛.赫曼(David Herman)《猶太年報》
動人且充滿溫情的〈行向昨日的旅程〉,描述的是出身貧苦的年輕工程師與已婚女性之間,那段壓抑而漫長的苦戀。--阿格□絲.波瓦希耶(Agn□s Poirier)
(〈行向昨日的旅程〉)毋需多言,立刻買來閱讀吧!--安東尼.丹尼爾斯(Anthony DAniels)《週日電訊報》(The Sunday Tele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