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經理人月刊10月號/2018第167期的圖書 |
![]() |
經理人月刊10月號/2018第167期 作者: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出版社: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9-28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1000天的安全,不保證1001天
第一個問題:請你看看你的書架上,有《黑天鵝效應》這本書嗎? 如果有,你還記得起自己當初為什麼買下這本厚厚的書嗎?原因不外乎:覺得自己「想知道」或「該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 第二個問題:你從頭到尾、逐字逐句看完《黑天鵝效應》了嗎? 我先猜測「沒有」好了,然後追加一個問題,當你看到《黑天鵝效應》作者的最新力作《反脆弱》出版時,你是不是又買回家了?關於你到底有沒有看(完)的問題,暫且擱住。 第三個問題:當你開始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一些出乎意料、大爆冷門的人事物,被冠上「黑天鵝」的封號時,如果有人問你「黑天鵝」是什麼意思,你可以清楚而完整的提出解釋嗎?我認為,可以做到這件事的人,應該「不多」;不過,覺得自己至少可以說出個大概的人,應該「不少」。 正好處在這不多、不少之間的我,當初因為覺得想知道、該知道,因而買了書;而且長年來書架上沒看過/完的書,總是多過看過/完,最後只知道了基本而粗淺的定義。於是,我忍不住好奇,也代替讀者發問:理解而接受黑天鵝效應(有些事情,你永遠預期不到,也別自以為是地想「精準預測」,但是它一旦發生,往往會帶來毀滅性或突破性的結果)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而既然黑天鵝是任憑你天縱英明、無論你絞盡腦汁也捕捉不到的,那難道只能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這就是我們製作這期封面故事的起點:真正深入作者的創作理念,搞懂一個你這些年來都似懂非懂的概念,畢竟作者在相關著作裡,反反覆覆就是在「ㄉ一ㄤ」那些事前自以為無所不知,事後滿嘴後見之明的你我。 我很喜歡在《黑天鵝效應》裡,作者引述的一段話: 根據我所有的經驗,我沒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故。我在整個海上生涯中,只見過一次遇險的船隻。我從未見過失事船隻,從未處於失事的危險中,也從未陷入任何有可能演化為災難的險境。 說這段話的人是個英國人,叫做Edward John Smith,時間是1907年。從Smith的發言裡,你可以研判他的工作是在船上。他最終死於1912年,那一年,鐵達尼號(Titanic)發生了史上著名的船難。沒錯,Smith就在鐵達尼號上,他是船長。 讀到這裡,你再重讀一次Smith的那段發言,再多的「過去從未」,也沒辦法讓你安心地預期「未來也不會」;而只要一次的「始料未及」,就足以讓人追悔莫及。 人很矛盾,總是把我們處於「不確定」的年代掛在嘴邊,卻又從來沒有停止過想要預測未來、解釋過去。認知到有些事,你就是預測不到、預防不了,或許會提醒我們回到謙卑、無知的狀態,避免做個「貌似聰明、卻極其脆弱的人」。
總編輯 齊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