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讀後會說,「哦,原來如此」,
有的人則會跳腳大罵……
第一本引入華文世界的日本右翼史觀的中國史!!
或許會刺激到你,但智者會藉此思考。
有的人則會跳腳大罵……
第一本引入華文世界的日本右翼史觀的中國史!!
或許會刺激到你,但智者會藉此思考。
日本右翼思想?沒錯,它一直是中華世界(包括中國和台灣在內)痛恨、反對、並加以大力批判的政治觀點和意識形態。二戰以來至今,無論是南京大屠殺、慰安婦、還是歷史教科書和靖國神社等問題,中國和台灣(還有韓國)始終站在同一立場,反駁日本右翼的各種說辭和作為。
那麼在近代史領域,日本右翼歷史學者的主張又是什麼呢?
它和華文世界裡常見的近代史論述——無論是國共兩黨主張的革命敘事,還是有些學者強調的現代化敘事——都絕然不同。本書作者是一對日本學者夫婦,他們研究東洋史,除了精通漢籍,也同時精通內亞語言(滿蒙、突厥等語言)。作為右派學者(本書序言裡自陳其右派立場)的身份,再加上他們的研究角度和文獻資料的不同,書中所呈現的「中國」近代史圖景,全然不同我們一般讀者所認知的世界!!這次,被視為「反動言論」的這套書籍「原封不動」地引進到中華世界了。
必須說明的是,本書並非面向專業讀者的學術著作,而是面向一般讀者的大眾讀物。它是採取問答的形式,並由岡田英弘進行監修的產物。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沒有約束地呈現了「右翼」學者的內心世界。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說,是「毫無保留地暢所欲言」。
「中國」歷史一直被勝利者改寫
岡田夫婦認為,「中國」歷史一直被書寫者所把持,更有被勝利者改寫的強大傳統,這在「中國」近代史尤其如此。所以,「中國」近代史的誕生,與其說是歷史學者研究的成果,不如說是被中國政黨政治形塑的結果。
這裡的中國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作者認為,「中國」作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只是辛亥革命後從大清國脫胎出來的產物,而古代並無「中國」這個國家,而只有宋國、遼國、大清國等等。「中國古代史」或「中國近代史」的說法,是以後設的現代國家概念,去解釋從1840年以來的華夏歷史,因此牽強和錯誤之處很多。
大清國不是「中國」
作者認為,大清國固然不是「中國」,1912年建立的中華民國也勉強稱其為國家,當時的「中國」不過是一盤散沙般的地域結合體,連國家意識都是在日清戰爭的刺激下才相對形成。這一點尤其值得華文世界的讀者思考。
既然非國家,中國官方近代史版本中的概念,比如「民主主義」或「民族主義」就無法真正地解釋歷史。所以作者認為,日清戰爭不過是日本的國民軍和清國李鴻章的私軍在打仗而已。國共兩黨雖然打著民族革命的旗幟,但掩蓋了其秘密會社的本質。只不過一個在都市,一個在農村,所以前者比較有錢而已。
作者進一步指出,在中文世界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而這一見解,實際是在1920年代形成,並由毛澤東在1937年明確提出的。也就說,它是在該事件發生八十年後才誕生的觀點、是國共兩黨的意識形態所形塑的史觀。
中共得到滿洲,才有力量角逐天下
因為近代史被政治形塑,我們才會看到:國民黨版本的近代史以1912年為軸心去論述,從那一刻起,就以中華民國=「國民國家」的角度書寫。中共則以1921年自己建黨那一刻為軸心論述,似乎整個中國近代史,沒這兩黨就無法運行,就是一片空白。
但這完全不符合史實。國民黨一直到1928年才勉強具有全國性的力量,還必須得到奉系張學良的支持。中共則一直處於黑社會據點的狀態,直到1945年抗日結束、得到日本所建設的滿洲之力量,才有能力和國民黨角逐天下。
北洋軍閥(北京政府)在近代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卻被醜化和弱化了。也就是說,中國近代史之所以充滿虛假、謬誤、不真實,是被國共兩黨意識形態化的結果。
多虧日本,滿洲才變成中國的,否則就是蘇聯的
本書把滿洲視為相對獨立的地理和政治空間來對待。一般中國的官方論述裡幾乎不提滿洲、只提東北(如果要提,也是偽滿洲國)。作者認為,這也是中國人理解歷史的前現代邏輯使然。
在真實的歷史之發展裡,滿洲和「中國」(中原王朝)一直不是一統的華夏政治體系。而近代史裡面,滿洲則是纏繞著日本、中國(指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的重要地緣政治體。
作者說,多虧日本,滿洲才變成中國的一部分,否則滿洲無疑已經是蘇聯的一部分。中國不能說它在1949年以後憑藉蘇聯的力量佔據滿洲,就說滿洲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作者認為,那些對中國近代史有明顯違和感的日本讀者,讀後就會明白作者說的是什麼。這種看法,對於中華世界的讀者也同樣適用。總之,要想知道中國近代史的真相,日本右翼史家的觀點絕對不可輕易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