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宋楚瑜:從「情同父子」到「反目成仇」「我從來沒有當面向李先生要求出任行政院長。我不是那種在總統面前談自己職務升遷的人,經國時代沒有,李先生時候也沒有。」
「李先生後來只有一個目標,一心一意將宋楚瑜卡出去。」
「興票案由誰主導,整個過程我自己很清楚。」第二章連戰:昔相攜,今相別「說『愈快愈好』這種話不是我的行事風格,我不僅沒說過,心中也從未想過。」
「敗選對我的打擊很大,萬念俱灰,身心俱疲,已經失去了鬥志,腦海中一片空白,我一時無法清醒,什麼事也不想管。」
「現在可以由我作主找宋先生談合作了。」第三章林洋港:台籍菁英一時瑜亮「李登輝忘恩負義。」
「其實我是上了大當,被李先生騙了。」
「李先生的瑜亮情結比我重,他當年一心想做省主席,結果發表了我,他就有了心結。」第四章郝柏村:從「肝膽相照」到「肝膽俱裂」「李登輝是完全信用破產的人。」
「拉法葉艦的全部採購過程,我均曾親自向李登輝報告,李登輝完全知情。」
「李登輝縱容台獨,獨裁性格太重,不尊重制度,他曾公開倡言『黨內沒有民主的﹗』這種說法曾讓我很震驚,這算是哪門子的民主先生?」第五章徐立德:一片冰心,忠誠護連「天地良心,我一直很尊敬李先生。而且摸著良心說話,我希望李連和諧,也努力朝此方向去做,怎麼可能是破壞者?」
「我以前對李先生沒任何成見,也從沒批評過李先生。看了這些書後,覺得李先生是很差的一個人。」
「興票案絕不是連陣營發起的,我們是看報才知道,連戰非常驚訝。我們沒有什麼興票案計畫,更不可能主導。連先生不可能去銀行查帳,他沒那麼大本事。」第六章李遠哲:與李登輝的一場高能對撞「有人說我是總統的合適人選,這是很荒謬的。」
「我從來沒有提議到大陸談判等事,這不是我的專長。訪美期間也沒有如傳說跟劉華秋見面,也沒建議在飛彈危機期間,要帶中央研究院院士訪問大陸等事。」第七章蘇起:走過「兩國論」驚濤駭浪「兩國論只是浮在水面上冰山一角,水平面下還有一連串關聯的龐大體系,包括消滅『國統綱領』,如一時不能廢,就先弱化;下一步就是停開國統會。再下一階段是修憲,將兩個國家納入憲法,並展開全面修法工作。」
「兩國論事件,連戰副總統與蕭萬長院長都未參與,是很邊緣的角色,陸委會被排除在外,又有什麼好抱怨?」
「蔡英文在一個單獨晤談的場合,主動親口告訴我:『今後只做不說,不提兩國論,但仍將繼續執行兩國論。』」第八章蔡英文:為李鍛造「兩國論」之劍「兩國論的影響還在,很多人牽涉在裡面,有的人不願公開談論,必須給予尊重。而它前後是個完整的故事。從頭到尾我也不一定全部清楚的掌握。過了五年、十年,大家從歷史的角度去看。現在,我們都還在歷史裡面。」
「我如果做教授,或許我有我的偏好。可是,如果我是政府的決策人,我不能有偏向個人的想法。我做的就是那些事,即確保所有公民都有選擇的機會。」第九章丁懋時:無聲的外交突圍「在國安會接觸總統的經驗,並沒有感受到任何走向獨立的傾向。」
「有關的檔案都保存著,歷史會做出解答。」第十章蔣方智怡:蔣家最後一階高音「如果說經國先生被騙了,不如說我們大家都被騙了。」
「公公後來身體不好,開始思考接任人選,那個人不一定是李登輝,所以他對於選李登輝做副總統有些反悔。」
「公公特別交代,日記要沈澱一段時間再發表,讓國人能遠距離地來看他,不帶任何情緒,也讓歷史來評斷。日記中當然談了李登輝。」
「我與章孝嚴絕沒有任何私人恩怨,但是我婆婆與先生反對他認祖歸宗,我只好執行到底。」第十一章王作榮:願做寶筏,渡李回頭「李登輝仇視外省人,一心要置宋楚瑜於死地,陳水扁勝利不是天意,是李意。」
「興票案是總統府一手主導,總統府裡有一個三人小組專責指揮此事。」
「我批評李登輝,皆是就事論事,以國家大政方針為主軸,盡書生報國之忠忱。李登輝批評人,全用不入流的抹黑。」
「民主先生最不懂民主,最沒有民主胸襟。」第十二章戴國煇: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其實戴國煇被李登輝騙的過程,與李遠哲完全是一個模子。」
「李登輝有一項本領,討厭別人就創造一些劇本,合理化自己的怨恨。」
「問問戴國煇所有的朋友,他有以國師自居過嗎?戴國煇生性淡泊,他不是這種人。」----戴林彩美